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党和政府、公众、企业及民间环保组织作为生态治理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立足我国国情,从生态治理主体角度出发,阐述寻求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在世界经济不断软化和绿色化的背景下,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由此,党的十八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确定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和困境,探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路径,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镇",到当今世界的"制造业重镇",佛山所扮演的角色不断变化,但佛山的本色和血脉从未改变。浓厚的商业文化底蕴不仅塑造了佛山的历史,也影响着佛山的未来。商业文化是佛山的密码,也是佛山向文明出发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跨域治理:模式、机制与困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跨域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打破了狭隘的行政区划界限,超越了简单的政府单一主体,实现了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的网络化互动协作治理,成为解决区域问题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治理模式。本文主要围绕跨域治理的几个基本问题展开:即什么是跨域治理,跨域治理何以发生,跨域治理的模式选择、机制设计以及面临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6.
伊口田 《中国减灾》2013,(4X):22-24
<正>"雾都"、"阴霾"、"昏暗"等词在19世纪的英国名著中常常出现,也反映了那个时期英国最大的城市伦敦空气污染的严重情况。"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开篇就细致描述了伦敦的雾。雾霾不仅影响心情,还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老年人、儿童以及身体虚弱者更容易受到影响。特别是在1952年12月5-8日,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导致伦敦4000多人死亡。这次烟雾事件被环保主义者看作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并且作为煤烟型空气污染的典型案例出现在多部环境科学教科书中。但仅仅半个世纪之后,伦敦就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从空气污染走向发展蓝天白云的"生态之城"。伦敦是怎样从雾霭重重中走出来的呢?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两个坐标,即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纵向坐标是指不同历史社会中都有的,如道德文明、行为文明、职业文明等。而有些文明是随时间变化、历史演进和经济生产而不断更迭变化,如旧石器和新石器文明、游牧文明、手工业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等。生态文明是工业化中后期提出来的,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破坏,和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强调生态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陶国根 《桂海论丛》2014,(3):104-107
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现象的共存表明,仅靠市场,仅靠政府,亦或是仅靠非政府组织都是不够的,协同治理是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由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多元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和博弈,使得生态文明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遭遇了重重困境。从利益协调的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共同入手,建立健全各方利益相协调的机制,实现多元参与主体利益和谐共生,成为当前化解生态文明协同治理困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洞庭湖频繁而严重的洪涝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综合治理洞庭湖,不仅有利于湖区人民安居乐业,发展地方区域经济,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大洪水以后,通过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和生态产业发展,洞庭湖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洞庭湖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洞庭湖,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调蓄长江洪水重要的通江湖泊,历史上曾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由于入湖泥沙淤积、高洲围垦、并垸合流、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致使“堤垸如鳞”、湖床…  相似文献   

10.
生态意识主要包括生态认识、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参与。它的时代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它是生态理性转化为生态行为的中介,是整体自觉转化为个体自觉的中介,是学理自觉转化为生活自觉的中介。公民生态意识的提升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的逻辑进程中考察生态与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的演进,这一过程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也是人类发展的真实写照,这也衬托出人的智慧和力量。人类从采猎文明的混沌共生,到农业文明的消极平衡,经过工业文明的消费主义,再到后工业文明的生态转向,人类的生存范式的否定之否定的跳跃式回归,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历史变迁和价值升华。  相似文献   

12.
《公安研究》2010,(7):96-96
曹孟勤、顾超在《理论探讨》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蕴涵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现代性社会的价值,预设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方向。现代性社会是一个反自然的社会,而其反自然的逻辑后果是酿造了生态危机的发生,并致使人类社会本身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境地。解构现代性社会这种自我毁灭的性质,须终结其反自然的本性,建构对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型社会,使人类像善待自己那样善待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全局。要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就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治理模式,但是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现有的由政府包揽所有生态环境管理事务的单中心生态治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因而,有必要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构建一个由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元主体组成的多中心生态治理模式,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已然成为我国的执政新理念,而生态民主是实现生态文明所必须的一种制度保障。本文从生态文明理论的发展历程入手,通过总结对比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阐述生态民主的内涵和意义,提出生态民主是贯彻生态文明建设民主理念的集中体现,呼吁将生态民主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之中,调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充分发挥生态民主的强大整合力和激励作用,推进生态民主的进程,建立和维护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作为科学生态观的智慧结晶,蕴涵着理性生态与人文生态的精髓。以马克思生态文明观为契机,回顾"生态中国"的建设,既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赞许,又是对生态梦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理念,即生态理性的理念。生态理性是一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和准则、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原则和目标的全方位的理性。尊重自然规律的客观性、系统性、价值性、和谐性是生态理性基本原则。只有使经济理性和科技理性上升和转换成为生态经济理性和生态科技理性,培养和造就生态理性人格,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李达理 《求索》2010,(7):102-103,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通过对人和自然物质变换历史过程的具体分析,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资本同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造成了生产过程和自然过程的对立;马克思主义预言,社会主义社会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但实际上却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社会主义的中国应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全球生态治理却有名无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张各异、利益各异,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公地悲剧"仍然在不断上演。当前全球生态治理乏力的症结在于生态环境破坏的主体众多,生态治理却面临主体缺位的窘境。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问题的出路在于努力构建全球生态治理的利益共同体,这个共同体的构建又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观、新的工作机制与协调机制以及新的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孙彦泉 《前沿》2003,3(2):120-124
目前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科学正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当今 ,人类正由工业文明阶段进入生态文明阶段 ,环境科学日益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基础和技术前提。环境科学的资源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骆沙鸣党派台盟界别台盟现任职务泉州市政协副主席,晋江市医院五官科主任,台盟泉州市委会主委社会兼职第八届台盟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台盟福建省委会副主委政协委员坦诚建言、踊跃献计;相关部委负责人认真听取、耐心作答……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礼堂东南厅里,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一场提案办理协商会正在进行。会上,国家发改委、民政部等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