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保障.但由于法律上、实践上、意识上等种种原因,落实村民自治制度面临诸多困境.因此,通过法律上、实践上、意识上等种种对策,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创新充满活力的民主自治机制,是促进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陈浩天 《求实》2012,(4):89-92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的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庄内生和行政外赋是村民自治制度生成的双重逻辑架构。同时,村民自治也是一种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制度运行历经了政治参与到政府治理再到社区建设的价值嬗变过程。在发展导向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关注民生、彰显民意。因此,要在民主程序的创新实践中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能力,培养民众的基本民主素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形式的村民自治,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效应,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马苹 《求实》2010,(Z2)
自1980年村民自治之花静悄悄绽放至今,村民自治制度已走过30个年头.30年村民自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引来无数惊异的目光和至高无上的美誉:"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继包产到户、乡镇企业之后农民的又一伟大创造"、"中国的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村民自治制度,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真正当了家、作了主.  相似文献   

4.
自基层民主自治实践以来,村民自治中的贿选、两委矛盾一直存在.在推进村民自治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思路,一种是以草根民主推动村民自治;另一种是以党内民主推动村民自治.通过对河南村民自治中"四议两公开"经验的总结,可见以党内民主推动村民自治更符合现阶段实情,即通过赋予党员大会和全体村民这两个上位权利主体审议权和决议权,能有效解决"两委会"决策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引导村民从"法制-遵守"模式走向"权利-表达"模式,建立起民主的利益协商机制,盘活既有权力结构,重塑基层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5.
基层群众自治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和现实基点,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形式,村庄内生和行政外赋是村民自治制度生成的双重逻辑架构。同时,村民自治也是一种有效的基层治理模式,其制度运行历经了权利保障到民主启蒙的价值嬗变过程。在运作模式上,村民的民主权利要在公共事务的组织参与中得以变现,目的就是城乡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背景下进行社区和村庄治理。因此,村民自治的程序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民主能力和民主素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基本形式的村民自治,已经催生和引发了一系列积极的社会政治效应,促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农村基层民主治理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它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基础性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民主选举是提升农村民主治理的重要环节,完善我国农村民主选举制度,需要通过基层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实践,分析存在的困境及影响因素,正确选择创新和完善农村民主选举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作为最基层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在促进新农村建设及乡村善治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如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村委会选举欠缺公平、村民议事机构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相关制度在落实中变形走样等,制约和阻碍了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为此,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应提高村民民主参与意识,提升村干部能力素质,完善议事机构及相关制度,理顺乡镇与村及村"两委"之间的关系,使村民自治沿着良性轨道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四大政治制度新高度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为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绍兴市推进村级民主治理的探索和创新为例,探讨了在民主选举之后,如何推进村民自治的课题。本文认为,选举性民主和经常性民主是相辅相成的,进一步推进经常性民主是村民自治运动今后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9.
陈浩天 《探索》2011,(5):73-76
村民自治是贯穿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的基本逻辑。我国基层民主的发育经历了从个体参与到组织参与的民主彰显形式,通过组织参与促成民主权利的回归。同时,民主是选举和治理的综合体,基层民主以村民自治为依托.对基层进行治理,通过社区建设达到村民民主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央惠农政策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动力,以惠农政策为基础,发展农村经济,提升了基层民众的民主实践能力。村民自治的政治实践不但使我国基层民众零距离“操练”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而且直接推动了我国民主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成都市青白江区芦稿村在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践探索中,搭建了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构建了村民协商议事程序,创造了基层协商议事办法,并且取得了明显的实际效果。芦稿村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经验,对于各地农村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基层民主协商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中国宪政制度的创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村民自治制度是对中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创新。它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分离过程中出现的紧迫性公共问题而对治理体系的变革;变革的特点是向基层社会和公民让渡和下放部分治理权。结果是公民不仅通过自己的代表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而且可以通过自治组织直接行使对本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国的宪政体制因此具有上层间接民主和基层直接民主双层复合、国家代议民主和社会直接参与双重复合的特点。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建设,在中国宪政制度的程序性民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要求加快国家层面的代表制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是历史发展逻辑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结果。在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形式过程中,机制创新将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方式方法创新有效地勾连在一起,成为创新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从实践来看,"动力在民、拍板在官",基层民主创新的产生离不开基层治理的需求、基层群众的诉求与基层政权良性回应三者的有机统一;基层民主创新的巩固离不开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基层民主创新的发展与推广离不开更高层级政权的主导与推进。只有充分尊重基层民主创新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使基层民主有序平稳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进行了村民自治的有益实践探索,创造了"1+1+X"的村民自治工作模式,是执政党通过领导村党组织对基层社会的民主治理,是传统治理体制的完善与改进,是解决当前基层面临的各种问题的一种选项。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对于促进成都农村新世纪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应把村民自治作为理顺农村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的重要措施纳入议事日程,同时应注意摆正乡政村治关系,注重农村发展环境构建,以制度创新推动村民自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亿万农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促进农村稳定和发展这一主题,重点建立健全了四项制度,把农民的民主权利扩展到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等不同层面,同时注意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建立健全以村委会直接选举和民主议事为主要内容的民主政治制度。主要包括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等制度。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我县农村实行村民委员会由村民会议直接选举产生。选举前。先由候选人向村民作“施政演说”,然后由村民  相似文献   

16.
党内选举作为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党内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公推直选"作为近年来基层党内选举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已成为基层党内民主建设乃至整个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又一新亮点。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试点实践,培育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参与意识,实现了党员民主权利的应然回归,释放了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带动功能,增进了基层党组织执政合法性基础的再塑造,具有开创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考察我国村委会直选制度建立后,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自主性及其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西方民主理论对解释我国基层民主实践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村民的投票行为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自愿投票的村民分别占投票村民的71.04%和村民总数的45.87%.影响村民投票自主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地位、经济利益、制度环境、制度绩效和政治文化动因.其中,制度的有效性与公正性最能提高村民投票的自主性,政治文化的影响效用小于制度因素,经济利益的影响效用最为微弱.  相似文献   

18.
村级民主发展的路径、障碍及对策思考——以四川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村民自治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萌芽、试验和推进三个阶段,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从个别试点到全面展开,从着重强调民主选举到全面关注"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从人民民主延伸到党内民主,从农村村民自治推进到城市社区自治等基本特点,从而使村级民主建设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近年来村级民主建设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基层民主发展不平衡,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法律和制度建设滞后于基层民主发展的要求,基层组织开展自治工作的条件不足。显然,基层民主的发展已经迫切要求深入推进上层民主,实现上层民主与基层民主的上下联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总结村民自治发展中累积的经验和对其规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逻辑,即民主政治要与民众的利益诉求相结合;要从典型示范到全面推广;要通过制度实践推动制度创新;要通过政治实践实现政治启蒙;要坚持原则的统一性和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直选制民主是相对于代表制民主而言赋予选民更广泛、更直接、更具体的民主权利的一种选举制度。村委会直选制民主,是指赋予村民依法享有直接选举或罢免村委会干部的权利的基层民主形式。她是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和乡镇企业后的又一个伟大创造。自1982年2月广西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塞村以直选方式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逐步开始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尝试,在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本质要求与其实现形式有机统一的道路上,作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成果。与此同时,这一伟大的社会实践,也对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直选制民主,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