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日本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有人实验舱"希望号"最大的主要舱组即将升空运往国际空间站。若装设作业顺利,日本将拥有首座有人太空实验室,并开始在太空进行各项实验,为登陆月球等太空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叶紫苏 《党课》2013,(14):106-108
太空探索是个十分浩大的工程,花赞晾人,用“天文数字”来形容它的开销一点也不过分。美国国家空间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其探测火星的“漫游者”系列9个探测器共花费1.7亿美元,“勘探者”系列7个探测器总共花费4.69亿美元,而“月球轨道器”系列5个探测器花费了1.63亿美元。今天,如果想实施一项月球表面的科学探测工程,没有1亿美元资金的话想都不要想。尽管太空探索开销巨大,但世界上很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都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3.
角逐月球     
会亮 《党员文摘》2006,(4):23-24
人类虽然在30多年前就登上了月球,但围绕月球的一些问题仍然还是谜团。进入21世纪,各国为了开发太空资源,纷纷提出探月计划,打算把月球作为太空探索前哨站。  相似文献   

4.
每月大事     
<正>2010年10月1日,我国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送入太空,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5.
《福建理论学习》2010,(11):48-48
1日,我斟第二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由长征三号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送入太空,探月工程二期任务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6.
冯华 《奋斗》2023,(7):70-72
<正>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在人们的热切期盼中,历经23天的太空之旅,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怀揣取自月球的土壤,稳稳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着陆区域。这是人类时隔40多年后再次完成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壮举,创造了5项“中国首次”,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1969年7月20日美国时间22时56分,3名美国宇航员叩开了冷寂的月宫大门,当尼尔·阿姆斯特朗走下太空登陆舱踏上月球时,说出了“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的名言,此后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通。而阿姆斯特朗在返回登陆舱时,又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祝你好运,戈斯基先生。”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知     
我国月球登陆计划"落月"启动目前科我研国人月员球正探在测加活紧动月的球第车二的步研制、"落试月验"工工作程。已按经照启我动国,整个月球探测活动的计划,在绕月工程圆满实施后将开展第二步"落月"工程。按照计划,"落月"工程将会有一辆月  相似文献   

9.
揽月九天     
2007年金秋,"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承载着中华民族走向宇宙深空的梦想,叩响了月宫的门环。仰望九天,"嫦娥一号"那蓝色的太阳能帆板,犹如高扬在浩瀚太空的"中国帆"。它骄傲地告知世界:在月球探测工程中,放飞"嫦娥"的中国航天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安全着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电,深情勉励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来,神州大地一直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其中浓浓地寄托着对那神秘星球的向往,梦想有一天能够“月宫会嫦娥”或“蟾宫折桂”。想了几千年,盼了几千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梦想即将成真。不久前,国防科工委宣布,名为“嫦娥工程”的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已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不久的将来,鲜艳的五星红旗将飞越太空,直插月球。【一】月球是离人类生活的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奔月,是全世界的梦想,阿波罗登月曾让整个世  相似文献   

12.
正月球车是进行月球表面探测的重要工具之一。至今,全球一共成功发射和运行过7辆月球车,即用于在月面进行无人巡视探测的苏联月球车一号和二号(分别由月球十七号、二十一号月球探测器释放),中国玉兔号、玉兔二号(分别由嫦娥三号、四号月球探测器释放)和用于在月面运送航天员进行科学探测的美国3辆有人驾驶的月球车(分别由阿波罗十五号、十六号和十七号载人登月飞船释放)。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22):17-17
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航天飞机计划虽已终结,但探索太空的脚步却没有停止。美国航空航天局此次打算用一种更廉价的方式探索其他星球——无人热气球。据悉,美国航空航天局将为“热气球登陆”计划支付1000万美元,由推进动力研究所负责研发。  相似文献   

14.
图说天下     
正探月工程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人类登陆月球已有数十年历史,但人类对月球的了解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因为从留在月球上的仪器获得更多的不解资料,让科学家对这个星球愈加迷惑……  相似文献   

16.
飞机的型号     
《党员干部之友》2007,(12):43-43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开始着手探测月球。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2月15日晚,"玉兔"号巡视器与嫦娥三号着陆器在月球上实现互拍,"玉兔"号月球车上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着陆器拍摄的画面中,也第一次让中国梦想登上了月球高度。中国由此成为"与美俄比肩的太空强国",国际媒体纷纷评论"嫦娥震撼",赞叹五星红旗首次亮相月球,一时间"中国征服了月球"  相似文献   

18.
《学习月刊》2021,(1):I0001-I0001
2004年1月,中国的探月计划经过长期准备、10年论证正式立项,被称为"嫦娥工程"。该工程主要按照"绕、落、回"三步走发展计划展开,旨在用无人航天器造访月球、探测月球、认识月球。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和"嫦娥三号"探月器已经顺利完成了前两步预定的探测任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9.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头顶星空,频传佳讯:中国航天员乘组实现“太空会师”,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全人类的“太空家园”,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探月工程拟在月球背面采样、在月球南极“逐水”“中国航天”发展提速,身世界第一方阵。航天发展,动力先行。为中国“飞天梦”提供不竭动力的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又在天地之间,划出了一条怎样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何航天 《党的建设》2007,(12):34-35
从1959年开始,前苏联和美国就发射了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美国人早在1969年就将航天员送到了月球上。人们不禁要问,时隔40多年后,我国为什么还要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