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求学时,被师生们称誉为“时事通”。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谈到自己生活学习情况时说“: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这个起义是由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0月,组织上正式确定古蔺县观文镇永安村五组的马海六为我帮扶的一户困难群众。马海六家住在半山腰上,一间独立的砖混结构住房掩映在绿草丛中。第一次去走访,看到房子周围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物品,门口扔着锄头背篓。推开门,一个穿着短袖的中年男人,正在摆弄着一个破旧的孩子玩具,他的头发肮脏而凌乱,目光呆滞,发出一股浓郁刺鼻的馊臭味。我热情地打招呼,并作了自我介绍,马海六淡淡地"哦"了一声,依然自顾自的摆弄着玩具。"以后就是我来帮扶你家了,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和我说……"我话还没有说完,马海六就拿着玩  相似文献   

3.
1981年,他第一次坐上火车,踏上前往西南交大的求学之路;30年后的2011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门研究铁路交通。他将自己90%的时间献给了科学,从学士到院士,从最基础的理论研究到理论创新,他的成长轨迹足以令所有人赞叹。他就是翟婉明,用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为中国铁路建设不断做出贡献的本土专家,一个地地道道在西南交大成长起来的"土"教授。  相似文献   

4.
故乡情     
正台湾老兵高秉涵入选"2012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颁奖词中那句"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深深触动着我的心,只有远离家乡的游子才能真正感受到故乡的分量。高考那年,我坚定地选择了内地的一所高校,尤其对我这个在新疆长大的人来说,因为我确实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背上行囊的我,独自一人踏上了求学的道路。我来到  相似文献   

5.
《实践》2017,(12)
<正>作为组工战线的一名宣传工作者,我和所有同事一样,都经历了从初次写稿的难以着笔到现在的思路清晰。在这个艰难甚至是痛苦的成长过程中,我受益于《实践》党的教育版很多,可以说,"党的教育"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老师,我是在这本党刊的陪伴下一路成长起来的。第一次看到"党的教育",是我刚到组织科工作时。当时,按照工作分工,我负责基层党建宣传。记得主任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看到洗车场门口的牌子上写着"匠心洗车"的时候,我有点哭笑不得。这是我最近一周第N次看到"匠心"两个字了。先是出席一家房地产商的项目发布仪式,他们说自己的房子是"匠心打造"——尽管还没有开工,旗子已经举得高高了;接着参加一个论坛活动,某电器厂家赞助的,论坛现场宣传里也一再强调自己"匠心制造";周末到一家泡馍馆子吃饭,宣传单上也写着"匠心做菜"  相似文献   

7.
郝雪廷 《党史文汇》2011,(11):58-59
前些日子,我在整理老家的物品时,在箱底的一个裹了几层的纸包里,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张选民证。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当看到这件物品,使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第一次见到此物时,母亲讲给我听的“选民证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近来,家风类节目《儿行千里》讲述了一个个家风传承的温暖故事。其中,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深情追忆了父亲生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家风家训对后代为人处事的影响。饭后书房"进不得"父亲有句名言:"虽然我姓钱,但是我不爱钱。"生活上,他一生信奉一个"俭"字。这种生活态度自然而然地影响着我和妹刚回国时,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我丐和妹妹有些怯生生的。比如第一次在丐国内喝牛奶,我们就不太习惯。以前  相似文献   

9.
假领的历史     
岑嵘 《廉政瞭望》2014,(2):75-75
小时候,和老爸去公共浴室,在更衣室里看到他把假领子脱下来——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假领子——当时觉得它很酷。再后来看到他用装着开水的搪瓷杯仔细熨烫假领时,又觉得它很神圣。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看到《共产党员》大约是在10岁的时候。那是到邻居家玩时,见到他家有一本《共产党员》杂志,那个时候课外书很少,于是就好奇地翻看起来,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里面刊载的红军长征的故事。回到家后,我问爸爸:咱家怎么没有《共产党员》杂志呢?爸爸说:邻居家  相似文献   

11.
我越来越觉得如今的孩子——尤其大城市的孩子,正面临一个危险:失去"家"、"故乡"这些精神地点。有位朋友,儿子六岁时他们搬了次家,十岁时又搬了次家,原因很简  相似文献   

