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干部像候鸟,频往家里跑;白天寻不见,晚上影难找;办事得赶早,晚了就白跑"。这是一首农村群众针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顺口溜。辽中县针对广大群众对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的负面反映,开展了"干部住镇,三进三联"活动,让乡镇干部往下"走",往群众身边"走",使之成为乡镇干部的工作新常态。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全县170多名乡镇县管干部,在辽中县委的统筹安排下,每名乡镇干部每周住镇不少于2天,每镇保证每天住镇领导不少于2人,要求住镇干部充分利用晚上住镇的时间,进  相似文献   

2.
周才德 《江淮》2012,(5):37
芜湖县第四批选派干部共有10人,其中省选派干部1人,县选派干部9人。两年来,选派村的组织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齐头并进,80%的选派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镇的先进行列,3个村党组织被上级党组织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1个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名选派干部当选县级党代表。  相似文献   

3.
姚宁静 《党建》2015,(3):55
<正>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党委不断深化拓展基层党建"动车组工程",以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统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路子。开展"三账联建",创新农村党员干部走村访户工作载体。镇党委组织引导基  相似文献   

4.
画中有话     
正百善孝为先。3月2日是元宵节,在山西长治八一广场,一位50多岁的男子背着80多岁的老母亲,挤在人群中看民俗表演,这张照片被称为"最有温度的照片",在网络上引起巨大的反响。"背娘"的男子叫程英锐,是长治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已年过五旬,他母亲已是85岁高龄。在元宵节民俗表演现场,围观群众多,程英锐担心母亲看不见,又怕母亲被挤着,就背着老母亲看完了表演。"小时候娘背儿,娘老了儿背娘。"程英锐说,被抓拍成了"网红"十分意外,但能够尽自己的责任和孝心,非常欣慰。  相似文献   

5.
徐文秀 《求是》2012,(1):62
"老黄牛"式的干部是干部队伍中不起眼又少不了的一批人。他们从不"显山露水""、长袖善舞",而是像牛一样俯首攒力、躬背拉犁、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人们形象地把他们称之为"老黄牛"。"老黄牛"式的干部容易被淡忘、被忽视,甚至吃苦又吃亏。他们大多只会干事不会"来事",更不愿也不会包装、作"秀"自己,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一般都不太愿斤斤计较,吃点亏、受点屈也不往心里去,容易被人"忽略不计",似乎"可有可无";他们还常常做一些他人  相似文献   

6.
封城事件是1947年中央工委派出工作团在平山县回舍区封城村进行土改复查试点引起的一次风波.该事件的具体内容是在中央工委工作团领导下封城村土改复查中村里主要干部郜吉因被斗导致自杀,由此又引发了时任冀晋区干部许仙领导平山封城村附近众多区县干部的抗议事件.这一事件反映出中央工委外来干部与晋察冀本地干部在土改整党问题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7.
北京"7·21"特大暴雨中,社会"正能量"得到了一次精彩绽放:网友自发组织起了"望京私家车队",奔赴机场疏散滞留旅客;壹基金救援联盟救援队,冒着山洪危险救援被困村民;更有基层民警挺身救人而不幸牺牲……"正能量"的传递,让人们凝聚起战胜灾难的力量,危机中夯实了社会和谐之基。"干部干部,先干一步。"作为全  相似文献   

8.
正在辽阳市辽阳县八会镇,有一个群山环绕的小山村叫华严寺村,因始建于元代的古刹华严寺而得名,全村共有627户、1800多口人。华严寺村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100多名大学生陆续从大山里走向祖国各地,村民们常以此为荣。但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的束缚,贫困与落后也一直伴随着华严寺村民。2015年6月,我们辽阳市妇联这支"娘子军"来到华严寺村开展驻村帮扶。在前期的精准甄别过程中,妇联主席亲自带队,13名妇联机关干部被分成5个小组,利用三天时间跑遍了华严寺村的所有贫困户,最终确定  相似文献   

9.
支部生活     
正支书自述通组路打通群众心路我叫文兴渊,是雷山县财政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初,我被安排到排翁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来到村里的第二天,村党支部书记李青亭拿出一份有100多人签字按红手印的修路申请书给我,65岁的村民李启光说:"因为村里没有路,上坡下坎收割庄稼每天要跑6趟,每次大约要走8里路,我们做梦都想有一条通组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青年报》5月14日刊登晋湘君的文章说,日前,笔者听到一个机关朋友抱怨,单位正在改革,部门进行优化。但优化的结果竟然是能干的干部下去了,靠耍嘴皮子的干部反而上去了,很多干部为此寒心。其实,类似事件并不少见。几年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干部选拔过程中,有5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逆淘汰就发生在身边。空谈的淘汰实干的,投机的淘汰忠诚的,优秀的反倒被拙劣的挤掉。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先锋队》2013,(28):39
不久前,一位领导在干部作风会议上指出,党员干部坚决不能当"四手干部",即:不当端着架子、脱离群众的"背手干部";不当走马观花、纸上谈兵的"挥手干部";不当畏难避事、工作推脱的"甩手干部";不当自私自利、与民争利的"插手干部"。笔者听罢,感慨良多。毋庸讳言,"四手干部"在我们身边的确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干部的为民意识、务实精神、担当气概、廉政作风欠缺,在具体工作中,"手"的作用没有正确发挥,给党的形象和事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四手干部",教育引  相似文献   

