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有关公平与效率的一些典型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率优先论市场机制不会自动缩短贫富之间的距离,达到平等主义者所追求的结果平等,这一任务往往是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实施再分配来完成的。因此,要求分配上的平等,就等于赋予国家强行从那些在市场中处于优势的人的手中拿去一部分财产的权力,这是对人的自由权利的干涉。从这个角度讲,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在经济自由主义者那里又直接表现为经济分配问题上的自由与平等的矛盾。作为一名激进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哈耶克反对国家对收入分配的任何形式的调节,认为用国家的行政手段去实现“平等”,不仅是人为地破坏了市场的自然秩序,损害了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平等与效率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关系到全面改革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所以,我们应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1987年5月2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调节平等与效率关系的价值方针》一文,在这方面作了积极探讨,较充分地论述了起点平等问题,读后颇受启发。但是,该文作者兰秀良同志提出的“效率优先”的观点,值得商榷。如果“起点的平等”能够被人们普遍接受(我是赞成这个观点的),那么,在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时,我认为应该坚持“平等优先”的原则。下面对这一问题谈点肤浅认识,请教于读者及兰秀良同志。首先,根据兰文重新审定的社会主义平等即“起点的平等”进行推理,必然得出“平等优先”的结论。兰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起点的平等:一是社会应为劳动者施展才智、谋求利益提供均等的机会,公平地调节必要的竟争;二是起点的平等意味着等价交换原则的贯彻;三是起点平等在分配领域中体现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模式就是马克思预见的那种社会主义,并一度为我们能提前进入到这一历史阶段而沾沾自喜,在公平与效率问题上以绝对平均主义代替公平而牺牲效率,结果到头来还要对自己的体制进行改革.这丝毫不是马克思的错,应该检讨的是我们自己.因为马克思明白无误地讲过:“如果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带来过多的侮辱”.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唯一正确的结论.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申了十四大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这既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肯定,是科学的决策.公平与效率是现代西方经济学家首先提出的命题,在他们看来,公平与效率是难以兼顾的.如果在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上承认天赋人权,在法律制度上保证人人平等,而在经济制度上遵循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市场法则,就无法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一条既不损害公平又不牺牲效率的中间道路.然而,从公平与效率的原意上看,二者并不属于同一领域.公平是一个政治伦理问题,而效率则是一个经济问题.公平的对立面是不公正和不平等,效率的  相似文献   

4.
西方经济学视域中的公平与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经济学对公平与效率有不同看法:第一类认为公平规则或机会平等能赋予最大的公平,“均等分配”会损失效率,导致更大的不平等;第二类认为效率本身不意味公平,市场缺陷要求政府按公平原则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第三类则提出,可以在不同的时期有所侧重,以动态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自觉地使它与经济工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实现了这个结合,加强就有了条件;否则,就只能削弱。硬要“加强”,就必然要“自成体系”,冲击经济工作。而要结合,又必须使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经济工作的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其实,生产经营的管理过程本身必然伴随着各种形式、或强或弱的思想工作;生产经营管理者在管理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做着一部分思想工作。而  相似文献   

6.
<正>在经济理论中,平等与效率的权衡占据着崇高地位。美国经济学家亚瑟·奥肯著有经典名著《平等与效率:大权衡》,他认为公共政策就是围绕管理这两种价值的冲突而生的。2007年,纽约大学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在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生发表毕业演说时总结了12条简短的经济学原理智慧,权衡也在其中。增进平等需要牺牲经济效率的观念,建立在经济学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7.
两性的相互了解、协同合作十分必要.“性别平等”是承认性别差异基础上追求“人”的平等及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是社会发展到“人性致胜”阶段的产物.作为弱势群体一方能真正在价值、人格、机会、责任、权利上与另一方平等论处,性别平等才具实质意义.深圳市开创性地把正义、平等、公正价值理念引入性别关系重建立法中,对公共政策制定及司法实践具有积极意义,在国内具有空前性.  相似文献   

