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9年10月11—15日,中国高校国际政治学研究会(筹备会)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举行了题为“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学术研讨会。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来自国内2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一些新闻出版部门的编辑共50人。浙江大学党委书记张浚生同志应邀出席大会的开幕式并致词。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本次会议的赞助人金庸先生专程赴杭城出席会议,并对国际政治学科的发展发表了极富洞察力的讲话。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亲自到会,就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全国高校国际政治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了重要讲话,他积…  相似文献   

2.
3.
未来20年世界发展演进中将不会出现过往20年间较为典型的剧变和震荡。美国将在创新、金融和军事领域保持全球领导者的地位。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以市场经济和民主为基础的全球化意识形态将维持其世界主导思想体系的地位。意识形态将更频繁地与全球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相关联。这将成为未来全球治理意识形态的基础。在2030年前,世界文化体系以及各种文化内核发生大规模变化的可能性极小,同时很难形成创新文化和生产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全球文化。全球治理的机制和原则将继续形成。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创新和全球化。全球化在未来20年将继续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但在预测期的前半段,将始终可以感觉到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限制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新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以及保护主义的抬头。2011-2030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4.0%到4.5%。中国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并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是2030年前的主要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划分将发生改变。增长质量和竞争力标准将决定一国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地位。中国在GDP规模上至少会接近美国的水平,但GDP中的创新成分及其他质量型的成分方面仍将落后于...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 2 0世纪初以前中国移民及其后代与泰国社会自然融合的历史、条件及其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分析 ,指出 2 0世纪初以前中国移民及其后代与泰国社会的融合是一个完全自然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6.
21世纪初日本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期,日本在坚持“普通国家化”既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从国家战略原则、战略重点及国家利益出发,围绕日美同盟、联合国外交、亚洲外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战略重点,力求以“全方位外交”实现日本国家对外目标及外交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化对21世纪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在21世纪的崛起将是不可避免的,而美国作为当前惟一的超级大国,在21世纪仍将对世界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不仅会影响两国的历史进程,而且还会影响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利益矛盾,也有不少共同利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两国政治家和战略家如何认识、判定、把握双方的利益矛盾和共同利益,而这种认识、判定和把握,在相当大程度上受政治文化的影响。中美都是文化大国,两国政治文化既有很大的差异,也有许多共性。这些差异和共性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影响着中美关系,而中美关系的发展前景就取决于差异和共性的消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21世纪“中印俄”战略三角结构是一种新型的非结盟关系,并通过分析该战略三角关系的现状、潜在问题和发展前景,指出三角关系结构实际上是不对称的,会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展望2030年,东北亚将延续21世纪第一个十年以来的美国“单极弱化”态势、并向“两个世界大国(中美)和三个地区大国(俄日韩)并存”的权力结构演变。中美战略竞争是这一权力结构的核心特征,乌克兰危机对东北亚权力结构演变的影响有限且总体可控。在向“两个世界大国和三个地区大国并存”权力结构演变的背景下,处于权力结构第二层级的俄日韩在东北亚采取地区大国外交和谋求地区性利益;整体国力较弱的朝鲜与蒙古处于第三层级,它们在东北亚的主要目标是确保生存和安全。中国的东北亚战略选择预期将包括:努力避免出现“新冷战”并实现中美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平衡、与俄罗斯保持友好而密切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积极推动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推动构建包括所有东北亚国家在内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推动构建东北亚集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黄帝文化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远古形态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的历史源头。黄帝文化奠基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肇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标识和民族共同体意识,融会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史诗般的伟大斗争中,蕴含在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理论之中,有力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度的契合”的,是正在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日本提出“文化艺术立国”的文化战略,在新形势下更加重视振兴对外文化传播,通过立法和提出总体规划实现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利用官民并举的方式动员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新举措。为借鉴日本的经验,在揭示这些举措的同时尝试进行了相关的中日比较。  相似文献   

12.
经济地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类型的有机体,并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水平。经济地域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构成了国民经济的统一经济空间。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横跨欧亚两大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区域发展千差万别,根据各地区不同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并依据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合理开发和管理区域经济,是俄罗斯几个世纪以来的一贯做法,并形成了其本土化的特色。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对俄罗斯境内客观存在的宏观经济地域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基本经济区、经济地带和联邦区三大经济地域是俄罗斯组成统一经济空间的基本架构。通过对其形成背景、基本功能及其发展演变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看法:基本经济区作为苏联时期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但正走向式微;经济地带作为二战后崛起的国家最宏观的东西地带关系,西重东轻的格局在悄然发生变化;联邦区作为新世纪诞生的新生事物,也从成立之初以政治为重的基础上,拓展了经济功能。研究三大经济地域在构建俄统一经济空间中的不同作用,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俄经济发展的基本地域特征,进而认识其经济全貌。  相似文献   

