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海峰 《前沿》2014,(9):24-25
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纯洁性论述涉及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多个方面。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和价值追求,是与党的性质和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的纯洁性论述是确保党的理论纯洁与党性纯洁的思想之灯。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合作理论,过去大都见于农业合作方面的探讨。本来,农业合作思想最初导源于合作工厂,但现今对本源的考察和论述,却相形见绌。本文试图遵循历史线索,对他们合作工厂思想的形成、理论基础及其发展过程予以考证。从中汲取教益,以探究我国城乡集体工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赵珊  李文全  乐亮伟 《传承》2015,(1):69-71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使用"灌输"概念,但在一些著作中阐述了有关"灌输"的重要思想。考茨基正式提出"灌输"概念,并初步构建了"灌输"理论。列宁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灌输思想,借鉴了考茨基的灌输理论,并从俄国革命所面临的紧迫任务和现实问题出发,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列宁的灌输理论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相关重要论述。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清廉”的概念,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创立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和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的经典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清廉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加强清廉建设的思想根基和理论源泉。列宁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的,他在领导俄共(布)和国家机关进行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清廉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清廉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代新征程提出并推进清廉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之间的关系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问题"是研究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著作都涉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关系的介绍和论述。本文围绕在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西方经济学者如何看待和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关系这一主题,从西方经济思想史著作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生平的介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巴黎会见"和恩格斯给予马克思经济援助的评论以及对恩格斯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地位和贡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人民利益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为汉语词汇的"人民利益"是一个历史范畴。本文从"利益"内涵的历史分析、人民利益概念的考察、人民公仆概念简析三个方面探讨人民利益观的基本理论;从马克思、恩格斯伟岸人格和高尚情怀中窥探他们人民利益观的思想酵素;从形成路径、内容指向、理论意蕴三个方面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利益观思想。  相似文献   

7.
司娜 《新东方》2022,(1):59-64
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过专门论述,但在他们关于"两个必然""消灭私有制"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论述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优越性思想.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根据苏俄的现实国情,不仅对社会主义优越性进行了理论阐释,而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增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现实性.研究学习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优越...  相似文献   

8.
分工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详细考察了分工与生产力、所有制的关系,剖析了分工与意识形态、阶级和国家的内在联系,论述了"消灭分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分工范畴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而对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的研究又有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分工思想的研究应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上去把握。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去探索马克思主义分工思想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并没有过时 ,在当代仍然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他们关于世界市场的论述 ,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全球化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他们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描述 ,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视个人发展问题的理论依据 ;他们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论述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恩格斯1895年3月完成的最后一篇重要著作,可以说是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在这篇著作中,恩格斯思考了马克思和他早年提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并根据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工人运动的新实践,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系统论述了关于无产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科建设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工作及其理论形成发展中 ,曾用不同词汇。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概念没有本质区别 ,在这一学科发展比较完善成熟时期一般都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为宜。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关于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 ;二是关于党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 ,以及江泽民同志对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一、马克思…  相似文献   

12.
有关党政领导干部无为阿责制的理论基础,研究学者众多,研究内容丰富,但这些研究集中在两方面:西方的政治理论和我国四代领导集体的监督问责思想,而对经典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中所内含的有错无为问责思想仅是稍微涉及,未有系统论述。为此,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监督问责思想作一番梳理和探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宪政问题的探讨散见于其不同时期的理论著述中,但他们对宪政基本问题的探讨却是十分深刻的,形成了较系统的宪政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宪政思想的初步梳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关于人权、法治、民主制等宪政基本问题的理论探讨,厘清了社会主义宪政与资本主义宪政的本质区别,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宪政观和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是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法宝。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很好地发挥这个政治优势,掌握这个法宝,就必须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学说的论述。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论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伴随着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不过,最初它不叫思想政治工作,而叫宣传工作或思想宣传工作。宣传工作这个概念,最早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里提出来的。这个章程的第二条规定:参加党的每个成员,都要“具有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572页)党的宣传工作即党的思想工作。至今我们党仍然把宣传工作看成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14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对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状况的分析,在创立唯物史观和提出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高屋建瓴地把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的荒原中引入了科学的殿堂,揭开了人类思想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功绩。然而,囿于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清除了以往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原因、途  相似文献   

16.
作为理论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上一世纪创立的。一百多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当代资本主义世界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未曾预见的,即使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发展的某些方面曾有过一些论述,实际情况的发展也与他们当时的预想有很大的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呢?这是今天应该讨论、给予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主义进行理论论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早期思想活动的中心。但在唯物史观形成以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的论证置于哲学的推论之上,是"哲学共产主义"的赞同者。随着唯物史观的形成,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不再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哲学的逻辑结论,而是看成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公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公平思想。他们认为,公平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崇高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公平的论述是通过对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来实现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谈论公平,他们拒绝抽象的、非科学的公平观念,特别是资产阶级的公平观念和形  相似文献   

19.
王刚 《理论月刊》2007,1(10):15-18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创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的前提和理论渊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化进行了定向和开路。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到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的历史接力,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权力制约问题,向来在理论研究中讳莫如深,因为人们往往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分权学说是持批判态度的。实际上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误解和偏见,只要仔细读一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便会发现他们不仅对分权学说有着公允的评价,而且有关权力制约的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