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一个渔夫,靠着自己的小船,懒洋洋地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位富翁走过来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捕鱼呢?”渔夫答:“够用了。”“趁着这么好的时光,何不多捕一些呢?”“多捕干什么?”“多捕就可以多卖钱哪。”“然后呢?”“你就把钱一点一点地攒起来。”“然后呢?”“你就买一条大船。”“然后呢?”“你就雇上几个人,到更深的海里去,捕得更多更多的鱼,卖得更多更多的钱。”“然后呢?”“你就在海  相似文献   

2.
幽默天地     
唠叨 约翰的妻子很爱唠叨。一次他对朋友说:“我的妻子去海边度假,你猜结果怎么样?” 朋友问:“怎么样?”约翰说:“结果舌头被晒黑了!”省电 丈夫临睡前在看书,可是每隔几分钟关一次灯,一两秒后又开灯。 妻子忍不住问:”你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跟踪老公     
老公是乡人大代表。新婚夜,老公搂着我说:“俞芬,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我要挣许多许多钱,让你过上好日子,我要让村里的女人羡慕你。” “那你快去想法挣钱呀。”我轻轻依偎着老公说。结婚一个月后,老公就去挣钱。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6月 ,吉林省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成立 ,以王尔智为首的新班子走马上任。为摸清情况 ,梳理工作思路 ,把握新形势下省直机关后勤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大局 ,王尔智局长到省管局下属的一家企业调研。  王问厂长 :“厂里年产值是多少 ?”  答 :“不知道。”  问 :“产品有没有预售合同 ?”  答 :“没有。”  问 :“全厂一年挣多少钱 ?”  答 :“反正够开支。”  问 :“你这样能成吗 ?”  答 :“咋不成 ,这是机关 ,我是机关干部 !”  王尔智局长听后 ,受到了极大的震动。转变观念———实现服务社会化的前提  经调研发现…  相似文献   

5.
采访是场“拔河”比赛上期谈到关键词,本期谈如何过渡到关键词。有读者可能会问,直接说出关键词不就行了,还要“过渡”吗?回答记者提问,当然可以直接说出关键词,但记者可不是“听话”的小学生,他会打断你,继续提出他关心的问题。你要把记者硬塞给你的问题当作耳旁风,仍然自顾自地说你的关键词吗?绝对不能这样!没有什么比这更能激怒记者,而激怒记者的结果,将是一场媒体灾难。你必须回答记者的问题,但并不是说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也许另一场“滑铁卢战役”正等着你——记者问,你答;再问,再答;还问,还答……不知不觉中,你被牵上了牛鼻子,跟着记者…  相似文献   

6.
驿路风铃     
动作太快   小张有口吃的毛病,有一次他来到酒店指着一瓶名酒问服务员:“这酒多少钱 ?”服务员说:“ 300块”。小张说:“开……开……”于是服务员忙把酒打开,却听见:“开……开……开什么玩笑 !” (红叶荐 ) 你猜我是谁   妻子给丈夫打电话,故意换了一种声音。她说:“你猜猜 !我是谁 ?”   丈夫一听,立即兴奋起来,说:“我的宝贝,你是牡丹舞厅的小娜吧 ?”   妻子大怒,声音立刻回到原来腔调:“你说谁 ?小娜 ?” 丈夫一惊,马上也换了声调:“那你猜 ?我--是--谁--呀 ?” (红叶荐 ) 醉汉搭车   一个海军军官在公共汽…  相似文献   

7.
正我说过一句话,叫作"吃软饭,挣硬钱",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一种调侃的说法,就像"学先进,傍大款"一样。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一件事,就是房地产企业怎样跑赢政策、跑赢市场、跑赢竞争对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外延式的扩张。比如开发,你买更多的地,盖更多的房。这就是"挣硬钱",完全是制造业。还有一种方式是把价值链往上做,  相似文献   

8.
满了吗?     
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功德圆满,便向师傅表示,自己可以满师了。师傅未回答,只叫他装满一大碗石头来。徒弟依言做了。师傅指装满石头的碗问:“满了吗?”答曰:“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了石缝。又问:“满了吗?”答:“满了。”师傅再向碗里撒入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这回徒弟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满了。”师傅又向碗里倾入大量的水,还是没有溢出。师傅继续问:“满了吗?”结局:那位自满的徒弟再也没答上来。 我很喜欢这则故事。“满了吗?”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却如同当头棒,把一颗沉溺于自满的心一下子惊醒了。于是,我发现:当我闭着…  相似文献   

9.
在安徽老家办塑料厂赔了钱,到北京一家物业作门卫的小徐,整天坐在门房里看电视,提起李登辉的“两国论”,连声说“知道,知道。”再问,你怎么看这事?答曰,“那,恐怕要打起来吧!”像小徐这样大而化之看问题的,的确比较罕见,不知有多少人会这样  相似文献   

10.
5年前的深秋,刚参加工作的哥哥,给上中学的我买了一辆赛车作为生日礼物。在那个习惯于接受哥哥姐姐或者父母馈赠的年代里,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便天天骑着它上学。校门口有家商店,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在商店里买袋鲜牛奶带回家喝。店主家7岁的小男孩似乎对我的赛车很感兴趣,我每次停在门口,他都前后左右地摸个不停,我曾一度因此而不悦。终于在一个平常的傍晚,小男孩问我“:哥哥,你买的赛车真漂亮呀,在哪里买的呀?”我说“:不是我买的呀,是我哥哥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小男孩的眼睛立刻放出异彩,眉色舞地说“:啊!是你哥哥送给你的日礼物呀!”…  相似文献   

