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民意、媒体对司法审判和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的影响日益深刻,甚至被冠以"网络审判""媒体审判"之名。正常的司法、行政活动为何因民意、媒体而摇摆。本文从司法、行政活动的瑕疵、信息公开、司法独立与人民监督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申玉  陈峰 《河北法学》2015,33(4):191-200
司法独立作为法治现代化、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已成为现代各国普遍承认的一项基本原则.现今,司法体制改革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主流,作为司法独立重要内容的审判独立,对司法公正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聚焦我国审判体制,会发现我国在审判体制、审判组织以及在审判监督方面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审判体制,以实现审判体制的独立,从而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精神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中虽然规定了人民法院独立审判,但是实践中并没有做到。本文从司法地方化、审判行政化、媒体监督不当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审判独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和完善我国的独立审判制度司法独立理论的核心是强调独立审判,因而,只要在党的领导下确保独立审判,就可以实现司法公正。然而,要确保独立审判,则必须理顺审判机关与党的领导、人大的权力监督和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的关系,为独立审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理顺党与司法机关的领导关系,把党的领导作为独立审判的保证。在司法独立的国家,禁止政党在司法领域活动,法官须保持中立,不能参与政党活动。但在我国,法官不能中立,司法机关必须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对此,有的学者认为,“在当前条件下,发达国家中政党进入司法领域无疑是法…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法治国家中,司法独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一个最基本的法律制度。司法独立作为一项法律理念应当而且也已经逐渐地从国内法原则上升到了国际法原则。虽然东京审判大体上可以算一个公正的审判,但从司法独立角度而言,东京审判不是这方面的一个正面的范例。在国际刑事司法中,如何保证其独立,至少不受一些国家或组织的干涉,的确是一个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东京审判的一些解读,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司法被誉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廉洁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法律这一"公正艺术"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司法腐败情况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司法廉洁制度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要有效解决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问题,必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监督体系、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升法官遴选标准以及落实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原则,最终实现佣制度保证司法廉洁".  相似文献   

7.
肖枭 《法制与社会》2010,(6):172-173
现代信息社会受到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案例不甚枚举。不当的新闻舆论监督,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司法独立、而且会亵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阻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本文指出尊重司法,维护舆论监督的严肃性,完善新闻报道是媒体避免"新闻审判"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8.
石安琪 《法制与社会》2010,(31):209-210
新闻媒体为吸引眼球,在报道司法案件时往往与司法独立要求、司法程序规则和法律事实诉求产生矛盾与冲突,以至于社会公众对案件的是非曲直莫衷一是,影响了司法判断的明确性和司法权威。本文试从媒体审判与司法公正双视角探讨司法机关如何更好地处理与媒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应先解决司法独立,再解决司法民主? 陪审团制度因让普通民众参与司法的审判过程,确保了人民对于司法的主权,从而使判决获得更为坚实的合法性基础.但是,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先解决司法独立,再解决司法民主.言下之意是,在没有司法独立的国家,谈司法民主是奢望.  相似文献   

10.
任何权力的行使都需一定的监督,司法权作为公权力的一种,自然需要监督,媒体对司法审判的监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媒体自身的原因,媒体监督的不正当行使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独立和公正,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实现司法审判与媒体监督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在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在法治社会,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能否公正,关键在于司法能否实现独立。如果司法活动受到太多其他国家机关或个人的不适当的干预,或者案件的结果主要不是依据事实和法律而得出的,那么,所谓法治也就徒有虚表。中国正积极推进法治进程,司法独立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就司法独立的理论作简要的研究,同时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探讨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对于我国建立司法独立体制作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保证司法的公正和司法独立,排除公众舆论对审判的影响是必要的.然而,司法如何利用舆论延伸和强化其功能,并未受到国内学界应有的重视.耻辱刑的作用过程就是国家、犯罪人和社会公众之间关于刑罚意义上共通的符号传播互动过程,是国家对社会的法律和舆论的富有效率的双重控制,具有隔离、规范的确认和名誉恢复的功能.从身体刑到犯罪信息的公开披露是古代耻辱刑的现代流变形式.我国应明确规定向社会公布司法判决作为一种刑罚措施,并建立国家判决数据库和复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审判改革:法院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如何认识司法独立问题 在我国,司法独立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似乎带有很浓的政治色彩。然而,审判方式改革发展到今天却向人们严峻地提出──司法独立问题是不能回避的;而且理论上必须澄清,制度设计上必须切实可行。 理论上如何澄清,笔者不敢妄言;但我认为:司法独立是人类法律理念与法律制度的共同精神和物质遗产,是经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任何“法治国”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这是因为: 1.法院终极目的所决定。法院与法官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公平与正义的宣誓者、缔造者与捍卫者,其手段就是通过司法审判实现社会公平与…  相似文献   

