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  相似文献   

2.
永不放弃     
在跟残疾人朋友交流的时候,盲人杨佳有时候能在他们身上感觉到有一种自我排斥的情绪,连自己都厌恶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缺陷,经常耿耿于怀,敏感得很.遇到这种情况,她总是耐心地讲,我们要接受不完满的自己,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完美无瑕的,没有一个人方方面面都很如意.我们只有接受不完满的自己,才能坦然面对现实,也才能放下包袱,走得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3.
孩子们     
我弟弟的孩子在国内上到小学二年级后,移民去了澳大利亚,当时她一句英语不会讲,听说要和外国小朋友一道上课,外国老师又根本不懂中文,小小年纪的她感到了恐慌,临上飞机还在可怜巴巴央求她父母,能不能不带她走,她宁愿留在北京做姑姑的女儿。这情景让我们很不舒服:冷不丁去到另一  相似文献   

4.
似乎没有人能追得上廖晓义,她几乎是在跳跃着前进,随时都可以提出新想法,践行新理念.不过,又似乎每个人都追得上廖晓义,因为她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痴迷的"中国式环保"的探索.不管你追得上她还是追不上她,不管你佩服她还是对她心存疑虑,都无法挡住一件事情发生:被她感染,受她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晓婉 《台声》2022,(17):74-75
<正>2017年,我通过竞聘成为江苏省普通高校的一名大学教师,主要承担本科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由于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是台湾文学,所以,我很自然地想要把台湾文学带进大陆现当代文学的课堂中去。回想自己当年读书时,台湾文学挂在文学史教材的最后一章,而老师从来不讲授。现如今跟同事、同行交流时,发现这一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至少大多数普通院校是这样。有的老师感慨课时不够,大陆那么多文学作家与作品都讲不过来,哪有时间讲台湾文学。有的老师直言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台湾文学的发展脉络,该怎么讲呢。总之,  相似文献   

6.
1900年,她来了,带着爱;1999年,她走了,带着爱。她的生命经历了整个20世纪,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世纪老人。谁能用一个世纪的时间讲一个童话并且自己也成了童话?谁能让生命从80岁开始,一生充满了爱、玫瑰、诗歌、美丽和温暖?除了冰心,大概没有任何人能够担此殊荣。  相似文献   

7.
走进隐蔽斗争的工作室,有一片寂静的世界,除了荧光屏的闪烁,打字机的敲击和对材料的翻阅,没有喧哗,没有闲聊,只有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目光和来去匆匆的身影。刘春女——南京市国家安全局一位优秀的侦察员,就是在这样一片无声的世界里,默默无闻地工作了三十年。她像春天的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滋润着国家安全事业的枝繁叶茂。”’井深深地用技这项工作’这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心声。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刘春女,不管是回答领导的提问,还是和同志们谈心,或是面对记者的盘法,或是面对于人的报告,她在开头时讲的总是…  相似文献   

8.
她是一名政协常委的妻子,为了支持丈夫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工作,更好地履行委员职责,她默默地挑起家庭重担,吃苦耐劳,无怨无悔;她是一名贤惠的农家女子,没有高深的文化,也不会讲什么玄奥的理论,但言行举止却让大家由衷地敬佩。她既是贴心的媳妇,又是孝顺的女儿,面对年事已高、瘫痪在床、视听障碍的婆婆,自始至终悉心照料在病床前,不离不弃。她的故事被邻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3个月前,我将自己的一套房屋赠与我的外甥女,还签了赠与合同,但并未将房屋交付给她,也没有去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手续。因为我们当时认为这属于亲戚之间的事情,这个合同就没有去公证处公证。现在,她对我的家人的一些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很后悔把房屋赠与她。请问,我还能收回这一套房屋吗?  相似文献   

10.
<正> 太湖在记忆里,记忆里的太湖在梦里。太湖渊源流淌,哺育了好几千年的人,这其中包括我的祖辈和现在的我。我从来没有仔细地欣赏过太湖的美丽,也许我知道她会时刻地陪伴在我的身边,不会轻易地离开我,也不会轻易地伤害我,就像姑苏的女子小家碧玉一般地纯真;也许我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时间和心境去仔细地欣赏她,或者说是怕亵读了她的美丽,在我的心中她的美在感觉中记忆中回味里,我舍不得也不允许自己就这样轻易地窥视她的纯净,那是我心中最后的一片真情……  相似文献   

11.
<正>领导干部登台给大学生作报告或讲形势与政策课,受到大学生欢迎,这是在预料之中的。其一,领导干部给大学生讲课,必定会做十分充足的准备,没有哪位领导干部不做好准备,就面对大学生随口开讲;其二,领导干部讲的内容是自己十分熟悉的领域(国情、省情或市情),也是大学生希望了解的内容,相比高校老师讲形势、政策,领导干部的报告和讲  相似文献   