8.
1.义利观以商品交换为基础义利观是建立在平等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基础之上的。所谓平等,并不是人类野蛮时代的半动物式平等,而是指已超出人类种群范围的“类”的平等。由种群的平等向“类”的平等转化的必备条件是种群之间已经发生友好的交往关系,而这种交往关系只有在双方已经发生了互相交换其物品或劳务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起初发生的可能是互赠礼品式的感情交往关系,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价值关系也已经发生,因为这种关系证明了:第一,双方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种群;第二,双方各以自己的价值物——礼品等等,确证了这种平等地位。我…  相似文献   

9.
文章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必然会“侵入”人们的伦理观念,也应该把它确认为我国现阶段经济伦理的核心范畴,其要义是主体在与他人、社会的交换和交往中做到平等、互助、互利,这种意蕴又与我国现阶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一般伦理相贯通,是道德建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广泛性要求。这样做,有利于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物质上趋向共同富裕,精神上趋向共同提高)的人际关系。把保冒伪劣、权钱交易等等道德失范现象归咎于等价交换原则的“侵入”和“渗透”,是对等价交换原则的误解或曲解。个人主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而不是等价交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贯彻等价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效率与平等这两个词,都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和广泛的含义。如果仅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效率,一般是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所谓平等,是指经济活动过程中行为主体之间平等的利益关系的体现。本文就是从经济意义上来讨论效率、平等与政府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从国内和国际的经验来看,处理好效率与平等的关系,国家的经济就能持续增  相似文献   

11.
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公平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基础。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公共政策的关键就是要协调与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能实现社会公平——借助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财富分配不公,以彰显公平。将效率与公平完美地结合于公共政策之中,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基于平等价值的公平社会,平等与公平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的底蕴与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理性的支配下,逐步由不尽平等走向平等,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呈现的不均衡、不平等及差距拉大等消极态势,对全球劳动体制、劳工权益和劳工运动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劳动关系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冲击。其突出表现就是出现“强资本、弱劳动”格局,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我国广大劳动者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人民成为真正能动的主体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只提供了一种可能真正使十亿中国人民潜在主体意识觉醒的是商品经济在我国的空前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商品是天然的平等派”.商品经济中产生的这种自由和平等的要求超出了经济生活范围,贯串在人们的一切行为中,而这种要求正是主体意识的基本内容.由于商品经济引入了竞争机制,促使每个人都必须在自己的位置上独立地观察、思考、判断,不断地做出新的创造.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即以人本来就是功利的这一功利人生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自由、平等、博爱”这些观念一直被认做是对社会主义毫无益处的资产阶级口号而冷落到一边。现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对这几个观念做了重新评价,指出:“在人类历史上,在新兴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中,形成民主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是人类精神的一次大解放。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的这些观念,又同它们有原则的区别”。这是我党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些同志对“要防止商品交换原则进入政治生活领域”的命题提出质疑,主张商品交换原则应当进入政治生活领域。他们认为“商品交换原则必然要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所以“防止进入”的提法不科学;他们还认为“商品交换原则体现的是平等、自由的原则,反映到政治上,就是反对封建等级和特权”,“不可能设想,在经济领域中实行平等、自由的原则,而在政治领域实行集权的原则”。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既然在经济领域中实行这一原则,在政治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6,(12)
各地地方政府近年来的改革创新潮流,令人频频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这种创新实践,是整个中国政府转型努力的一部分。这种努力,即按照中央的要求,将各级政府职能更加准确地定位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同时又因各地的重点难点不同,体现在有所为有所不为而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何力平 《理论探讨》2006,3(6):151-153
讨论公共行政的价值定位问题,应当区分问题的不同层次。在本质的意义上,公共行政的效率价值和公平价值是统一、平衡而不可分割的;在基础的意义上,公共行政应当服从效率价值,经济效率之于社会公平更具有决定性;在直接的意义上,公共行政应当把公平放在首要地位;在现实的意义上,公共行政应当从实际出发,选择价值取向的侧重点。而狭义上的公共行政价值,应当定位于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导致了居民收入分配方式与收入分布结构的变化.从经济发展的实效来看,这种收入分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城乡居民受益于经济发展的程度是不同的.这种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变得越来越严重,并且进一步导致获取收入机会的不平等性和社会的不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在较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正与社会和谐,最终也将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