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因为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已经形成,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增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因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道路。增加"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并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道路。去掉"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是因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而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已内在地包含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议用"绿色"来表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不同寻常的现代化之路,既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抵御"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反思传统社会主义"老路"中探索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特色",在抵制新自由主义"邪路"中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在破解民主社会主义"迷路"中坚守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与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不同的现代化道路,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和平发展、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造福的现代化道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提供了制度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4.
中国道路的价值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价值原则是共享、民主、公正、和谐;基本保障包括理论依据、制度依托、文化支撑和根本保证;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基本要求是指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经验和规律性内容。中国道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错误的"歧路",中国道路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它的成功开辟具有重要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功在西方学界引发强烈反响。从"北京共识"到"中国模式"的研究主题转变,反映出西方学者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关注存在明显的"不具特色论"和"可复制论"的误读。纠正这种误读的关键在于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真正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是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立论之本、发展之基、时代之选,是中国取得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原因。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远高于一概而论的某种"模式",它是人类历史上发展中国家走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和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需要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改革,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制度基础,通过理论创新,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拟对在明确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够为在实践中更好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实现方式具有多样化和整体性特征,是各种不同方式和路径的有机结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基本的实现方式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选举表决式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最能体现和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中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特别重要的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同时,要把民主政治建设置于核心地位,尤其是要重视由下而上推进民主和由内而外拓展民主的“双向并举”的民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是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课第二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第二课时,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全方位解读,只有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系,才能引导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地用中国理论去解读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9,(2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示,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现代化的迟到国",变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通向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认真总结中国道路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理论、制度"四位一体",是以胡锦涛同志、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不断丰富和拓展。正确认识和把握四者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旗帜、道路、理论、制度在涵义和功能上既有区分,又是内在的统一体,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和四者诸多共同性上。  相似文献   

11.
"中国道路"具有丰富而全面的内涵。这主要包括三方面:首先,"中国道路"是一条理论之路。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支撑,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保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精神积淀;其次,"中国道路"是一条历史之路。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结果,更是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的互动选择;最后,"中国道路"是一条实践之路。这条道路不仅证明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特别是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更使中国最终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复兴之路。因此,通过对"中国道路"内涵的不断挖掘和总结,属于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路、历史创新之路和实践创新之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型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初创到改革到完善的必然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制度化、法律化和完善化.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型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成果:邓小平、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定型化理论与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型化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前提;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定型化构建了基本的实践形式;党的十七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概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定型化的新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初级阶段社会形态的规律性认识."中国特色"主要是相对于四个参照系来说的,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属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是对传统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根本性改革的产物.我国的社会主义一开始就属于后发展国家社会主.义,但真正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具有中国特色,则始于改革开放,其主要标志是"两个转变"和"一个定位".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当从纵向(发展阶段)和横向(理论结构)两个角度来理解.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市场经济模式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同,同时也遭到某些人的怀疑与责难."中国威胁论"的又一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发展模式的"意识形态威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登场的.国家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不同示范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示范效应并非中国"输出"的结果,更不存在所谓的"意识形态威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且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这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创立过程及伟大意义,谈一点自我学习的体会,愿与学习十八大同志共勉。  相似文献   

16.
李拓 《人民论坛》2012,(34):46-47
不能遇到困难就走老路,更不能走邪路。老路就是"左"路,邪路就是动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搞西方的那一套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  相似文献   

17.
《公安研究》2011,(2):90-91
陶文昭在《学习论坛》2010年第3期撰文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质是社会主义,国情基础赋予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各个领域或方面的具体道路构成的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独立探索的结果,走自己的路是其精髓。这是一条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道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  相似文献   

18.
道路决定方向,道路关乎命运。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中国道路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之治的要义是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道路所创造的中国奇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之治得益于中国制度科学管用,具有合实际、合规律、合目的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60年,先后经历了初创与改造、建设与发展、动乱与打碎、改革与开放等六个阶段的嬗变。尽管有过探索和曲折,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经过一代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顶层设计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目前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统一在中国梦的框架内,日益显现出了中华民族的道路自觉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决定的,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找到的正确道路,是得到历史和实践检验、时代和人民认同的科学发展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实现,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并把中国梦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