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兰  张晓怡 《人民论坛》2013,(7):128-129
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现实意义出发,在公平与效率原则指导下,利用法理学的原理,对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的制度变迁、现行法律态度与集体土地流转实践存在的矛盾、集体土地流转的可行性等问题作出思考和分析,并提出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环境法的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环境资源压力的加剧,建立一套完整的环境法体系调整环境资源关系尤为迫切。依系统论的观点,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在内部结构、构成要素、存在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以此为分析基础,结合我国环境法的现状,从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了环境法的内部结构。透过结构分析指出现行环境法体系的缺陷,提出完善环境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丹丹 《人民论坛》2012,(36):138-139
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亟需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和有效规范。对比美国、日本、韩国的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法律体系构建存在诸多不足,如立法模式存在争议、配套制度缺失、相关立法滞后等,应该以政府的义务和责任为立法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快、完善、规范相关文化创意产业法律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进入老龄化社会后,现行监护制度已不能有效保障老年人参与基本社会活动。文章分析了现行监护体系存在的立法理念滞后等缺陷,在介绍国外成年监护制度发展状况并借鉴其立法经验基础上,建议有效区分被监护人的不同需求,尊重老年人意思自治并构建专门的成年监护制度,以便形成适应我国老龄社会现实需要的监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进入后法律体系时代,立法工作的重心也相应地作出战略性调整,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注重创制法律规范,逐步转向更加注重提高立法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促进法律规范的有效实施。适应这一变化,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开始把如何提高立法质量作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立法后评估就是在这方面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重复立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普遍存在,浪费了立法资源,损害了立法权威,助长了立法惰性。从性质上来说,立法不作为是重复立法的本质。克服重复立法,是维护法制统一,发展和完善我国法律体系的必然要求。正确理解不抵触原则;合理划定立法权限,促进创新性、自主性立法发展;确立适当的立法审查标准,完善立法预测、立法规划机制,是克服重复立法现象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7.
梁季阳 《中国发展》2008,8(4):110-114
该文分析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如“公权”过度运用,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缺乏法律保护等,也析了因为现行的土地管理体制,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社会的分化。提出应该严格限制公权的运用,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遵循市场价值规律,规范土地流转市场等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以保证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刘长兴 《求索》2011,(9):147-149
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要求尽快完善节约用水法律体系,推动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本文认为,基于对我国现行节约用水立法之不足的分析,提出完善节约用水立法需要从形式上完善立法框架,修订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从内容上完善各项节约用水制度,形成完整、协调的节约用水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收的前提性要件,而相关立法对公共利益的规定较为原则,造成实践中征收目的被泛化.文章从集体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理论出发,针对在我国现行集体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规定本身存在的问题,从实体与程序两方面对集体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规定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对于立法者来说,只有最大限度地契合现实条件、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立法策略,才是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选择。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立以后,我国未来的立法工作应该分清立法工作的轻重缓急,尽快确立新的立法策略,让立法工作更加有计划、按步骤、有条不紊,使有限的立法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