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天国信奉拜上帝教,其教义直接取材于梁发的《劝世良言》,在神学理论上比较接近原始基督教。洪秀全根据中国情况和农民战争的政治需要,对它进行了一番改造。他把基督教的平等博爱观,化为官兵互爱及经济上的平等思想,把宗教狂热化为农民的革命欲求;把宗教戒律仪式,改造为严格的纪律。这种对基督教的利用与改造,在太平天国前期,对发  相似文献   

2.
马华  李庆召 《求索》2011,(2):90-92
亨廷顿在《第三波》中提到一种文化制度可能成为民主的阻碍,或者说是多种文化不支持民主,他在《文明的冲突》中甚至认为"在实践上,儒教或受儒教影响的社会不适合民主。"耸人听闻的断言伊斯兰教、儒教与民主是难以搭配的。但随着第三波潮流的波及东亚一些儒教影响下的国家或是改造传统信仰实现了文化与民主的对接。非西方文化因素似乎已经不再是民主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障碍。深受儒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政治文化中是否存有民主的思想?传统政治文化是否能够成功的实现转型促进民主发展?构建中国民主的可能性道路如何?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的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它记载了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跨度达五百多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社会生活诸方面的重要史实。全书21篇,每篇的“对者”、“论者”、“谏者”、“教者”,纵谈历史,横览天下,着眼现实,预示未来,充斥着不少内涵深刻、昭启后人的劝世良言。  相似文献   

4.
顾友仁 《前沿》2009,(3):174-177
玄学是我国近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称谓。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玄学派因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现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而受到严厉批判。然而,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也随着人们对于中华文化的弘扬而获得新的发展机缘。  相似文献   

5.
老舍早期小说的文化观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老舍早期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的解析,指出老舍是在东西方文化对比的基础上,介入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老舍的这种文化观照的视角实质上是一种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既有批判、又融合着认同的文化温和主义,而这种态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格格不久,仅以它那种无论男女老少、长幼等卑都同在一个教堂里顶礼膜拜,加上耶稣受难的裸体十字架,以及圣母玛利亚半担阳的画像,就足以使少见多怪的人们膛目结舌,使封建卫道士掩面痛泣声既然如此,为什么受基督教义影响而创立的拜上帝会,能够被洪秀全、冯云山用来发动和组织农民起义?这是由于洪秀全、冯云山所建立的“拜上帝会”,宗教上虽然渊源于西方,但已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大大中国化了,从而适应了中国人民特别是下层人民。太平天国怎样将基督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中国化的?基督…  相似文献   

7.
起国庆 《今日民族》2003,(11):10-11
金秋十月,大西洋彼岸的法国巴黎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中法历史上首次最大规模的文化交流活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年启开帷幕。《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服饰展演、《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和《走近中国———中国当代生活艺术展》,令巴黎流光溢彩。法国巴黎中国文化年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交响主题,在这三大主题之下,中国将以法国首都巴黎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一系列别具风格的文化交流活动,向法国等西方公众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和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艺术,以…  相似文献   

