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党课》2013,(21):20-21
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主体地位表明,人民群众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是否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准,人民群众的参与是理论创新的根本依靠力量。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体来说,一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利益;二坚定不移地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三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3.
安建设 《学习导报》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每个人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一个根本点。事实正是如此,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4,(8):19-20
大至一国,小至一县,发展的主体是人民,根基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解决好民生问题,让老百姓得实惠,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赢得民心。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3,(9):1-1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3,(12):1-1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13,(7):1-1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9.
安建设 《新湘评论》2012,(24):33-34
党的十八大报告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提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1月1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衡量发展成效要由人民群众评判。这就告诉我们,发展是否科学,发展的效果怎样,科学发展观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不能由理论本身来回答,也不是哪个人说了算,而是应当由实践来检验,由人民来评判。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根基的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共产党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是争取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共产党的权力是人民给的,要代表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语丝     
《当代党员》2014,(9):2-2
我们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民主,本质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来说,民主是个好东西。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然而.现实当中有的官员视民主为畏途,把民主当成了一种负担。那么,民主对官员来说,是否也是好东西呢?  相似文献   

14.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者的统一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因此,人民是否满意,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根本出发点,是检验我们的发展是否科学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3,(2):54-5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条规律,把马克思的人民主体理论提高到新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亲民、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11,(9):1-1
一个政党,如果不能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果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就会失去生命力,更谈不上先进性。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胡锦涛同志也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因此,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执政力量就会枯竭。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人民是决定性力量重点体现在,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人民是新征程上发展思想的中心,人民是新征程上的有力监督者,人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最终验收者。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相似文献   

19.
张宏志 《前线》2014,(3):62-65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既然这个梦想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年,那么,我们党为什么现在要特别提出中国梦呢?归根到底是为了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我们党要凝聚全民族的力量,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陈静 《奋斗》2011,(8):45-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正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要判断既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执政宗旨的强调和继承,又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内涵深刻、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