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情鉴定工作是现阶段法医鉴定工作中的难题,对案件的双方当事人都有较大影响,直接影响到法院的量刑尺度和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因此,从根本上提高司法伤情鉴定质量是目前我国司法伤情鉴定机构的首要任务,各地方公安机关的法医刑事鉴定机构在承担繁重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肩负着社会公平的重要责任。在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工作的对策,以提高我市公安机关法医伤情鉴定的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智敏 《法庭内外》2010,(1):23-25
轿车被盗后撞死了人,死者亲属该向谁索赔?向肇事者索赔.可肇事者(盗车者)已逃之夭夭;向车主索赔,年主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轿车被盗后,自己已失去了对该车的支配,被盗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应该由车主承担;向保险公司索赔,然而,被盗轿车交强险到期后却没有续保,保险公司当然不会理赔。  相似文献   

3.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09,(22):26-27,44
轿车被盗后撞死了人,死者亲属该向谁索赔?向肇事者索赔,可肇事者(盗车者)已逃之夭夭;向车主索赔,车主认为自己也是受害者,轿车被盗后,自己已失去了对该车的支配,被盗期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不应该由车主承担;向保险公司索赔,然而,被盗轿车交强险到期后却没有续保,保险公司当然不会理赔。  相似文献   

4.
邢五一 《中国律师》2002,(10):78-79
中国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开始于上个世纪末,目前已有各类索赔诉讼案在日本许多地方展开。以尾山宏、小野寺利孝为代表的300多名日本律师自愿结成的“中国人战争受害者索赔律师团”,免费代理中国受害者对日索赔的诉讼,并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展开声援。借助媒体的传播,更多的中国受害者要求加入到诉讼行列,更多的中国律师出于民族义愤和对永久和平的追求也自愿加入到为战争受害者提供法律帮助的队伍中来。但是这类诉讼远比一般的涉外民事诉讼复杂,不仅涉及法律问题,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了使日益增加的这类诉讼健康、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王学敏 《法医学杂志》1994,10(3):117-119
骨损伤X线诊断112例分析王学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济南250014)骨损伤伤情鉴定是法医活体检验、鉴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X线照片诊断骨质损伤,由于其反差明显、线条清楚、表现客观,是伤情鉴定十分重要的认定依据。但是,由于临床医疗与法医伤情鉴定...  相似文献   

6.
林刚 《中国律师》2004,(11):33-33
了用实际行动纪念抗日战争的胜利,深切缅怀在战争中死难的同胞,并为尚存的大轰炸受害者实际的支持,作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接受重庆市渝州中小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原告团的委托,出任中方律师团的首席律师,我将与有识之士一起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力争将索赔诉讼安排在重庆本土进行。现在已有包括圣世、立源在内的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及上百名律师陆续加盟并支持律师团的工作。本人接受委托以来,经过缜密思考,借助所有关心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的智慧,超越单纯的索赔思维,丰富和完善重庆大轰炸受害者民间对日索赔…  相似文献   

7.
在法医检案中,经常遇到有两具或两具以上的尸体共存的案件,其中部分为杀人后或杀人的同时在杀人现场或附近进行自杀,它兼有他杀和自杀的特点,有其特殊性和一定规律性。笔者结合59例尸检资料,对杀人后自杀案分析如下。1资料分析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信阳市1986年~1998年间发生的经法医检验的案件59例,其中杀人与自杀均既遂34例,杀人既遂自杀未遂21例,杀人未遂自杀既遂和杀人与自杀均未遂各2例。1.2受害者一般情况59例中受害者共97人(男36例,女61例),82例被害身亡,8例经抢救脱险,无生命危…  相似文献   

8.
邢爱芬 《河北法学》2007,25(3):60-64
近年来,日军遗华化学武器致人伤亡事件不断发生,从1996年起中国受害者就开始在日本法院提起民间索赔诉讼,但迄今无一最终胜诉.民间赔偿不同于战争赔偿,中国受害者的民间索赔诉讼属日本未尽的战后责任问题,这不仅涉及受害者利益,而且关乎中日关系.2006年4月3日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在北京成立,开启了中国民间对日索赔的国内诉讼程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应从各方面给受害者的索赔诉讼提供支持,包括尝试国际求偿.但这一问题的解决最终还有赖于日本正确看待其侵略历史,彻底履行战争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律师》2002,(9):17-17
对日劳工索赔诉讼是因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所实施的违反国际法和人道原则的严重犯罪行为而遭受人身、财产、精神方面重大损失的各受害国的受害者其遗属,对加害者日本国政府及日本企业和其他日本组织所提起的,要求其承担对受害者进行赔偿并承担其它民事法律责任的民事诉讼。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劳工对日索赔诉讼活动日益活跃,国际上已营造出了一个受害者个人向日本政府及相关企业要求赔偿的氛围。全国律协也专门成立了全国律协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指导小组,负责对中国律师代理的民间对日索赔诉讼工作的  相似文献   

