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6年世界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期,增长率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美国、日本和欧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三大支柱体,总体增长情况良好,继续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向;中国、印度、俄罗斯以及巴西(BR IC,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力量。在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竞合格局有了新的特点。2007年世界经济发展将有一定程度的放缓,但总体上依然是"谨慎的乐观"。  相似文献   

2.
1991年发展中国家的增长超过1990年的3%。非洲、中国以及拉美的强劲增长抵销了中东某些国家由战争而引起的经济急剧下降。 随着中东形势趋于正常,预计1992年发展中国家将出现更快的增长。尤其是一些拉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易作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沟通的桥梁,在改革开放20年来,为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动力,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这20年来,我省外贸出口成绩的也是显著的,出口额从1978年的0.51亿美元,发展到1998年的16.51亿美元,年均递增18.99%,同样也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但我省的外贸出口究竟对国民经济增长有多大影响?大家是否真正认识到这种作用?应该怎样去扩大外贸出口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着这些问题,本人展开了一些调查…  相似文献   

4.
1987年初,联邦德国经济部在乐观地分析了1986年世界经济和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1987年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年度方案,并且预测性地公布了1987年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经济指标。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国民生产总值以2.5%或高于2.5%的速度增长;(二)商品和劳务出口名义增长0—1%,实际提高1—2%;  相似文献   

5.
近30年来,泰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其中1987年增长8.5%,1988年增长10.6%,1989年增长10%以上。经济增长速度之快,已使泰国稳步走向繁荣,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 (一)发展战略和经济指导思想 合理配置国家的工业,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别。为了改变曼谷以外地区的落后状况,泰国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向曼谷以外地区扩散。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把各府的工业  相似文献   

6.
明年是世界经济回升的关键一年,经济增长动力如何切换,宽松政策如何调整,通货膨胀预期会否演变为实际通胀,将是决定未来世界经济走势是否出现拐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全面回升态势,经济增长有所加快,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2%,增幅比去年四季度提高1.4个百分点。同时伴随着经济增长幅度的提高,各项需求增幅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持续好转。各种迹象表明,我国经济增长扭转7年来特别是近3年来持续下降的趋势,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转机。当然,这主要是由于中央政府所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刺激了内需的增加,推动了出口的增长。在具体分析推动经济增长回升的各种因素时,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据亚洲开发银行对今明两年亚洲经济的分析,世界经济因美国经济不振、日本景气滑坡而徘徊不前,亚洲经济增长则保持良好势头,年增长率从1991年的5.8%提高到1992年的7.1%,预计1993年将达到7.6%。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创造了GDP(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的世界奇迹,而这一奇迹的形成,主要来自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仅以全社会30%左右的经济资源,创造了70%左右的经济增长,成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要求加快形成推动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从过去几年经济运行的情况看,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发生阶段性变化。2007年以来,无论是季度还是年度增速都出现大幅回落。季度同比增速从2007年第二季度14.8%回落到2014年第一季度的7.4%,增速下降一半;年度增速从2007年的14.2%回落到2013的7.7%,下降6.5个百分点。经济增速由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表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换挡期,不仅经济增速大幅回落,更重要的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社会追加的人口生产性为经济增长贡献一个具有促进作用的人口红利。本文所建立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以其定量地计算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表明:人口红利对1978—2006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由阻碍作用转变成为促进因素,对GDP的贡献量与贡献率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每年实现的GDP中人口红利的贡献份额已超过10%。然而,人口红利的一次性、人口迁移与人口红利的区域间转移、人口红利为谁所得和人口负债由谁承担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形势自去年第4季度开始趋于严峻,经济增速大幅下降,股市大跌,消费者信心受重挫;制造业濒临衰退,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不振;失业率、通胀率有所上升等.但由于美经济实力雄厚,基础条件较好,市场对外资吸引力不减;新经济仍有生命力;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有利地位;世界石油价格回落;美联储的调控渐起作用;布什政府出台一系列有利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政策等,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除中日关系更加复杂外,大国关系相对平稳;全球主要热点特别是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仍在持续;恐怖主义活动还在全球蔓延;在经济领域,全球经济仍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东亚仍然是发展最快的地区.此外,2005年的国际形势还有4大特点一是一场关于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崛起的大辩论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二是自然灾害贯穿全年,可谓"天灾年";三是发展问题更加突显;四是和平、发展、合作正在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和平、发展、合作的重要力量.展望2006年,国际形势的上述特点还会继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中韩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当前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中韩经贸合作将进入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徐梅 《外交评论》2005,(2):88-94
回顾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发展历程,从投资、消费、改革开放与市场化角度分析举办世界博览会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世界博览会能够促进投资、拉动消费,具有增长极效应、开放效应和市场化效应;从政府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与组织管理、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利用角度分析世界博览会亏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产生的消极影响。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在向世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转型的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各种风险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后危机时期我国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后危机时期,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原来的经济模式将不断调整,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日益推出,各国为了重振经济,恢复较快增长正在展开一场新的角力.为了在后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国必须把握世界经济形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高经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来思考经济增长问题,经济学就需要新的理论和观念。在生态伦理的视角下,人不是自然的征服者和主人,人类并没有超越其他自然物的特殊权利,人与自然的关系包含了人类对自然物与自然物之间关系的尊重。在这种生态伦理的约束下,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人均消费和GDP增长)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提高直接税比重是优化我国税制结构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实现途径,但可能同时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产生影响。当政府降低消费税,如果维持长期总税收不变,那么不管是提高工资收入税税率还是资本收入税税率,经济中的资本积累和生产规模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缩减;从长期看,提高直接税比重会降低消费者福利,但是转型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代际受益。相比于提高资本收入税,提高工资收入税税率在长期给经济增长和消费者福利带来的负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与地区秩序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复杂性、不确定性与高风险性成为当今国际形势的阶段性主要特征。而发达国家经济困局严重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全球性社会政治抗争风潮迭起加剧各国治理难度,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新变化催生大国"竞合"博弈,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同步增长恶化国际安全环境,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复杂重组,这是当前国际形势的五大特征。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温和而曲折,"大选年"加剧国际政治经济敏感性,西方与新兴大国"竞合"关系更趋复杂,社会政治风潮可能向思想与意识形态领域扩散,亚太地缘战略格局重组磨合具有不确定性,各种不稳定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全球,国际形势动荡不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