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陕西省人民政府令第186号《陕西省社会救助办法》已经省政府2015年第1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省长:娄勤俭2015年9月12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最低生活保障第三章特困人员供养第四章受灾人员救助第五章医疗救助第六章教育救助第七章住房救助第八章就业救助第九章临时救助第十章社会力量参与第十一章监督管理第十二章法律责任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国务院  相似文献   

3.
《吉林政报》2014,(4):14-2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9号现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21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救助,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第三条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7号《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已经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总理温家宝二○一○年七月八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遵循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灾民自救的原则。第三条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国家减灾委员会负责组织、领导全国的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协调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助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2月21日,国务院颁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2014年3月14日,民政部在长沙市召开全国民政系统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视频会议。会议决定把贯彻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情况,增列为2014年民政重点工作综合评估的唯一"一票否决"事项。2014年4月22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重要批示,国务委员王勇作重要讲话。会议要求不折不扣地把  相似文献   

7.
耕荒  大鹏 《中国民政》2014,(3):26-29
<正>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第649号国务院令,正式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社会救助领域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我国建立健全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我国社会救助政策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19日)沪府发〔2014〕61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2013年7月24日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沪府发〔2013〕55号)同时废止.上海市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办法(试行)第一条(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4]13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11月11日重庆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查认定办法第一条为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让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确保我市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居民  相似文献   

10.
<正>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废止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的决定》已经2019年9月30日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1日起生效.市长应勇2019年10月11日(2019年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4号公布)上海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上海市社会救助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  相似文献   

11.
正津政令第25号《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已于2016年5月6日经市人民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天津市市长黄兴国2016年5月17日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  相似文献   

12.
<正>海府办[2015]15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海口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已经2014年12月11日十五届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月19日海口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公平、公正、有效实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规范申请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182号《江苏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已于2023年10月27日经省人民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省长许昆林2023年11月3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对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进行救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正>苏府规字[2015]5号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苏州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11月19日苏州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益,根据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江苏省社会救助办法》等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5.
<正>东莞市人民政府令第129号《东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发布。2013年2月8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合法权益,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广东省道路交  相似文献   

16.
<正>政府令第238号《宁波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已经2017年3月14日市人民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代市长裘东耀2017年4月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本市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等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适用本办法。  相似文献   

17.
<正>7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77号国务院令,公布《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七章三十五条,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部灾害救助条例,从而结束了救灾过程中无法可依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9月19日)沪府发〔2014〕6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关于本市贯彻?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相似文献   

19.
<正>吉政发[2014]20号各市(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加快推进我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公平正义,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重要性《社会救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类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5,(7):63
2015年2月28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发布经过专家学者们评选出来的2014年度中国社会保障十大事件。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2 0 1 4年2月2 1日,国务院公布《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作为社会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全面确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的体系框架。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救助事业发展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