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箭 《西亚非洲》2005,(2):65-71
在60 0年前开始的下西洋的伟业中,郑和船队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可考的有7个非洲国家和地区,即米息(埃及)、木骨都束(索马里摩加迪沙)、卜刺哇(索马里巴拉韦)、竹步(索马里朱巴)、速麻里儿(索马里)、麻林地(肯尼亚马林迪)、慢八撒(肯尼亚蒙巴萨)。郑和船队从西亚非洲引进了一些独特珍稀的非洲动物,如花福鹿(斑马)、麒麟(长颈鹿)、驼蹄鸡(鸵鸟)、马哈兽(直角羚)和非洲狮。这些动物今天已仅存于非洲了。下西洋之人和明朝人对非洲动物的记载描述为中国乃至东亚动物学界增添了新知识;文人墨客咏叹非洲动物的诗赋造就了明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线;丹青妙手对它们的摹绘留下了关于非洲动物最早的造型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2.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后同当地传统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的非洲特色。当前,非洲伊斯兰教不仅拥有大量信徒,而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多数非洲穆斯林信奉传统、温和且具有宽容精神的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穆斯林主张建立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的社会;还有一小部分穆斯林信仰伊斯兰极端主义,他们的行为已成为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不安定的因素之一。从国际层面看,非洲伊斯兰教已日益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非洲伊斯兰教和穆斯林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3.
李文刚 《亚非纵横》2015,(1):103-113,124,128
非洲伊斯兰教系伊斯兰教传入非洲大陆之后同当地传统宗教文化长期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带有鲜明非洲特色。长期以来,非洲伊斯兰教与殖民主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入侵,非洲伊斯兰教进行了顽强抵抗或非暴力抗争,在武力抵抗失败后一些穆斯林领导人选择同殖民主义者合作以求得生存与发展。殖民主义者的"间接统治"或"同化"政策,对非洲伊斯兰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二者关系十分复杂,不能简化为"对抗"或"合作",而应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总统辞职看索马里海盗现象的政治与社会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盗现象业已成为索马里的另类政治生态,亦是索马里国内矛盾的外在表现形式.海盗行为表面上是牟取赎金,事实上,它也在为索马里国内军事派别的政治争斗运作资金;索马里海盗有强烈的政治诉求,其本质是后殖民时代非洲人对西方移植其"民主价值观"的反动.美国治下的索马里和平进程,客观上是将昔日军阀在战场上的血拼转变为"权力分享"名义下的各派在议会中的争斗.如果不从其内生根源出发,国际社会打击海盗行为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而不具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解放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已被多数阿拉伯人淡忘的极端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伊斯兰解放党成立于1953年,其理论宗旨一直停留于创始人纳卜哈尼倡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水平上,建立一个没有疆界、不分种族、一统天下的哈里发帝国,是伊斯兰解放党的终极梦想.伊解恢复哈里发制度的战略分"三步走":即"宣传阶段"、"与乌玛互动阶段"、"接管政权阶段".伊斯兰解放党反对世俗化,认为西方国家是伊斯兰的死敌,对民主政治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和猪瘟不是同一种病,二者之间没有交互免疫力。非洲猪瘟最早发现于非洲(肯尼亚,1907)。1957年在比利牛斯半岛出现,连年在西班牙、葡萄牙发生,并涉及法国南部。1967年后连续发生于意大利。1971年发生于古巴,这是美洲国家第一次发生本病。鉴于非洲猪瘟有扩大传播的迹象,国际兽疫局及联合国粮农组织曾于1961年在巴黎召开有关非洲猪瘟的紧急会议。古巴发生非洲猪瘟后,国际兽疫局负责人维托兹(R.Vittoz.)要求各地  相似文献   

7.
非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仅次于亚洲的第二大陆。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有其独特的发展道路。虽然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较,非洲仍贫穷落后,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还面临政治发展易变性大和可持续发展挑战严峻等突出问题。然而,非洲形势逐步缓和,政治发展进入新阶段,非洲经济也出现转机,非洲一体化进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非洲的前途会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8.
阿弗里卡纳斯·霍顿是非洲近代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位知识分子.不仅同时代的入对霍顿的评价褒贬不一,后人对他也是毁誉参半.由于对英国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加之对殖民主义持肯定态度,霍顿由此成为近代非洲知识分子中受非议最多的一位思想家.一些人批评霍顿是一位"受西方文化毒害已到无可救药地步"的"死不悔改的亲英派",是"黑皮肤的英国人".另一种看法则与之相反,认为霍顿是西非的科学家、爱国者、泛非主义者、西部非洲"知识革命"的先驱和"非洲人尊严的捍卫者",并将他誉为"非洲的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相似文献   

