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崔卓兰 《中外法学》1991,(1):22-24,55
<正> 在现实中形式上不违反法条,但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占相当大的比例,具体表现如下: 1.相同情况不同处罚.如对国家机关从轻对公民从重;对此企业从轻对彼企业从重;对公民甲从轻对公民乙从重;对本地人从轻对外地人从重;对有"关系"的从轻对无"关系"的从重. 2.不同情况相同处罚.如对有法定从轻情节和无法定从轻情节的、对有法定从重情节和无法定从重情节的、对态度好的和劣的、对危害大的和相对较小的一样处罚;对盈余企业和  相似文献   

2.
庞旭 《法律与监督》2009,(12):21-21
廉明是承载重庆检察精神的脊梁。唯有做到廉明,才能确保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绝对忠诚,确保对法对公平对正义的无限追求。  相似文献   

3.
洪亮 《江淮法治》2009,(17):52-54
对预算的监督包括权力机关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财政机关对预算的稽核检查监督,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社会各界对预算的社会监督等,而对预算审查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有权力,也是对预算最高层次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在美国法下的民事诉讼中,"对物管辖"包括"纯正的对物管辖"和广义的"准对物管辖"。"对物诉讼"则可分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和"准对物诉讼"。原告既可以特定的人为被告提起"对人诉讼",也可以"物"为被告提起"纯正的对物诉讼"。在"对人诉讼"中,如果法院无法对被告行使"对人管辖",还可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获得对案件的管辖权。基于广义的"准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准对物诉讼",仅对特定的被告具有拘束力。基于"纯正的对物管辖"的诉讼被称为"纯正的对物诉讼",具有对世效力。"对物管辖"客观上起到了限制责任的作用,且在一定情形下可以转化为"对人管辖",但"对人管辖"不能转化为"对物管辖"。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必要借鉴美国法的相关规定,即要求我国法院以被告在我国境内可供扣押的财产为依据行使管辖权之前,应确保该争议与被告财产之间,或者被告与我国之间具有"最低联系"。  相似文献   

5.
傅达林 《政府法制》2008,(21):11-11
“三鹿奶粉事件”的扩大,给我国的食品安全敲响了最沉重的警钟。近段时间来,从对生产企业道德良知的谴责,到对监管部门懈怠失职的质问;从对行业潜规则的拒斥,到对国家免检制度的批判;从对问责高官的呼吁,到对损害赔偿的关注,整个舆论对事件本身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全方位的反思,目的都在于避免下一个“三鹿”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陈永忠,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科科长。正如他的名字,他在控申科长的岗位上诠释了对党、对检察事业、对法律、对人民的忠诚。  相似文献   

7.
对价是英美法系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制度,普通合同的约束力在于对价的存在与否,所以对价的成立是合同得以强制前提。作者分析对价与合同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价的构成要件,重点论述了一项有效对价的内涵和性质,最后是对英美合同法所普遍要求的对价原则所存在的例外情形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对苦难的坦然接受、对困境中的人的意义分析、对目的预设、过程创造的强调、对爱情的救赎力量的肯定,构成了史铁生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方案.从中我们既看到他生存的智慧,也能注意到他所提供的意义分析对突破人生困境的有效性.形成其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精神资源,既有西方基督教文化的身影,也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因素.虽然他对后者很少提及,但他对生存智慧的强调、对乐感的追求,特别是对人自身努力的注重,分明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既使他完成了对自我灵魂的救赎,也将为中国本土大众的心理疗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论犯罪的对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犯罪的对合关系指犯罪行为人及其指向对象互为行为相对人,彼此依存,缺一不可。犯罪的对合关系以对合性、犯罪性和法定性为特征。在实践中,犯罪对合关系可分为彼此俱罪的对合关系和非彼此俱罪的对合关系。在彼此俱罪的对合关系中,又包含彼此异罪与彼此同罪两种类型。在澄清犯罪对合关系的认识及其类型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各种对合关系在立法上的反映以及具有对合关系的犯罪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新刑诉法第九十三条对逮捕后检察机关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做出了规定.进一步限制了审前逮捕羁押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使用.体现了国家对公民人身权利的切实保护.也强化了人民检察院对逮捕活动执行的监督。但是,如何开展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宪法诞生的讨论,对宪法哲学建构的解读,以及对宪法成长中功能和目的演变的描述,探析了宪法生长的环境和过程,并对中国宪法未来的宪政之路的完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认缴制下,出资期限的章定引发了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现行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13条第2款及第3款突破了债的相对性,将股东及发起人对公司的责任扩大适用至债权人。由于股东对公司的出资责任与发起人对公司的资本充实责任源于不同的法理基础,需要对该条款作出准确解释。在解释时,应当严格基于股东对公司的出资责任以及发起人对公司的资本充实责任,划定股东对债权人的补充赔偿责任范围与发起人对债权人的补充资本充实责任范围,并厘清股东与发起人的内部连带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察了三位经典社会学家对现代性不同角度的认识,并对三者的不同态度作了探讨:滕尼斯对现代性的恐惧,迪尔凯姆对现代性的向往,生活在理性社会的古典社会学家韦伯对于现代性的态度是喜爱中带着忧伤。  相似文献   

14.
一、新刑诉法对简易程序诉讼监督带来的机遇 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简易程序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同时也对与简易程序相关的诉讼监督制度作了相应的修改,对检察机关来说,这既是重要机遇,更是严峻挑战,它对公诉工作和人员素质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杨建民 《政府法制》2013,(33):56-56
公正的司法,会增加人们对国家法津,对法院、法官的信任和期待,消除人们对案件审判公正性的疑虑及对判决的抵触心理,使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相似文献   

16.
司法者尊重律师,既表现出对一个有益社会的职业群体的文明态度,更蕴涵着对国家法律,对人权民意,对手中权力的敬畏意识。  相似文献   

17.
庄吟茜 《法制与社会》2011,(22):271-272
作为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对孔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地改造与发展,并与孟子展开了人性善恶之争。然而,这一改变并没有妨碍荀子对儒家精神传统的继承——对礼序的构建,并且与西方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形成了某种共鸣。本文将荀子与柏拉图、康德和卢梭三位西方哲人的思想做一比对,力图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辉中探寻荀子思想对当代世界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既是建构法律权威和公信力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法治社会化和大众化的关键因素。关系和权威是影响社会公众对法律人信任的两种因素。对上海市社会公众的法律人信任的调查得出的数据显示,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呈现出总体高信任且基于关系的信任和基于权威的信任并存的特征,但相比较而言,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更多地表现为关系依赖型信任。就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权威信任而言,其观念基础表现为实体正义高于程序正义,心理基础表现为压力服从高于内在服从。因此,决策部门对于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高信任度应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并应有意识地对社会公众的信任进行管理,以此提升社会公众对法律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19.
关于检察机关对监狱刑罚执行监督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狱刑罚执行监督是检察机关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以及执行刑罚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的监督。包括对刑罚交付执行的监督、对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对刑罚终止执行活动的监督、对刑罚执行中的罪犯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处理的监督、对监狱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罪犯等活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无论过去苏联宪法对中国宪法有过怎样的影响,我们都不得不承认,如今我们对俄罗斯的情况十分陌生。我们对美、英、法、德等国的宪法远比对俄罗斯的情况更为熟悉,尽管从地理上讲,它们只是远邦,俄罗斯才是近邻。近几年,国内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