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一句人人都耳熟能详的话,因为这句话直击人心,把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全盘托出。很多人一生追求名利,殚精竭虑.最后真正让他折服的却是一个“情”字。“情”当然不光指爱情,也包括亲情、友情、家国之情,举凡人伦之情。所谓法、理、情、在我们国人的思维里,鼎足而立。女人,其实是最伟大的情人,因为女人是母亲,是亲密的朋友,为了爱情也往往比男人  相似文献   

2.
引子 在我国,一般认为“法、理、情”三者的关系是“情大于理,理大于法”。在古代,即便是犯罪,只要情有可原,也可从轻发落。《清史稿·刑法志三》中记载,康熙二十二年曾就秋审下谕:“人命事关重大……情有可原,即开生路。”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中的情理法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法观念是情、理、法,把情、理置于法之上。而现代法治社会则要求法、理、情,法律至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追求法治的最高目标,即情、理、法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4.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5,21(6):90-92
中国传统的法观念是情、理、法,把情、理置于法之上.而现代法治社会则要求法、理、情,法律至上.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中国的法制建设应追求法治的最高目标,即情、理、法的和谐相融.  相似文献   

5.
文艺创作中的情与理韩广信情与理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一直是理论家、艺术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有人认为文艺主情;有人认为文艺主理;有人认为文艺乃情与理的统一;还有人认为在文艺创作的不同阶段,情、理的作用也不同。而我认为文艺主情,但对理具有选择权。-、文艺...  相似文献   

6.
一、情和理。所谓“情”是指深厚的同志之情,是“公仆”对’主人”之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相互沟通之情。如果没有这种情,职工群众能够“通情达理”吗?明明是“那个理”的事情,有时却行不通,往往与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以情感人有关,即“情不到,理不通”也。所谓“理”,不仅是“大道理”,也不排斥”小道理”,不承认“小道理”,又怎能对大道理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让职工群众自觉地放弃小道理而服从大道理?所谓“情理结合”意即二者不可偏废。如果只讲情而不讲理,这种情很  相似文献   

7.
洞穿权色的血腥寒冰欲望乃人的本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提高,情感生活不断丰富,情欲似乎不再是国人讳莫如深的话题。然而,男女之情纵然有亲情爱情和恋情,但潜伏其中的也不免有私情好情和淫情。面对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某些人道德沦丧腐化堕落,...  相似文献   

8.
队伍管理“三字经”:法·理·情姜云彪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是全国优秀公安局、他们在队伍管理方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不仅有力促进了公安队伍的全面建设,而且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这套管理办法可归纳为三个字:法、理、情。苦心立“法”,正规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情与理相互影响。把理讲清、讲透离不开情,以情感人、育人离不开理,把握好情与理的关系问题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如何处理好情与理的关系问题就至关重要。我们要正确理解情与理的内在意涵,厘清情与理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情与理贯通的原则,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实效。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情”与“理”的意涵澄明认知、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两个重要方面,可以帮助教育者把握情与理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0.
游外中国学者丁学良近日投书,以其拳拳赤子之情理性地分析了中国在21世纪初期可能面临的极其严峻的国际环境,以警示国人。  相似文献   

11.
满江红──孔繁森礼赞安学森举世楷模,树典范,丰功伟绩。汉藏情,国人称颂,惊天动地。十年雪山洒汗水,千里高原传友谊。兴边睡历经艰难困苦,志不息。赡孤儿、助老妪、医灾民、送求济。行可里亚热,处处足迹。未了凄凄别母情,已酬耿耿报国意。群犹去,留高风亮节,永...  相似文献   

12.
刘晓民 《求索》2007,(5):53-55
中国近代以求善治为变革鹄的。对善治的理解和良善制度的建构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国情,即治之理与国之势必须统一。为实现富强济世,变法为国人眼中之公理,亦为必然之势。求变虽为共识,对治之理、国之势理解和认知上的迥异导致了各派在富强与民权的价值位阶、变革手段以及制度建构上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13.
一名18岁大学生通过微博在地震前三天,成功预测了云南大理地震。这让近年来频经地震伤害、内心备感无力的国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可欣慰之情并没持续多久,云南地震局关于预测违法的言论就引发了社会的热议。  相似文献   

14.
国人“理直气壮”为从众腐败辩护之“理”,从根上讲,正是反对礼制不公的“造反有理”的“理”。封建礼制造成的贵贱地位差别,本身就是不公的,否定这种差序制度当然有正义性。但是,此“正义”非法治正义,它不以“法”定是非,而是以“劫富济贫”为目此,弱势者永远“有理”。问题是,由于缺少法治社会基础,“造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引子在我国,一般认为法、理、情三者的关系是情大于理,理大于法。在古代,即便是犯罪,只要情有可原,也可从轻发落。《清史稿·刑法志三》中记载,康熙二十二年曾就秋审下谕:人命事关重大……情有可原,即开生路。然而在我国现时司法实践中,即使是情有可原,往往也难开生路。刑法理论认为激情是犯罪动机的一种。在犯罪学上,犯罪学家们将在激情状态下发生的杀人、伤人、毁物等暴力性行为,称之为激情犯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成语叫“通情达理”。在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这一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中,我们觉得很是用得上这一成语。 这里,“通情”是前提,是基础,“情通理方至,情阻理难达”。各级组织、领导,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让职工“通情”“同情”,才能“达理”,才能道理上明白、行动上爽快地接受。 而欲做到“通情”,根据一些地方、企业的实践,重要的工作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交底。要让广大职工心里明白“为什么要下岗、哪些人下岗、下岗以后怎么办,待遇怎么样、  相似文献   

17.
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对教育对象的认知活动具有推动作用、行为选择具有评价作用、健康的心理形成具有调节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情感,应做到晓之以"理",以"理"导"情";动之以"情",以"情"激"情";表之以"言",以"言"传"情";赏之以"美",以"美"育"情";处之以"境",以"境"生"情",付之以"行",以"行"固"情".  相似文献   

18.
张伟 《求索》2023,(4):178-186
王夫之针对清初颓靡的士风与诗风,以理学为基础,继承湖湘文化中经世致用的传统,结合心学的时代思潮,对传统诗学“诗言志”“诗缘情”的抒情传统和明清诗学中的尚情传统进行了重新梳理。他主张情志合一,认为只有“贞志”“大欲”“公意”可入诗,并细致区分了四种不同层次的“意”,提出了“俱不在意”和“不得以名言之理相求”的原创性命题。王夫之融合“志”“欲”“意”“理”“势”,构建了废虚返实的诗学精神和以主情崇正为主要特征的审美情感论。船山诗学中的“情”范畴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具有理论的契合点,其诗学范式、方法、格局和境界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简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路漫(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本性,封闭与社会主义不相容。通过这些年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这一道理已被国人所普遍接受。二战后科技革命蓬勃兴起,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20.
南宋朱熹继承北宋五子的儒学思想,将儒学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儒学成为极具思辨性的学说思想体系。朱熹认为理乃是宇宙的本体,"理"与"气"合而化育万物,宇宙万物莫不有"理"。"性"亦是"理",未发为"性",天命之谓;已发为"情",性之用;"性""情"统于"心"。为学要穷理,穷理而致知,致知而力行。力行须依"理",乃圣贤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