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7,(3):28-29
3月29日,全国治安管理工作会议披露。我国将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  相似文献   

2.
《前进》1994,(2)
我国将改革户籍制度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已确定新的总体思路:①取消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员。②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③逐步实现居民身份证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22)
正近日,北京出台户籍改革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目前,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这意味着,农业户口将成为历史。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公布,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截至今年9月19日,已经有30个省区市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提出取消农业  相似文献   

4.
速递·锐评     
正国务院7月30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此次户籍制度改革,将对农民工逐步融入城市产生推动力,而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将对合理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引导人口分布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相似文献   

5.
开阔视野     
各地密集推出户籍改革今年10月1日起,浙江省嘉兴市建立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全国各省市均已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普遍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同时提出要完善本地区的居住证制度,建立、推进积分落户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改革的意见》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到2020年全国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定居落户。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推动1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我国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以中国网和手机腾讯网对2174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2%受访者关注户籍改革新举措。虽然58.6%受访者表示身边年轻人找工作依然看重户  相似文献   

8.
张亚培 《乡音》2014,(9):11-14
[策划人语]“农业”与“非农业”户口之别曾经给几代人的生活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7月3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从今年10月1日起,浙江嘉兴市将正式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分类管理模式,全市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鼓励有地居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被征地居民养老保险、以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6月11日南海网)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4,(8):6-6
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不再以“农业”和“非农业”区分户口性质之后,如何逐渐剥离与户籍相挂钩的诸多社会福利,将是改革的焦点和难点所在。《意见》对此进行了阐释: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建设和共享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  相似文献   

11.
省情     
《今日浙江》2006,(10):60-60
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提出,浙江省力争在2007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户口性质划分,实行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2.
据国家有关部门透露,中国户籍改革将按新的思路实施。具体内容是: 取消以商品粮为标准来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国内居民将以居住地和职业来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  相似文献   

13.
盈励 《当代广西》2005,(13):27-27
建立全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城乡分割的按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登记常住户口的办法,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户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常住户口,统称“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14.
据公安部的有关人士透露,目前全国已经在11个省份开始了城乡户口统一登记工作。统一登记拟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界限,实现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的限制。这是自1958年以来半个世纪内一直实行城乡户口分割制度的一个新转折,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突破,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乡的一体化进程。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户籍统一并不能马上实现之前所期望实现的种种城乡差别问题,在户籍统一后很长时期内还会存在与户籍统一前一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城乡文明不对称造成的乡…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出台的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指出,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性质和由此衍生的其他户口类型。放开农民进城落户限制。凡是进城农民有稳定居所、稳定就业岗位、稳定经济来源,就可进城落户。  相似文献   

16.
<正>早年,为了一个城市户口,不少人挤破脑袋、头发愁白,就是希望改变"农业户口"这个身份。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城市不断扩张,一个城市周边的农业户口,可能意味着数套房产、大额征地补偿。曾经大家追过的户口,由此上演了一出"反转剧"。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  相似文献   

17.
省情     
《今日浙江》2006,(8):58-58
浙江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的若干意见》,力争在2007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户口性质划分,实行统一登记为浙江居民户口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按照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从体制上保障进城务工人员与城镇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相似文献   

18.
曾经被亿万农家子弟视为“跳出农门”通行证、曾经是“城里人”身份和地位象征的“非农业户口”将被取消,这令曾被“城里人”歧视几十年的“乡下人”和“外地人”拍手称快。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界限,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一是削弱了城乡差别,缓解了诸多社会矛盾。“非农业户口”的优越感和“农业户口”的自卑感也同时取消了,城里人和乡下人将受到同等待遇,使过去因户口限制而难以解决的许多社会矛盾得以缓解。二是有助于人才交流,加速社会发展。在过去的户口制度下,一个人要想到外地去发展,是非常困难的。户…  相似文献   

19.
户籍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由:目前,全国各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正加快推进。据公安部提供的情况,全国各地已经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全面部署开展了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仅天津、河南、重庆、新疆等地不完全统计,就已经为符合条件的138.6万人在小城镇办理了落户手续。与此同时,各地正在逐步调整大中城市户口迁移政策,放宽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人员的落户限制。 多年的“农业”、“非农业”管理模式已经突破。新的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开始建立。湖南、广东、福建等省明确提出: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区别。吉林省提出,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湖南省实行本省户籍人口按照实际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称“湖南居民户口”。  相似文献   

20.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