11.
或曰,斯君差矣!股份制与摊派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何以要造出这项公式议论一番?这一发问固然有道理,岂不知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确实出现了不知股份制为何物,某些经营亏损的中、小型国有企业的领导,令全厂职工每人必须出钱入股,称工厂要实行股份制了。如果不出钱,便让你下岗,自谋生路!凡是这样做的单位,职工的回答是:“这哪里是入股,明明是摊派,强行刮钱”。有的说:“把钱交到厂里,我们不放心,还不知道他们当头头的拿钱干什么去!”这种社会现象,就是本公式的来历。  相似文献   

12.
问每一位熟悉的朋友,如果有人想购买你的政治地位和人身自由,多少钱可以出售?50万、100万、500万,还是更多更多的万? 你可能骂我是“精神病”,要不怎么会提出这样古怪的问题?是的,当面讲,没有一个人去买,更没有一个人愿卖。连傻子都能算清这笔帐,辛辛苦苦几十年,好容易干到现在这份上,你想把这官衔买过去,然后让我到监狱里度时光,这不是明白着坑人吗?赶紧给我滚出去,从此咱们一刀两断! 然而,现实生活中还真有一些连傻子都不如的领导者,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给“卖”了。我一说,大家就知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残疾人》2007,(4):62-63
石哥:挣钱难,残疾人挣钱更难。不用说大家也知道,天上掉不下馅饼来,一切都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换取。各位聊友,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我挣的第一笔钱”,我就不多说了,你们来吧!  相似文献   

14.
作何感想     
“你走你的,管别人干啥?”是一句普通话,街上、车站,常常都可听到,尤其在家长对儿女的唠叨中,更为广泛。我的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来,他妈说:“你要小心呀,那些小偷太多了,而且技术高明。就是拐别人的,看见了也不要做声,不然,会吃亏的”。我和同学××乘车,身上带了30元钱,不慎被偷了。下车时××对我说:“罗震,你的钱被偷了吗?”我一摸,确实不在,便问他看见小偷没有。他说“看见了”,我又问他当时为什么不叫我一声,他说“我能叫吗?我怕挨揍”。一天,我在车站等车,看见有好几个“乘  相似文献   

15.
年年有鸡     
腊月二十九下午,父母去菜市场买鸡。市场距家也就一根纸烟的路程,但下午2点去,6点还不见回来。妻子有些急,说你去看看,两位老人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我刚要出门,他们回来了,都空着手,且都是一副若有所失的表情。父亲抱怨母亲:家里有那么多菜和肉,非得买只鸡;买就买了,又非得去约秤,结果怎么样?母亲也不服气:这是过年的讲究!你怎么一点文化品位都没有?你怎么不去约秤?我听得云遮雾罩的,最后总算听出点眉目。在过年这个问题上,母亲确实比父亲讲“文化”,门神不能说“买”,得说“请”;煮饺子有一两个散开的,不能说“散”,不能说“破”,得说“挣”…  相似文献   

16.
到统战部工作两年多了。一次与一位朋友闲聊,当侃到统战工作时,这位朋友说:你原先在党政权力部门,到了这里后,感觉如何?回答:很好很好。朋友似有疑虑:好?答:然。朋友接着问:人们颇有微词, 说统战部是“小卖铺”,铺门面我送你一副对联:上联是“无职无权无忧愁”,下联为“有吃有喝有朋友”。答:此言差矣! 问:何以见得?答:此话最多说对一半。下联不错,统战干部拿着人民的俸禄,吃着百姓种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树     
晓忱 《青年探索》2005,(6):19-19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在树下玩耍的小孩子了。现在我喜欢的是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真遗憾,”苹果树说,“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身上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买你喜欢的玩具了。”男孩听完后非常高兴。他摘下并卖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得到了买玩具的钱。失…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力量     
谁说文化无形?难道我们真的感觉不到它的巨大推动力吗?八年前,中央电视台播放过一部电视专题片《大京九》,其中有一段记者与某贫困地区一个十一二岁的放羊娃之间的对话,至今记得清清楚楚:“你怎么不上学啊?”“家里没钱。”“为啥放羊呀?”“赚钱。”“赚钱以后呢?”“娶媳妇。”“娶了媳妇呢?”“生娃娃。”“让你娃娃干什么呀?”“放羊”……话虽不多,但句句撼动人心,形象地勾划了贫困地区一代又一代生命繁衍之链。相信每一个看过这个片断的观众,心里仍是酸酸的:京九铁路饱含着多少人的期待,看似简单的两条铁轨上承载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地区…  相似文献   

19.
一天,两岁多一点的女儿突然仰着小脸问我:“妈妈,你幸福吗?” 我并不吃惊,因为女儿常常会问一些让我感到很意外的问题。 我说:“你是妈妈的女儿,你幸福妈妈就幸福,你快乐妈妈就快乐。” 可没等我说完,女儿却小身子一扭,毫不客气地说:“我不幸福!” “什么?你不幸福?” 我和老公赶紧凑过去追问她:“你为什么不幸福呀?妈妈天天给你洗衣  相似文献   

20.
胡健 《公民导刊》2006,(12):55-55
有一次吃饭,一位朋友问我:“你辛辛苦苦写一年文章,能挣多少稿费?”我说:“没有多少。”他一笑说:“还是去买房吧。我在北京买了一套房,买的时候,每平方米8000元,刚过了两年,就涨到了1万元。我什么劲也没有费,两年就净赚了20万,等于你写10年的文章。”有一次开会,与北京的一位同行住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