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范勇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3):21-38,155,156
文化外交与对外宣传、公共外交和价值观外交不同,它是以一国政府为主体,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基于主体的平等性、方式的对等性和相互性、内容的相对真实性、目标的长远性,对他国开展的持续性的人员交流、文化传播和思想沟通,以渐进实现国家软实力提升和文化推广等目的的活动。人文外交是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概念,强调包容与和谐以及以人为本,人文外交尚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文化外交可分为思想外交、文明外交和文艺外交三个层次,其中思想外交效力最强,是文化外交的核心。近代世界历史表明西方在全球政治中的霸权地位离不开西方思想的扩张和征服,各种反抗努力的失败更显示了思想外交的强大力量。中国应该吸取历史经验,通过参与和推动思想和价值观的国际讨论、整合制度资源、集中力量服务思想外交、大力开展学术外交等方式加强文化外交,提升中国软实力,实现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手开启的新中国人文外交,旨在将"一个和平的新中国"呈现给世界,并形成了"官民并举、和合共存"的人文外交模式,这是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独特的人文外交思想(如人民外交说、经贸文化双翼说、水到渠成论、关注国家美誉度、倡导尊重和理解等)与出色的外交实践相结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军事外交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态势,增加了军事透明度,起到了增信释疑作用,拓展了军队职能,增加了军事软实力,配合了中国软实力发展,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对外军事交往中,中国军队增强了遂行多种任务的能力,包括军队战斗力.为了更好地消除"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军队在许多方面仍需要努力,包括建立军事发言人制度、创建中国特色的军事外交理论等.  相似文献   

4.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人民立场从本质上决定了新时代中国"从哪儿来、往哪儿去"的问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民立场出发,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随着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更加深刻地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努力地践行人民立场。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概念诞生于美国,与生俱来便带有自我中心、单向度、言行不一等美国基督教思维烙印。中国是世俗化文明和社会主义国家,其公共外交超越了"美国性",但面临西式话语霸权,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悖论,典型的有:他者化悖论、异化悖论及实力与形象的悖论。中国人传统上笃信知行合一,现时代应以社会化外交概念超越公共外交的政府—民众二分法及硬—软实力的二元对立,实践中努力让增长的中国实力更具世界性,继而为外部世界所欣然接受、所心悦诚服,最终实现中西方的相互包容。中国梦的提出,为此指明了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塑造了灵魂,提供了中国社会化外交的理念支撑。化中国梦为世界梦,才能克服中国公共外交悖论。  相似文献   

7.
《国际问题研究》2021,(3):23-46
正确义利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传承和转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继承和总结中国外交实践经验、借鉴和扬弃国际关系规范准则的创造性理论结晶。正确义利观把国家利益与国际道义、中国发展与世界共同发展、中国人民利益与人类共同利益统筹起来,倡导以义为先、义利兼顾,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国际主义胸怀和负责任大国担当。正确义利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提升了中国外交话语权和软实力,有助于引导全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变革,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8.
中国“以人为本”外交理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外交为人民".外交应直接服务于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体现人民的意志.这里的"人民"不仅是指作为整体的人民,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由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来的,但其思想和精神包含在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一、中国-东盟的持续繁荣需要深刻理解周边外交策略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实现党中央"睦邻、安邻、富邻"外交策略的重要举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面对从未有过的如此盛会,广西举全体人民之力,改善硬环境和软环境,以期服务好中国-东盟博览会,并且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软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世界各主要大国的重视.软实力外交也在国际关系领域发挥着愈加独特的作用.随着国力的不断增强,俄罗斯业已将发展软实力、提升国家影响力提上本国外交的议事日程.其中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成立俄罗斯国合署,将独联体国家确立为最优先行动地区,通过推广俄语、维护海外侨民合法权益、开展国际人文合作和推动公共外交等方式,增进其他国家对当代俄罗斯及其物质精神潜力和国内外政策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徐进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1-14,154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新时代、中国特色和大国外交三部分组成。对于新时代的含义,党的十九大报告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表述。大国外交的研究,历来是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点,但对于什么是“中国特色”,学术界似乎着墨极少。所谓中国特色,就是指中国独有而其他国家没有或罕有的某些环境、指导思想、操作原则和具体抓手。本文探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之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独特外部环境中展开的,其指导思想是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外交思想,采取了结伴不结盟这一独特的外交原则,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这一独特的工作抓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三个独特的理论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传统。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在何处,有助于我们总结和把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外交总体布局,有助于我们观察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judgement of China's historical orientation and the prevailing trend of world development, the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as reflected in a group of ideas it advocate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dictated by the nature and direction of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has also contributed Chinese wisdom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13.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两个确立”不仅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科学把握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的宝贵经验,而且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继往开来再出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主动、引领全球变革、创造更大辉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Guided by President Xi's strategic thought and committed to peace, development and win-win cooperation, the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gradually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in which China's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move forward in an all-round way.  相似文献   

15.
阮宗泽 《国际问题研究》2020,(1):12-30,137,138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新中国外交理论建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成果,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理论深邃、实践丰富、意义重大,体现在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辩证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合共生;以元首外交与主场外交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国外交议程;完善和深化全方位外交布局,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超越权力转移范式误区,推动构建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6.
In major-country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ew era,people-to-people exchange,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operation,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are the three pillars of China’s foreign policy.With a people-centered approach as its core,people-to-people exchange focuses on equality and mutual learning and aims at achieving win-win cooperation.Promoting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is vital to cement the social foundation and public support for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and promote a higher level of opening-up.1 As pointed out in the 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report,in handling relations among civilizations,estrangement should be replaced with exchange,clashes with mutual learning,and superiority with coexistence.Deepening people-to-people exchange is of major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ortance to build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相似文献   

17.
The year of 2016 witnessed the balance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ituations,calm and steady actions and proper planning in major power diploma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ose were reflected in the success of the G20 summit,the vigorous promotion of the "One Belt,One Road" (B&R) Initiative and the activ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n development,which acquired positive response and general agree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made special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a more just and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order.Those were also reflected in the active management of major power relations and sound responses to the changing situ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to create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domestic development.In addition,further expansion and defending of overseas interests set higher standards for Chinese diplomacy.Having been pushed by the era to the forefront,China is performing its responsibility as a major power in a peculiar way and will certainly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8.
传媒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签署《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于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准确的信息来源渠道,畅通信息流动机制,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了解,推动双方关系不断积卡反发展,进而全面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中国传媒责无旁贷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作为传统外交的补充形式,公共外交在塑造国家形象、建立国家间互信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介绍公共外交理论开始,探讨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公共外交的实践,并就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沉着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在世界大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取得了丰硕成果,交出了亮丽答卷。这一年,人民外交在持续深入学习党史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总结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外交理论,积极开展了民间对外交往新实践。人民外交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外交的一项创举,它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国家关系发展为宗旨,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中国人民外交学会是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倡导成立并担任名誉会长的新中国第一个人民外交机构,成立于1949年12月15日,与共和国同龄。它以中国人民的名义,开创了中国和世界外交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