12.
律师信箱     
已赠他人的房屋能否收回编辑同志: 3个月前,我将自己的一套房屋赠与我的外甥女,还签了赠与合同,但并未将房屋交付给她,也没有去房地产管理局办理过户手续。因为我们当时认为这属于亲戚之间的事情,这个合同就没有去公证处公证。现在,她对我的家人的一些行为让我感到非常失望。我很后悔把房屋赠与她。请问,我还能收回这一套房屋吗?读者:方志永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5)
正新一年,董晓琦希望发挥自己的专长,通过挖掘那些平凡英雄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故事,激励年轻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董晓琦是一名在文化领域深耕了13年的从业者,一名85后的当代青年,一位职业女性。"身为文化行业工作者,我天然地认为自己背负着一种社会责任。"从业多年,很多人问起过董晓琦为什么选择这个行业,她的回答永远是:"不是我选择了文化,而是文化选择了我。"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国民的精神支柱,董晓琦说,无论社会环境繁荣还是严峻,她都有责任去传播正能量,去引领人们积极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14.
逸闻趣事     
如果你想从英国去澳大利亚,是会选择坐飞机还是花上6星期的时间换乘火车、汽车和轮船呢?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前者,然而英国的一位环保发烧友却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芭芭拉·哈德里尔是威尔士一名28岁的环保主义者,最近接到了朋友请她去澳大利亚当伴娘的邀请,但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却让她大伤脑筋。尽管坐飞机方便快捷,但是飞机在高空飞行时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升温的影响比其他交通工具要严重。为了不使自己坚持了6星期的环保行动功亏一篑,芭芭拉毅然决定,宁可绕远道也不做飞机。芭芭拉于8月19始了这段长达6星期的行程,她计划先坐公共汽…  相似文献   

15.
开心一刻     
《人民公安》2012,(21):63-63
我们村全是某专家讲如何从表面辨别真正的成功人士:第一,自己不开车;第二,没有名片;第三,衣服没有明显商标;第四,没有小区名,只有门牌号;第五,经常在郊区活动;第六,包里现金很少。一位农民兴奋地打断专家,说:"我们村全是这种人啊!"知父莫如母晚上10点,妈妈对儿子说:"你爸爸去喝酒快回来了,你快点儿出去接他回家。"儿子有点儿不明白:"爸爸每天晚  相似文献   

16.
正画寄予了我太多的希望,太多梦想,甚至人们最怕消逝的青春……一不止一次地被问,"你的信仰是什么?信佛还是基督?"一时我也茫然失语,想起了古罗马女哲学家希帕提娅。当人们纷纷不得不去选择基督教明哲保身时,她说:"我信仰哲学。"我想我能不能回答:"我信仰艺术呢?"我虽没有如此崇高,但也觉得自己如果不去画,不去做与画画儿相关的事,我真的别无它能,生命对我来说也就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德旺 《今日广西》2014,(10):32-32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为在我还没有富起来的时候,我曾经对婚姻徘徊过。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5,(21)
<正>每一个结婚生子的人,都要面对两个关系的处理问题,一面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人,一面是上天赐予自己和爱人的最珍贵礼物——孩子,究竟应该把谁放在第一位?今年年初,在大多数中国家庭正忙着准备年货、迎接春节的时候,34岁的朱婷(化名)却一点儿也没有过年的喜悦心情,她成了一位单亲妈妈,让她感到郁闷的是,与她关系最为要好的闺蜜并不支持她离婚,反而还怪她是"自找"的。"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朱婷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朱婷觉得,她的  相似文献   

19.
赵辉 《台声》2006,(4):66-68
初次见到日全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榕瑜女士,刚刚大病初愈的她脸上还有些许憔悴,但当和记者谈论起她的环保事业,她生产的环保日用品“生活小水滴”“海力洁”时,一扫脸上的憔悴。向记者谈起了她的创业之初和一心要把环保事业进行到底的信念。责任王榕瑜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在台湾帮妹妹打理圣诞饰品生意,去了30多个国家。在美国的时候,看到每当万圣节后人们就把大量的人造南瓜丢弃,这种PDA制品的人造南瓜主要材料就是塑料,这种东西埋到地下1万年都不会被分解,因而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随着自己年龄的慢慢增大,自己也意识到…  相似文献   

20.
过期的心脏起搏器一旦植入人体,就像一枚不定时炸弹埋在了人的心脏.随时都可能引爆。面对利欲熏心,执意把一批批过期心脏起搏器发售的老板,仓管女职员竭力阻止,但丝毫没有作用,看到一台台起博器安装在病人的体内,她忧心如焚。最终,她勇敢地站出来,去寻找这一个个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