13.
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泡沫经济 ,其规模之大、危害之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周期史上空前的。日本政府已使出浑身解数 ,也未能实现经济的自律增长。至今 ,泡沫经济的后遗症还困扰着日本经济 ,而且注定要拖着泡沫经济的阴影进入 2 1世纪。本文试从日本泡沫经济发生的原因、泡沫经济后遗症的表现以及对 2 1世纪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 ,做一粗浅分析。一、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后遗症的表现从战后到 70年代初 ,日本经济实现了令人瞩目的高速增长 ,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顺利地渡过第二次石油危机又强化了日本产业的竞争力 ,贸易黑字的大幅增…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海洋战略经历了扩张——收缩——再扩张的发展阶段。出于对北极地区的资源、环境、战略价值、经济价值的多方面考量,日本政府近年在海洋国家战略框架下积极参与北极事务,谋求北极权益。日本对北极事务介入力度的加强,也将引起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较大变化。文章首先分析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趋势,指出日本的海洋战略主要受其国家身份认知(发展成为海洋国家或是大陆国家)、东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及海洋霸主国——美国的影响,并得出未来日本的海洋战略将呈现出对外扩张的趋势,进而探究了日本国家海洋战略受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以及日本海洋战略的未来发展趋势,得出日本未来将制约中国的北极参与战略、缓和对俄关系、并增强其军事力量,最后从俄罗斯、日本、中国、美国4个国家为出发点分析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1999 年9 月19 日至21 日,在广州南湖宾馆召开了《面向21 世纪的东南亚:改革与发展》国际研讨会。会议就面向21 世纪东南亚国家的改革与发展等问题以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充分的讨论,与会代表达成共识:东南亚国家的改革不可逆转,但发展道路是曲折的。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中俄关系的发展是中俄两国政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普京政府奉行一种积极、独立、全方位、实用的对外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摆脱了意识形态束缚的战略协作关系,《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目前的中俄关系处于30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宋伟 《俄罗斯研究》2022,(5):95-117
追求承认的斗争不仅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本体性安全、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条件,也是一种人性的基本诉求,即希望获得自由与平等。因此,追求承认的斗争构成了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变迁的一种根本动力。追求承认的斗争会导向更加分散化的社会体系和国际秩序,以及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认同政治的兴起。在世界政治的力量格局层面,追求承认的斗争带来国家和国际制度的变革,以及围绕大国地位的斗争,最终导致力量对比格局的变化;在世界政治的思想格局层面,追求承认的斗争造成了强调个体自由与权利的自由主义的兴起,但民族主义、认同政治等正在挑战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普遍政治认同的地位,导致国家和国际政治中出现日益严重的“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一、信息化的发展与日本教育改革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普及对人类文化传递方式正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在深刻的影响着未来世界。总之,21世纪的人类将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更富有挑战怀的世界里,科技、经济、政治、文化、生态领域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和要求教育的变革。在高度信息化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对‘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都寄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也成为各国目前教育改…  相似文献   

19.
自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系统性危机的集中爆发与世界秩序的变化一直是世人所关注的焦点。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世界秩序仍是美国主导的单极格局,现有国际组织和机构却无力预防和解决危机及冲突。北约东扩最终导致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了特别军事行动,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前所未有的制裁,进一步推动了俄罗斯外交政策“转向东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国家力量的相对走弱,使美国主导单极格局力不从心;“全球南方”力量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均衡;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正加快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演变,多极世界逐渐回归。面对如此复杂且严峻的挑战,国家层面应作出适当的政策回应。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之上的中俄两国,走出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合作的相处之道,成为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大国间发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对此,中俄两国还需进一步加深相互信任和理解,通过人文交流夯实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政治基础和民意基础;推进双边各领域务实合作,助力两国实现各自发展振兴目标;进一步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原则基础上,推动...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化及其一系列影响使得南海周边部分国家的海岸线倒退,岛礁面临被淹没的威胁,这将会使沿海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等海域的范围改变。南海海域已存在海洋权益矛盾和海权争端,加之气候变化这一变量因素,局势将会更为复杂与严峻。“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建立共同发展战略的新举措,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应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逐步实现共赢。本文将阐述气候变化对南海海域及周边国家的影响,梳理该区域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进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