12.
李洪举 《实践》2009,(6):14-14
在集通铁路十四年的成长发展历程中,公司党委就如何开展好思想教育,统一全体员工思想和行动,营造和谐集通,进行了多方面尝试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把生产安全作为生存之本。一是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第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个从美国将外逃人员劝返回国投案;第一次同时把两名"百名红通人员"从万里之遥的中美洲非建交国家缉捕归案;第一个在"天网2017"行动启动后将"百名红通人员"从美国劝返回国归案……这些个"第一",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省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取得的战果。"辽宁省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值得赞扬。"日前,我省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得到中央追逃办的充分肯  相似文献   

14.
正"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强烈感染着我"肖劲光大将在耄耋之年仍对自己见到列宁的情景记忆犹新。1921年6月22日至7月12日,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举行。许多中国革命者以不同身份参加了大会。据大会的正式代表张太雷回忆:"刘少奇等帮助大会做些会务工作,还领了入场券进去旁听大会。当他们看到主席台上坐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时,心情十分激动。"这其中就有当时刚刚18岁的肖劲光。他回忆说:"当我第一次见到列宁时,情不自禁地高喊:‘乌拉!乌拉!’虽然我由于语言不通,难以听懂报告的全部内容,但列宁独特的手势和声调,仍强烈感染着我。"  相似文献   

15.
《党建》2016,(9)
正天大地大爹娘大,跪天跪地跪爹娘。我牵挂着爹娘,爹娘也牵挂着我。爹娘在的时候,我个把月就回去一次,这已成了多年的习惯。每次回到家,我总是轻手轻脚进门,想捕捉爹娘第一眼看见我的那份惊喜。爹娘第一句话往往是:"哎哟,俺儿回来了!"笫二句话往往是:"你不知道自己多大年纪了,还像个孩子一样跟俺撒娇!"我听了往往哈哈一笑,然后拉着爹娘的手抚摸着,还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11月3日星期四晴今天一大早,我来到村办公室:"李书记、刘会计,和我一起去看看贫困户的房子修建得咋样了。"我们来到赵显友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两间漂亮的红砖大瓦房。这让我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了5月19日第一次到赵显友家的情景——两间小土房,门窗破损严重;由于年久失修,严重倾斜的东侧大墙用一根粗木头支撑着。如果遇到大雨,房子随时有  相似文献   

17.
刘歌 《理论导报》2014,(9):62-63
正虽然已从外长的位置上退下来好几年,但李肇星从未远离公众视线。让我们倾听李肇星讲述的外交人生。生命中的外交印记李肇星说,最初竟是误打误撞才入了外交这一行。"我小时候家里穷,10岁时,才第一次看到汽车。"回忆往事他感慨不已,"我当时就想,长大后要当一名汽车司机。这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理想。""第二个理想,是做记者。"李肇星说,从1953年读中学开始,自己几乎天天看《人民日报》,也一直梦想着当记者,直到进了外交部,每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丹东铁路线以北锦江山至于家桥洞,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名皮肤黝黑、满面笑容的普通女自来水收费员。辖区内的用户都熟悉她的身影,更了解她敬业奉献的精神,她就是丹东市自来水总公司元宝营业处抄收三班班长、共产党员盖金凤。勇做"女状元"1985年,16岁的盖金凤成了一名普通的收费员。她收费的第一个地区就是三马路。这里在上世纪80年代就是商家住户比较集中的地方,地形比较复杂,约有1900多户,其中1500户是平房。当师傅第一次把她领到那里时,看着一大片密密麻麻、毫无规律的住宅,盖金凤眼睛都要花了。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她便一家一家地走,第一  相似文献   

19.
正我与《共产党员》相识几十年了。在20世纪70年代,我从青年点被抽调进铁路部门,在沈阳站行李房"三八"班当装卸工不久,有天在党总支办公桌上看到了一份杂志,封面上"共产党员"四个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拿起来翻了几页,我便被里面的文章所深深吸引。那时我刚刚20岁,正处于年轻向上追求进步的阶段,在农村当知青时虽向党组织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却不知有这样一份党刊。虽是第一次看到这本杂  相似文献   

20.
《党建》2015,(12)
<正>一第一次知道"寻乌"这个地名,是在2011年11月21日。这一天,我看到发表在《学习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谈谈调查研究》,作者习近平。这篇文章是他不久前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发表讲话的全文。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用130字的篇幅提到了江西寻乌县:"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