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众》2017,(9)
<正>海门市在2002年建成苏中苏北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4年又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海门市环保局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从群众满意出发,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政策,把解决环境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用扎实的行动和成效,让环境更美丽,让人民更幸福。60%以上的环境问题是在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积累形成的,所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让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生存安全性"危机的来临,从文化价值观念的视域化解生态问题成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合理性主题,而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则彰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社会公共性价值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是从环境生态到心灵生态的公共性转换,此种逻辑所映照的是一个多元差异共生之文化优位的证成与自觉培育,鲜明地凸显了人成为人的意义上的优雅、安全、健康之心灵生态的创制轨迹。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问题逐渐成为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生态经济作为实现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高度统一的经济样态,从宏观上看解决了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环境伦理问题,却依然存在着人与人之间的环境不正义问题。在此从环境正义的视角出发,对民族村落生态经济发展进行考量。研究发现:代内正义上存在着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不对等;代际正义上存在着资源禀赋的过度开发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种际正义上则需要注重保护其他非人类物种的"内在权利"。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振兴是实现乡村"天更蓝、水更绿、生态宜居"的顶层设计,其法律内涵包括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旅游发展三方面内容;其核心是平衡多元价值。乡村生态振兴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污染源头多样、治理难度大,制度供给乏力以及治理方式单一。乡村生态振兴法治保障可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国家立法为基础,突出地方环境立法的补强功能,形成完善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规范体系;其次,推动政府主导的单轨环境治理机制向多元主体参与的双向互动治理机制转变;再次,发挥法治与德治在乡村生态振兴中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生态问题与民生福祉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价值所在。生态与民生之间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关系,主要表现在物质生活需求、社会和谐稳定和民众生态权益、民众伦理幸福等方面。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相对滞后,生态问题严峻,体现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的差异性;现实生活中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影响到和谐社会关系的构建;人们的生态幸福感受和幸福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化解生态矛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文明观念和发展理念、形成适度的绿色消费模式、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制、推进生态化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需要协同治理与综合创新,并健全体制机制建设。正马克思认为人同其他动物一样,首先是自然存在物,其生存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而这种自然环境在被打上人类烙印之后,又发生了诸多或好或坏的变化,特别是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影响。习近平从人们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出发,提出"环境就是民生"1的基本观点,认为生态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生态问题与民生问题相互交织,生态是民生的保障,而民生是生态的  相似文献   

6.
陈巍 《今日浙江》2013,(13):54-55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之路,勤劳的台州人在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从"成长阵痛"中走来的台州人,更能深刻体会"环境是最大资源,生态是永久财富"的道理,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态台州,已经成为台州人共同的期盼。  相似文献   

7.
袁祖社 《乡音》2013,(1):36-37
自20世纪中期以来,面对现代文明强势推进过程中日益严峻的生存与生活环境问题,国内外学界立足于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度反思,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诸如"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生态伦理""生态政治""生态美学""生态道德""生态体验"等,一种新的"生态理性"和"生态价值信仰观"正在彰显。与之相联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生活品位以及幸福生活满意度等的追求,生态和环境应是构成现代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国内外  相似文献   

8.
<正> 一、环境伦理的提出生态环境问题古已有之,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古人类刀耕火种、砍伐森林、盲目开荒等引起的水土流失或不合理灌溉引起的土壤盐渍化、沼泽化等等生态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但环境问题恶化成危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盲目无理性的片面经济发展,带来了世纪性的灾难:环境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范围扩大,局部地区的问题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的疆域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暂时性的问题相互贯通变成长远问题,潜在性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蔓延成公开性的问题。历史的脚步已走近21世纪的大门,然而生态环境危机愈演愈烈,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自环境问题产生那时起,人们就开始了反思环境问题,开始时是就环境论环境,到后来则从“人与  相似文献   

9.
“玉龙雪山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南边缘和东西部气候环境的交界地带,是对全球变化响应的关键区域。”“目前玉龙雪山冰川退化速度加快”,向人们发出了警示。(春城晚报5.28报道) 从玉龙雪山冰川退化加速的情况来看,人类的生存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要在生存中求发展、发展中求生存,只有充分认识并重视生态与环境的保护和发展,才能使人的生存更健康更合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温世明 《前沿》2013,(19):188-190
新世纪新阶段,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日益严峻,对日常工作、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现实的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与探索的重点和热点,现实的教育模式得到更加系统、更加深入的反思和审视.文章为了回应当今社会这一热点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和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与发展现状出发,积极探讨我国生态文明教育模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方学者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的认识,经历了"生物学"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阶段和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转向生态危机的认识阶段。生态帝国主义是生态殖民主义在新时期的表现形式。西方学者对生态帝国主义理论自身发展过程的认识也经历了两个维度的转变,即从生态殖民主义向生态帝国主义的转变和从环境史的角度向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梁萍 《传承》2009,(4):108-109
生态危机的出现和解决,不仅仅是技术、法制的问题,更是伦理道德的问题。生态道德教育,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生态道德教育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态道德素质,培养具有生态道德意识的新型人才;有利于塑造人们的生态伦理价值观,自觉践行生态实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柱;是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路标。  相似文献   

13.
政策能否落实落地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生态文明政策具有定位多阶性、功能多样性、构成多维性、过程往复性和效果释放长程性总体性等特点。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案例说明,生态文明政策对具体社会情境和具体政策对象的应用会产生各种适应性问题,导致政策效果释放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克服当前生态文明政策实施困境,重点是实现生态文明政策功能从"限制性"向"发展性"转变,生态文明政绩考核从"轻量级"向"重量级"转变,生态文明政策运行从"单向支配型"向"合作交互型"转变,形成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组织之间体现平权特征的可持续、合作式政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困境儿童保障等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会议强调,要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做到许可更准、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可预期的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投资创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力陕西追赶超越。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会议审议通过了《陕西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会议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文明的人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出现之前,从人性的存在方式上看,经历了从"道德人"向"经济人"的跨越。"经济人"的人性缺陷及其所造成的生存困境表明时代需要新的人格内涵。生态文明观念引领人们在追求"真、善、美"方面进入全新境界,实现了人性的生态化转变,产生了"生态人"理论,这一理论具有深远的人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一片山林抵押贷款,到用森林的碳排放指标质押贷款;从要有人担保才能贷款,到凭借信用等级就可随贷随还;从常规的金融服务模式,到数字金融助农……自2012年深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以来,丽水陆续推出"GEP生态价值贷""两山贷""生态贷"等创新型贷款模式,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试点市.农村金融"点绿成金",成为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打开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7.
红塔集团 《创造》2013,(9):74-81
上世纪80年代,人们都还"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三十年时光流转,大气污染、资源短缺,各种残酷的生态现实摆在人们面前,生存空间、食品安全等健康问题成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在对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当中,"有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当前,购买有机农产品已成为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8.
德国在整个环保政策中更侧重于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内在协调来恢复人与环境的和谐。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号召下,我国正在快速有序地开展生态治理工作,专家治理和环境法治正在形成。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内生的环保治理理念也在发挥积极作用,但从环境治理的可持续性上来看,我国环境保护还迫切需要从防卫向预防理念转型,在治理领域上要向化学品监管、生态保护、气候适应纵深扩展。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问题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全球生态危机凸显了现代工业文明的弊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环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现代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哪些问题?当前世界上关于生态文明有哪些理论派别?我们从中西方古代朴素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蔡萌 《今日海南》2019,(8):24-25
<正>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生态,是建设美好新海南的坚实基石;绿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生态立省"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多规合一"到"陆海统筹",从"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省委、省政府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