10.
帽状腱膜下血肿,在头皮损伤中较为常见,传统概念认为该损伤是一种闭合性头皮损伤,但在法医损伤鉴定中,头皮创缝后形成的帽状腱膜下血肿(以下暂称开放性帽状腱膜下血肿,有待商榷)也颇为多见,且在帽状腱膜下血肿案例中占较高比例。该损伤在临床医学和法医学认识上均存在歧义,在伤情评定时常常引起争议。因血肿自身的特点,复检时血肿多已消失,仅能依据病历及法医初检笔录进行鉴定,故初检时准确的伤情鉴定尤为重要。笔者从914例故意伤害案例中选取34例开放性帽状腱膜下血肿,对其形成机理、对机体的危害及损伤程度评定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史友兴 《检察风云》2014,(10):11-1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旅游者又往往把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外出旅游作为自己首选的途径。随团旅游引发的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因而也就越来越多。纠纷发生后,受害者都有向旅行仕索赔的意识,但是,如何选择法律来索赔,他们却没有认真考虑过,也不清楚这对他li]A~索赔会有什么不同?一起因随团旅游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的两次不同的判决结果,却告诉了人们选择索赔的法律不同,获得的索赔就会不同,甚至悬殊。  相似文献   

12.
MRI检查在隐匿性骨折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隐匿性骨折是MR I检查技术出现以后的一种新的骨损伤概念。以往因X线平片和CT检查难以显示隐匿性骨折的直接征象常被漏诊或误诊,因此,骨外伤后能否正确识别和诊断隐匿性骨折具有法医学意义。作者对33例骨外伤案例进行了常规MR I序列检查,旨在提高法医伤情鉴定中对外伤性隐匿性骨折的认识,预防和减少该类伤情案例漏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临床医学诊断与法医临床学诊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法医临床学诊断是鉴定人在全面了解伤者受伤经过的基础上,对伤者就诊期间的病历资料及法医临床学检验等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是伤情鉴定的精华、核心,要求准确、全面、客观公正、实事求是。1法医临床学诊断不等同于临床医学诊断法医临床学的诊断标准、依据和临床医学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司法》2006,(1):109-110
山东律师自觉维护民族大义和法律公平正义,自发组织为日本掳役中国劳工山东受害者对日索赔提供法律帮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5.
脊椎压缩性骨折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较为常见,高空坠落、交通事故、钝器打击均可导致脊椎压缩性骨折,但是脊椎压缩性骨折不限于脊柱外伤引起,其它常见的病因还有脊柱骨质疏松、脊柱恶性肿瘤(主要是转移瘤)、结核等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如何区别病理性骨折与外伤性骨折,如何区别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以准确确定伤情是法医鉴定的一项重要工作,MRI脂肪抑制技术的发展运用为伤情鉴定提供了较客观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容貌毁损在故意伤害案件中时有发生。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侦查机关,还是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均依据伤情鉴定结论认定被害人的伤情等级;法医多依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结合临床诊断等证明文件作出伤情鉴定结论。由于容貌毁损存在可复原性的特殊因素,故对容貌毁损鉴定的期限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依据人  相似文献   

17.
法医SNP系谱推断技术是利用基因组中的高密度SNP数据,基于血缘同源片段长度分析等算法,推断远亲缘关系的一种新型侦查技术手段。与传统STR亲缘关系鉴定方法相比,法医SNP系谱推断技术可以分析更远的亲缘关系,且可以在社会公共DNA数据库中进行家族关系搜索,应用场景更为广阔,包括犯罪嫌疑人查找、受害者的身源鉴定、失踪人口寻找等。本文就法医SNP系谱推断技术的遗传学原理、高密度SNP分型技术、常用的推断算法以及在低质量DNA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该技术应用时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和亲缘关系分析算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引言该文提供一个检验重复性暴力行为的简单模式。其中的单位,即参数是有关犯罪的环境、个人特征以及受害者死伤后检查的确凿资料,其来自于两个法医病理学者的双盲  相似文献   

19.
由于CT检查结果在某些法医活体损伤鉴定案例中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某些当事人常利用他人损伤的CT图像改换成自己的CT图像进行法医伤情程度的评定,这在日常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时有发生的,如果不能正确识别这种CT造假图像,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能否正确识别当事人提供的CT图像是否属实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作者对23例不同类型损伤CT造假罔像的正确识别案例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法医活体损伤鉴定工作中对CT造假图像的识别能力,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建瓴 《证据科学》2001,8(2):98-99
大多数骨折通过常规的X线检查就可作出诊断,但在少数情况下,却不易显示X线骨折征象,以致延误诊断,从而造成对被鉴定人伤情的错误评定。自1993年6月至1998年6月在法医技术室对常规X线检查未显示骨折,而伤者局部症状明显的45例伤者给予CT扫描检查发现 6例伤者存在隐匿性骨折,从而对伤者的伤情给予了正确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