8.
刘慧英女士的著述《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文学中男权意识的批判》,就中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史而言,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开始本土实践的重要成果之一;而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对它的特殊感情在于它是最早接触到的女性主义启蒙读物。10年之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9.
梁漱溟是五四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启蒙思想家,其《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中国启蒙运动的传世之作,其富有原创性的中西印文化比较理论,集晚清以降启蒙运动中西文化论之大成。梁漱溟的比较文化理论,表征着五四启蒙运动之一种辩证的批判思维。一方面,他以现代性批判传统,肯认第一路向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及其科学、民主和工业化等现代文明成果,承认中国在第一路向上现代化的失败,批判古典中国的专制主义、家族主义、三纲礼教,并坚持中国必须进行第一路向现代化的补课;另一方面,他又以传统批判现代性,以孔子"仁"的人生哲学会通柏格森、倭铿等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批判西方现代性之工具理性膨胀、生命偏枯、精神空虚、天人对立的深刻困境,并预言世界未来文化将是以孔子人生哲学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之复兴。这种中国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双向批判的辩证批判思维,具有中国启蒙运动集大成之理论气象,并表征着一种现代中国的新启蒙思想。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沿着商品-时间的空间化-物化意识这样一个路径来展开对物化现象的现代性批判,特别是对物化造成的“时间的空间化”问题的批判在本质上形成了他对现代性批判的原则———抽象化、形式化和合理化。这一原则揭穿了资本在现代社会取得统治地位的秘密在于抽象劳动的普遍化。因此,《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现代性批判的原则的价值向度和当代意义就体现为:本质地呈现了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批判的维度;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12.
贺彦凤 《求索》2013,(1):58-60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它在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启蒙精神实际上是传统的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从而产生的工具理性主义或技术理性主义,这种工具理性构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精神的主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精神或工具理性进行了批判,我们可以从《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中得到启示,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西方文学的价值系统被视为优越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性",现代西方被等同于在时间维度上领先的"新",古典中国被等同于在历史进程中滞后的"旧", 片面的追新逐异隐藏着割裂汉语文学传统的危险,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就成了缺乏对西方话语进行辨析与批判的唯西方化.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深入传统内部清理并反思传统,而一些当代作家却因为对传统的无知而抛弃传统,以至于试图通过生硬的文化嫁接将西方传统当成自己的文化根基.让人纳闷的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什么总是有人理所当然地把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当成水火不容的东西,甚至心安理得地认为割裂传统是"现代化"的必要代价.  相似文献   

14.
对西方保守派“中国威胁论”的批评萧功秦四年以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在该文中,他提出了一个语惊四座的论点,即在冷战结束以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正在联合起来,并将对西方的价值、利益与权力...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这场运动不但沉重打击了满清封建王朝,而且还猛烈批判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其核心是儒学),谱写了自己的文化篇章。 一、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既矛盾冲突又渗透融合,是太平天国文化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用大炮和鸦片轰开中国大门,西方文化(自然包括基督教文化)也开始传入中国,并对中国文化形成挑战之势。作为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作出了积极回应的中国农民阶级中先进人士第  相似文献   

16.
王平 《理论月刊》2003,(10):32-34
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文化凭借其政治、经济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儒家传统为底蕴的中国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冲击和挑战。在批判西方文化中心论及其文化霸权的扩张的同时,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17.
由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丛书》终于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在千禧之年奉读这套别开生面的伦理学新著 ,心情怡然 ,想谈点感想。这套丛书由三本专著组成 ,它们是《成人与成圣———儒家伦理道德精粹》、《自然与道德———道家伦理道德精粹》、《无我与湟———佛家伦理道德精粹》 ,分别对儒、道、佛三家的伦理道德思想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讨。这是国家社科规划课题———“中国传统伦理的当代价值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我们觉得这套丛书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都堪称上乘。其突出的特点有四个方…  相似文献   

18.
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虽早有“文化”和“文明”的词汇 ,但实指内容与现代文化学内涵是不同的 )。资本主义对封建传统的批判 ,使人们涉及文化领域 ,那时为了批判西方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 ,启蒙思想家甚至从中国儒学中寻找武器。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同步 ,殖民主义者的触角也伸向全世界。这对文化学和文化理论本身 ,至少产生了两个后果 :一方面 ,文化学者开拓了眼界 ,从亚洲、非洲、美洲、澳洲获取的大量人类学资料 ,使他们能从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中考察人类文明的起源、形态、与周边环境关系以及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19.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郑祖铤西方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516年出版的莫尔的《乌托邦》。中国空想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至今尚未定论。国内诸多论著在论及中国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时,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都承认洪秀全的《天朝田亩制度》、康有为...  相似文献   

20.
坚持批判继承和超越创新的统一———学习邓小平理论,正确对待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唐凯麟一在当代中国,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关系问题,而问题的实质是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的问题。传统伦理道德文化,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