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王睿恒 《美国研究》2020,34(1):44-65,M0004
乔治·凯南是美国冷战初期遏制战略的缔造者和苏联问题专家,曾对美国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他担任国务院政策规划室主任期间。但是,由于对中国社会和历史缺乏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凯南眼中的中国虽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却是一个自大排外自私冷酷又不讲原则的古老民族。这种负面的中国印象直接影响了乔治·凯南对中美苏三国关系的定位以及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乔治·凯南的文化教育背景、好友小约翰·戴维斯的影响及其信奉的现实主义政治理论是影响他的中国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在中东实行战略收缩,高调重返亚太,实现美国所谓的战略再平衡。美国主要目的是应对中国的崛起,并且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一种进攻性的威慑姿态,确保中国不挑战美国在该地区的主导地位。本文从威慑理论的内容入手,从实力、意志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研究了美国对中国实施军事威慑的有效性。并从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3.
周文星 《美国研究》2022,(5):49-66+6
拜登总统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的新著《持久战:中国取代美国秩序的大战略》引发美国内外各界广泛关注。该书基于美国霸权想象构建中国“大战略”,声称中国自冷战结束以来在军事、政治和经济层面采取钝化、建制与全球扩张战略,以便实现所谓取代美国霸权秩序的长期目标。从美国政府尤其是拜登行政当局对华政策的动向来看,该书已成为美国两党政治精英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指南”。评述该书的弊端与不足,不仅有利于理解当下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之根源,而且有助于把握和研判未来较长时间内美国对华政策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安全"(亦称"安全研究")成为学术界重要的研究领域.但主要由于美苏冷战以及核战争的紧迫压力,围绕安全的研究一直局限于军事领域,而对于安全的基本定义、具体对象、基本假设、衡量标准等均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分歧、漏洞与空白.  相似文献   

5.
6.
美国、中国、印度是亚太区域三个非常有分量的国家行为体。截至目前,三国已分别在双边层面建立起了不同内涵的战略伙伴关系,"战略大三角"模式趋于明朗化。美国是"战略大三角"关系的主导者,正在崛起的中国和印度都将对美关系视为本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受"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印度成为中美两国竞相争取的伙伴,是中美战略竞争的最大受益者。印度亦借势发展与美国、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强化其大国意象。中国作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平衡对象,一方面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应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另一方面还需要联合印度共同分担美国重新规制亚太的压力。当然,由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一个持续施力的过程,美国、中国、印度三角关系仍处于动态调整之中,尚未完全成型,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具有三大突出特色:一是再次强调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二是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念;三是强调了中国大国外交的基本方针路线。中国外交开辟新局面需要把握好四个平衡:一是和平崛起与大国战略之间的平衡;二是全球治理与国家实力之间的平衡;三是合作安全与国家安全利益之间的平衡;四是内向与外向之间的平衡。中国外交应当高...  相似文献   

8.
从"弱国无外交"到"韬光养晦"那是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件事。当时巴黎透出消息,法国将不顾中国的强烈反对,执意要向台湾出售6艘拉法耶特护卫舰。中国外交部作出强烈反应,声明"绝不会吞下这颗苦果"。""苦果"一词如何翻译成法语,当时还颇费脑筋。最终直译成"fruit amer"("带有苦涩味道的果子"),一个非常奇怪...  相似文献   

9.
马里奥·泰洛教授和弗雷德雷克·彭嘉特合著的新书《欧洲外交政策——外交能力与外交行动的探讨》试图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世界中,欧盟究竟应该以何种姿态和策略应对与他国的关系?该书尝试以新颖的视角,从非欧盟地区学者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欧盟外交政策的得与失,并将区域研究,尤其是亚洲研究融入欧洲外交政策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控制东南亚是冷战后美国亚太战略的重要步骤.最近,美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宣布重返东南亚,其主要的战略意图是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东南亚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大于其积极影响,中国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推进东亚经济区域合作,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及促进中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于美灵 《当代韩国》2014,(2):124-128
正2014年6月13~15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来自韩国以及北京、上海、东北等地的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专家及学者以"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为主题,从国际政治、外交、经济、历史、文化等视角,全方位、多层次地解读了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新型周边外交战略与朝鲜半岛"问题也被逐步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2.
民族国家的缔造不仅是一个经济、政治实体塑造的过程,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政治文化不断洗练升华的过程.曾经被那些美国新教徒视为"山巅之城"的美利坚共和国,其缔造、成长和最终崛起为世界性强国,无不是牢牢扎根于带有美国特征的精神土壤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交有必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国的关系性思维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思维方式迥异。中国古典政治哲学以先秦诸子为源流,有"天道仁札"的通贯系统。"天"是中国人心中万事万物的本原和统摄;自"天"下降有"道"、"仁"和"礼"的范畴,它们开始关乎人间秩序。通过系统整理以"仁"为核心的关系性政治哲学,文章进而为汇通中国传统和现有国际体系的话语打下基础,为中国外交的顶层、观念设计,甚至为世界政治和全球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以中国上升的物质实力为依托,沟通西方社会哲学思潮的语言学、存在主义、关系和实践等本体论转向,这一顶层设计可以通过系统性反思现有国际社会话语体系来突破中国软实力建设的瓶颈。中国理应在关键大国关系的构建、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的世界秩序想象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一政治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15.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筹备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同志应邀出席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次会议的赞助人金庸先生专程赴杭城出席会议,并对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发表了极富洞察力的讲话。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亲自到会,就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积…  相似文献   

16.
刘中伟  沈家文 《当代亚太》2013,(1):51-79,158,159
《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于2012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美国在亚太经济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为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标志之一。《美韩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美国一方面实现了与韩国互惠互利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了制衡中国的战略目的。文章主要论述了《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对美国的经济福利、地缘利益和"新贸易政策"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背景下《美韩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的APEC政策、主导TPP发展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之间的关系,勾勒出美国新亚太贸易战略的轮廓。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在出口受阻和影响力受限的情况下,应在加快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多元平衡的区域合作和积极应对美国主导TPP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研判和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正>文安立(Odd Ame Westad)教授这些年的主要著作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而且其影响已经超出了学术界,~②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邀请他从伦敦专程到白宫,参加讨论对中国现代对外关系史的看法。他当时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史系任教,现已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任教。究其原因,除立论新颖和历史文献格外丰富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这些著作都体现出作者在论述方法上大大超出了传统外交史研究的窠臼,融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张昆 《当代亚太》2012,(3):147-160
本文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期间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报道进行框架分析和内容分析后发现,在这近六十年的时间里,其中国报道的变化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保持一致的。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美国国家利益和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在这二者的共同"折射"下,《时代》周刊所呈现的"中国镜像"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扭曲和变形。  相似文献   

20.
大战略是政府的一种操作方式或操作规划,即自觉地本着全局观念,开发、动员、协调、使用和指导国家的所有军事、政治、经济、技术、外交、思想文化和精神等资源,争取实现国家的根本目标。简言之,大战略具有全局观念和宏观目标,通常预示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