9.
宗合 《西亚非洲》2006,(1):10-14
2005年,非洲国家谋求和平与稳定、推动社会变革、争取联合自强的意愿和努力不断增强.政治、经济保持平稳、积极的发展.苏丹、索马里等问题取得突破.多党民主制度逐步成型,并呈现浓厚的非洲特色.13个国家举行选举,未发生类似上世纪90年代初多党风潮的剧烈动荡,也未上演"颜色革命".非洲联盟继续大力推动非洲一体化,主导解决非洲内部事务.各次地区组织完善自身建设,深化区内合作,依托地区大国,努力解决次区域事务.部分非洲国家领导人就成立"非洲合众国"召开研讨会.非洲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问题上高姿态参与、重要性凸显.西方国家纷纷打非洲牌,推出力度空前的援助非洲的举措.非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呈现可喜势头.非洲经济连续第11年保持增长.上述成就和新气象,只是非洲朝好的方向发展所积的跬步,实现振兴仍需长期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非洲政治生态发展呈现新的特征和趋势。西式政体形式与本土政治传承之间的碰撞、磨合是非洲政治发展的一条主线,非洲国家通过自我调适和改良,推动两者之间的融合,缓解了非洲政治中的一些痼疾,多党选举、政党政治以及军政关系均出现积极变化。但是,西式政体和本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同时,随着政治和经济社会的加速转型,非洲多国出现"第三任期"问题以及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对其政治稳定造成冲击。非洲政治转型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并在改变、重塑非洲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国是非洲最重要的域外合作伙伴之一,非洲政治转型的内生性和自主性要求中非关系与时俱进,为中非关系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可以说是非洲政治发展波折不断的一年。从年初肯尼亚出现的选举后动荡、年中南非爆发的排外暴力事件,到年末索马里海盗猖獗引发的国际关注和几内亚军事政变等,非洲似乎总是以负面的消息和近乎悲情的一面来占据媒体报道的头条。然而,仔细分析,在悲情和曲折的湍流之下涌动的是非洲多党民主和联合自强理念的不断巩固和加强。尽管有挫折.但非洲仍在奋力前行。  相似文献   

12.
非洲进入被称为"第二次解放运动"的20世纪90年代之后,非洲妇女在整个非洲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她们在农业战线上有时扮演着比男人更重要的角色,生产非洲8亿多人口所需要的大部分食物;在城市建设中,敢于抵抗歧视和克服困难,努力进取,改善家庭和个人的经济与社会地位;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不畏艰险,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我们相信,非洲妇女在各国、各条战线上所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突出,她们的形象也必将越来越耀眼。  相似文献   

13.
杨光 《西亚非洲》2000,(4):55-57
2000年5月30日~6月2日,南非非洲研究所为庆祝建所40周年,在首都比勒陀利亚召开主要由非洲学者参加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非洲合众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超过百人,其中包括来自其他非洲国家的60多名学者。所以,这基本上是一次非洲国家学者之间的“内部”学术交流。南非副总统祖马在到会致词中也表示,很少看到这么多的非洲学者齐聚一堂,讨论如何解决非洲面临的政治问题。会议比较集中地反映了非洲学者对目前非洲国家处境和对策的看法,对于我们广泛深入地了解非洲学者的观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郭佳 《西亚非洲》2012,(5):20-33
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基督教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并不明显,出于生存的考虑,教会采取与政府"妥协"甚或"合作"的态度;但是进入80年代以后,非洲基督教会在政治上逐渐趋于活跃,并在非洲政治民主化浪潮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内部因素,诸如非洲国家政治经济状况恶化、政教关系发生变化、教会自身实力增强外,同时也受到国际政治气候和国际教会组织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与英国对非洲经贸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英两国与非洲都有密切的经贸关系.由于政治历史和地理原因,英国与非洲(尤其是英联邦非洲)的经贸交往比中国与非洲更为悠久,历史上也更为密切.但近年来,随着中国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中非贸易发展迅猛,自2004年起已超过英非贸易.在投资方面,英国以私人为主、官方为辅的对非洲投资历时长久,在英国政府的鼓励和促进政策下,至今仍在不断增长;中国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对非洲投资在近十年来有较快发展,但投资总额仍远低于英国,并由于投资经营等方面的经验与能力问题,中、英两国在对非洲承揽承包工程的最大差别则是英国公司多属私人资本,而中国公司多为国有企业.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英两国在对非洲发展经贸关系上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18日,英国伊斯兰政治思想研究所所长阿扎姆·塔米米(Azzam Tamimi)博士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并就伊斯兰复兴主义等问题与该所的专家进行了交流,现将塔米米博士的主要学术观点纪要如下.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23日~2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中国在非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调研组一行5人①,访问了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三国.在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的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下,调研组深入20多家中国在非洲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还与中国驻当地使馆的大使、经济商务参赞处官员举行了多次座谈,并与上述三国有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研究机构的官员和学者进行了交流,调研组还以"中国在非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主题,对中非关系、非洲政治经济发展、非洲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国别、路径及策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在前20年间发展比较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形成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和确立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后,中国与非洲国家从政府到民间都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投资合作的意愿,加之非洲国家经济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稳定性也逐渐增强,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日趋放缓的今天,对非洲的投资前景引起中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尽管如此,对非洲的投资仍将长期面临政治、经济、安全等诸多方面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对非洲投资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投资国别、进入模式、企业应对投资风险与国际竞争的策略,中国政府应加强鼓励企业投资非洲的政策和措施,以保障中非投资合作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美、法的非洲政策及它们在非洲的矛盾刘月明朱重贵冷战后,尽管非洲国家面临重重的政治和经济困难,但西方大国并没有放弃非洲,尤其是美国和法国,它们现在是对非洲仍有重大影响的两个主要西方大国。不过,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变,美、法对非洲的政策也进...  相似文献   

20.
1948年,莱顿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建立,标志着荷兰学者将非洲学科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进行系统研究。50多年来,荷兰已形成以莱顿大学为核心、由国内其他多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广泛参与的跨学科综合性非洲学研究体系。总体上看,荷兰的非洲学研究实力和影响在欧洲享有较高地位,且是“欧洲跨学科非洲研究集团(AEGIS)”的核心。2002~2006年,莱顿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要有3个研究课题,即:经济、生态与脆弱性;文化、政治和不平等;非洲人的行为:跨越时空,解读非洲社会文化变迁。该中心还不定期组织非洲问题研讨会和放映非洲国家的原版电影。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