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先梅 《传承》2010,(24):72-73
网络从诞生至今,就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网络对大学校园的影响尤其不容忽视,它从各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通过网络对大学生善恶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进行伦理分析,试挖掘网络文化多元的背景下,网络对大学生产生的诸多不良影响及其原因,并由此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丽华 《传承》2009,(4):26-27
当代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现实状况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研究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状况,分析形成原因,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加强大学生党员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党员价值观现实状况和发展,关系到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研究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状况,分析形成原因,用科学发展观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加强大学生党员价值观教育和引导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8)
在全球化大环境和社会多元思潮影响下,高职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遭受冲击。为更好地了解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现状,从高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践行及培养途径等四个方面的现状、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为强化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效果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洁 《人民论坛》2013,(11):131-133
需要理论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忽视大学生需要影响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大学生个体需要是现实的、具体的,尊重与满足大学生需要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从大学生需要出发,有利于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谭家德 《前沿》2013,(10):35-36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从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国家价值观、发展价值观和荣辱价值观五个维度,去考察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特点,并进行深入的原因探析。  相似文献   

7.
吴林芳 《传承》2012,(2):43-45
金融风暴不仅给全球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亦引发了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和对价值观的深刻思考。从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现象的原因解析入手,尝试从社会、校园、家庭和个人等方面探讨如何合力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闫永官 《前沿》2014,(1):37-38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面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面对多元思想信息的影响,如何对我们的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帮助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是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本文从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入手,研究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在分析影响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婚恋价值观诸主要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婚恋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大都是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发生的。大学不但要传播新知,传承文化,更要通过人文教育和品德教育,帮助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恋爱、婚姻和家庭,既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一个重大因素。大学生有怎样的婚恋价值观,既关乎大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也对社会风气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调查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目标日益多元化、人生价值选择日益主体化、人生价值手段日益功利化。文章分析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嬗变的原因,并提出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丁丽娟 《前沿》2013,(19):41-43
大学生是一个社会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的价值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变化直接而明快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变迁.当代大学生呈现价值观基础由群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的倾向,价值判断标准从理想主义向实用主义转化,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笔者通过了解和把握大学生价值观的整体性现状,探析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消极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并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高校建设。本文通过对湖北武汉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校青年大学生的认同感实践调查,利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模型对青年大学生对其价值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探索了适合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长效机制,以促进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认同。结果发现:1我国青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总体良好,但存在核心价值观认同的不均衡性、核心价值观宣传及教育方式比较落后、大学生的知行分离比较明显等问题;2专业、政治面貌、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学校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方式以及授课方式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强弱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 《传承》2007,(6):118
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决定着他们的将来,乃至决定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中央十六号文件强调,对大学生要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可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必要从现状、原因及教育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那日苏 《前沿》2013,(1):42-4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个体拥有健康心理的根本前提和基础条件,为大学生价值观选择指明了方向。受市场化、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影响,当前我国的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着在多元化现象,价值观多元化虽然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但也导致他们价值选择的困难,进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的大学生价值观必须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以得到切实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15.
周丰生 《传承》2013,(9):58-60
在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不容忽视的错位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充分重视网络媒体的特点,顺势而为去把握网络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教育中去,才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蒋彩霞  周宏军 《传承》2015,(2):84-85
多元价值观并存及价值观冲突是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的客观实际,也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必然会遇到的现实难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价值观多元及价值观冲突的现状,并正确分析其对价值观建设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认同、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所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加以清醒地认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方向性、适应性、继承性、层次性和现实性等原则,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影响大学生素养的最为根本性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至关重要。自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构建利弊同在。如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自媒体来构建有效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是值得每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锦智 《传承》2012,(14):46-47,93
价值观通过对行为方式的规约和引导,关联着人的成长轨迹。处于人生重要阶段的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甚至会决定其成长的高度和发展的程度。而身处现代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结构上会受到某些不合适的价值取向的导引。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价值观的合理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20.
李爱玲 《传承》2008,(18):46-47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对此加以清醒地认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只有坚持方向性、适应性、继承性、层次性和现实性等原则,才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