14.
现实生活中,审判机关的活动备受牵绊,除了受到行政权力的影响,还受到来自网络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致使司法审判独立步履维艰。从近几年的司法实务中可以看到,网络舆论正逐步成为我国司法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现代审判独立原则的最低标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引言审判独立又称为“司法独立”(judicialindepen-dence),是一项为现代法治国家普遍承认和确立的基本法律准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它调整着国家司法审判机关与立法、行政等其他职能部门的法律关系,确认司法权的专属性和独立性,是现代“法治的基石”和法院组织制度的基础;作为一项司法审判原则,它确保法院审判权的公正行使,防止法官官的审判过程受到来自外界的不当干涉、控制和影响,使法院的司法审判真正成为公民抵制专横权力、维护自身人权的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道屏障。可以说,没有审判独立原则,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审判…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司法独立的制度性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孟德斯鸠倡导“权力分立”以来 ,在西方国家数百年的宪政实践中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从二十世纪初清末修律到民国数十年的法制建设 ,这一原则逐渐被引入中国。可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由于法治道路几经波折 ,司法独立受到严重破坏 ,到八十年代才渐被重视。然而 ,当前中国司法不独立的情况仍很严重。本文拟对此加以探讨。一、司法独立的内涵在西方 ,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在审理案件中法官独立审判 ,只服从法律 ,不受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及其他个人和社会团体的任何干涉。司法独立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司法权与司法…  相似文献   

17.
司法独立在中国语境下,在官方文件中,是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来表述的.从十五大的报告就开始这样表述,一直到十八大.怎么理解在中国这样的一个政治体制下坚持司法独立?这个问题最敏感的落脚点就在于如何处理党的领导和司法独立的关系问题.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在西方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在中国,如果能破解这一难题,司法独立就有望突破,有望取得实质的进展. 目前的司法改革实际上是要建立司法的公信,确立司法的公正.但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根本的出路就是坚持司法独立,要正确处理司法独立和党的领导的关系问题.对于过去某些说法和传统观念,应当进行反思.过去通常把党的领导和司法工作之间的关系、或者说如何在司法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解读为党对司法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命.这样一种观点导致了司法的不独立,导致了司法的行政化、地方化趋势.从实践效果看,地方党委对司法个案办理、人事任免方面的过多干预,导致了审判案件不是依据事实与法律,而是依据党委的指示、命令.赵作海、佘祥林等案件都是由个别地方党委领导对司法的不当干预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8.
一、审判独立的由来与发展 众所周知,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行政、立法、司法大权为君王所独揽,必然造成司法专横,不可能存在司法独立。为了反对封建的司法专横,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了审判独立(又称司法独立、法院独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正当性再证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通荣 《河北法学》2011,29(10):193-197
受西方现代法治之"权力分立"、"司法独立"及"禁止双重追诉"等理念影响,有学者对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制度提出正当性质疑。持上述观点的学者认为,在对抗制庭审模式下,检察机关的控诉方地位与对刑事审判的法律监督者身份存在矛盾与冲突;检察机关监督法院审判工作破坏了司法的独立性与终局性;再审程序的启动不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如此观点既有其合理性,亦有可商榷之处。在探讨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质疑刑事审判法律监督正当性的观点作出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一、司法改革的目标: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1、司法独立是法治的普遍原则,司法的独立有助于法律权威和民众法律信仰的成长,也有利于法治统一、防止行政权力滥用、惩治腐败和加强中央权威。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由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派生出来。西方法律家把司法活动的独立性视为法院存在的先决条件。有一位法学家对司法独立作了精辟的表述:“在法官作出判决的一瞬间,被别的观点,或者被任何形式的势力或压力所控制或影响,法官就不复存在了。宣布决定的法官,其作出的决定哪怕是受到其他意志的微小影响,他也不是法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