12.
正按照辽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大规模选派干部到乡镇和村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实施方案》,省、市、县共选派到建昌县乡村工作干部302人,其中,省选派111人、市选派169人、县选派22人。302名选派干部中,任乡第一书记1人,任乡镇第一副书记25人,任乡镇长助理12人(到指定村工作),任村第一书记264人。为加强选派干部管理,发挥第一书记作用,建昌县强化"三个保障"、完善"三项制度"、设立"五个专栏",激发了选派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3.
<正>不久前,某乡镇征用农田修路,在政府未进行"两公告""一登记"的情况下,笔者的一位农民朋友15年前投资20多万元承包的村集体7亩荒滩现已开发成精养鱼池,在未得到政府一分钱的鱼塘资产补偿时,却被强征修了路。农民朋友请来律师,带着依法评估的"精养鱼池资产评估报告",找到一位负责协调修路补偿的镇政府干部反映问题。没想到,听完朋友的情况反  相似文献   

14.
正从"杨书记"到"杨兄弟"、村民人均收入从1600元到7230元、海嘎村从"极贫村"变"景区村",七年驻村付出,杨波交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位处贵州海拔最高峰乌蒙山小韭菜坪,被称为贵州海拔第一村。"杨波来到海嘎村,一心都为海嘎人,电通水通路修好,旧房变成新农村,我们村民过得好开心哟……"1月4日,  相似文献   

15.
<正>如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赤峰市敖汉旗水利局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民生水利实践活动",以128名党员为骨干的全局214名水利干部改"四风"、接地气,赢民心、聚合力,出现了水利干部下基层——人往低处走、水利事业攀高峰——水往高处流的喜人景象。水往高处流,滴滴润民心2月28日,春寒料峭。旗水利局党委副书记彭国良带领调研组下乡开展"民生水利大调研",轻车简从来到新惠镇龙凤沟村烧锅地组。村民组长谢红光满脸愁云:"我们组38户,分散居住在大沟东西两侧。冬天化雪水吃,夏天接雨水吃,不下雨就拉水吃,拉水得到2公里外的  相似文献   

16.
怀安县完善村级干部选拔、培育和管理办法,拓宽选人渠道,丰富培育方式,强化激励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多管齐下充实农村干部队伍。拓宽选人视野,培养后备干部。改变原有村干部选配模式,广泛从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乡镇机关干部中选拔优秀人才。建立546人的农村后备干部人才库,实行1名乡镇科级领导干部和1名村"两委"干部共同帮带1名村级后备干部的"2+1帮带法",条件成熟时及时将后备干部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  相似文献   

17.
邓子恢领导下的一名女战士 陈兰,原名陈金娣,出生于龙岩县崎濑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陈兰6岁那年,适中石门炉村有一石匠家要收养童养媳,托人来陈家联系,双方讲妥,按一岁6块钱计算,姐妹5人中排行老三的陈兰就像卖猪一样定了命运.按照当时家乡的习俗,3个月后,陈兰穿起一件花衣裳,站在堂屋,婆家的人来,双手递上"红包"后,就用背斗来背人.头上搭一块红布,被来人从后门背走了(按习俗,等长大要结婚时,再回娘家从大门出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铜仁万山特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健全村(居)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极大地调动了村(居)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万山特区率先在全省推行了村支书、主任一人兼和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成功实现了村支书记、主任一人兼比例达100%,村"两委"委员交叉任职率达78.5%的目  相似文献   

19.
<正>自开展"走基层"活动以来,"群众有了烦心事,成了干部头等事",是对成都市龙泉驿区领导干部走村入户"记好一本民情账、立访立办兑承诺"的真实写照。镜头一菜市场摸黑,三天变得亮堂堂2013年12月8日,龙泉驿区委书记陈争鸣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联系点——万兴乡斑竹村实地走访调研,种养大户张华波愁眉苦脸地说:"斑竹村的菜市场没有路灯,村民们卖菜在黑灯瞎火中进行,太不方便了。"陈争鸣立即现场和区建设局等部门负  相似文献   

20.
点头,表示友好,表示赞同,表示礼貌,也表示一份承诺,代表着一份责任。然而,在行政职场上,一些干部十分善于"点头",小至下级干部对上级领导的"点头逢迎",大至上级领导对基层群众的"点头示意",比比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点头",并不顾及这都体现了上下级之间的一份责任,能否完成这份责任,更是一次考验。深究一些基层工作中"点头干部"泛起的"点头现象",可以发现不少的问题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