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云普 《前沿》2010,(3):188-192
本文在简要评述现代口述史兴起的过程、意义的基础上,围绕"历史由谁讲述?"、"‘口述’与‘文献’谁更接近历史的本原?"等基本理论问题,认为应该运用辩证思维理论来解决"口述历史的‘软肋’"、"何为口述历史"以及"口述历史的撰写"等具体问题。研究者只有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口述史才能实现尽可能还原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人民论坛》2024,(7):6-7
<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自中华文明走出其诞生的疆域,就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与密切关注,由此形成的海外有关中国的研究一直延续至今。何谓“中国学”?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早在希腊罗马的文献中就有关于中国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吴会蓉 《前沿》2012,(2):88-90
2010年11月21日至23日,中国口述历史未来之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口述历史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来自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就口述历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口述历史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口述历史发展的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4.
政治认同是共同体成员对政治体系、政治过程和政治决策的承认、认可和赞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是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历史记忆为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提供文化基因、历史底蕴和政治图景,是大学生政治认同培育的现实场域。以"纲要课"教学的课堂叙事为核心,建设历史记忆的主渠道;以网络载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为重点,拓展历史记忆的新阵地;以社会展演的要素组合为契机,创设历史记忆的大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政治认同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在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上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史,《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是极其重要的理论文献。前者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后者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之光。作者从源与流、共同性与特殊性、历史时空的局限与现实实践的拓展三个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江泽民的《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政工师指南》2007,(5):93-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7.
孟庆延 《求索》2022,(1):126-134
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口述史并非普遍的研究方法,口述史研究作为个案研究往往被认为缺少普遍性。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以"共产主义文明"为研究问题意识的口述史研究传统却在中国社会学研究中贡献了自己独特的力量。2019年,周晓虹主持的"新中国工业建设口述史"研究项目启动,将有关"现代中国"的研究主题从革命推进到了建设。以这两种不同的口述史研究项目为聚焦对象,从问题意识、理论传统与分析路径等角度讨论其内在差异,会发现这两种研究传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内在具有一致性,从而共同构成了面向中国历史与文明的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谱系。  相似文献   

8.
回首中国近代激荡的百年史,自上世纪初叶梁启超高擎史学革命的大旗之后,王国维提出将传世文献与地下发掘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作为研究历史的新方法,与由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北京人”和仰韶文化,中国考古之父李济发掘殷墟等所汇成的史学研究波澜,开辟了中国近现代史学革命的一片新天地。当历史车轮滚滚驰向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学术理论界乃至文学创作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热流。其中,口述历史的异军突起,又一次引领了史学研究方法在新时期的划时代变革,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教授便是推动当代…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现代口述史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被引入中国大陆。刚开始只有少量先行者在倡导和实践,因经费不足和录音带太贵等原因,他们做得往往不够规范。进入21世纪,随着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的成立和相关学术会议的频繁举办,口述史工作逐渐规范起来。近几年,随着数码录音笔、相机、摄像机和智能手机等工具的普及,以及一些专门机构、组织的倡导,口述史工作呈现万马奔腾之势。  相似文献   

10.
读书     
<正>《当代中国政治》林尚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从中国把握中国政治"中国模式"即"中国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走出的一条国家现代化之路。这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奋斗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完全新型的现代化道路。本书是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之政治卷,主旨是从中国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1.
赵玲 《今日海南》2022,(6):63-6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各种非主流社会思潮并未偃旗息鼓,而是呈现出一些新特征。由王岩教授领衔撰写的《批判与引领: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研究》(下称《批判与引领》)于近日在南京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著总结和批判了蔓延在当代中国的十大非主流社会思潮,包括当代中国自由主义、当代中国新左派、普世价值思潮、当代中国宪政民主论、当代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思潮、当代西方新闻自由思潮、当代中国民粹主义、当代中国极端民族主义以及当代中国消费主义,其内容全面、笔触锋利、分析细腻,为研究当代中国非主流社会思潮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秋红 《前沿》2010,(6):16-19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工程。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深奥到通俗、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到被广大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历史。总结我们党在宣传、普及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积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蓝韶昱 《传承》2008,(16):96-97
本文对历史人类学研究较多的五个关系,即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口述史与正史文献的关系,民间信仰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等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耙梳,并尝试提出一些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口述历史是保存历史记忆,保留精神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对以往自上而下选取历史资料,以宏观叙事研究历史的补充,是研究历史的新视角。近年来,从个人视角去阐述历史,从普通人物、个别事件中去发现历史的口述史受到重视,研究方兴未艾。2013年,上海市文史馆启动了以文史馆馆员为主的口述历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的口述历史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学术界对口述历史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仍有两种不同的倾向.由于史学研究方法的改变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档案开放和公布的滞后与当代史研究的日益深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和认识历史的迫切需求等原因,使我国的口述历史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口述历史发展中必须注意提高认识和改变观念、加强队伍和学科建设两个问题.新的史学革命终将由口述历史的充分发展而引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社会.转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历史条件下 ,要理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确解决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实践的关系问题 ,从而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定位奠定了历史观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历史人类学研究较多的五个关系,即历史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关系,文化与历史的关系,传说、口述史与正史文献的关系,民间信仰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等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耙梳,并尝试提出一些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略论邓小平现代化观的历史贡献郭亚丁现代化是一场人类伟大的革命性突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社会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为摆脱屈辱和苦难而为之奋斗的主旋律,在当代中国,如何建设现代化和建设什么样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这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突破,回答了站在历史新起点的经济大国如何看、怎么办、如何干、为谁干的大问题,即中国到底向何处去和怎样去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口述历史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述历史”是历史学者借助口头和录音等传播手段,从口述者的讲述中获取历史信息的特殊的传播活动。口述历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形态,也是一种新的史学方法。不少学者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对口述历史进行了论述,本文尝试以传播学为理论参照,分析口述历史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内容和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