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家     
佚名 《新湘评论》2014,(10):54-55
什么是夫妻?相爱一辈子,争吵一辈子,忍耐一辈子,这就是夫妻。什么是家?家是夫妻共同经营的,编织着梦和苦辣酸甜的窝。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婚姻学家说家是风雨相依的两人世界。究竟什么是家呢,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思考的问题。那么先让我们来口斤一个故事吧。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地,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     
《廉政瞭望》2013,(15):5-5
一个家族的历史,也是一个国家历史的缩影;一个家族的沉浮史,也是一个国家的曲折复兴之路。少年强,则中国强。国与家,都需要后代来承接我们的梦想。家训,既是思想遗产,又是行为力传递。它告诉我们如何坚韧又勤奋,如何宽容又智慧,以及如何自信地走我们的路。  相似文献   

3.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人生是一艘漂泊的船,家永远是避风的港湾。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离不开家庭这个温馨的港湾。 然而环顾现实,在有的人眼里,家是旅馆,是一个能够遮风挡雨吃饭睡觉尽情放松的地方;在有的人眼里,家是娱乐馆,是一个可以喝酒聊天唱歌交友尽情享受的地方;在有的人眼里,家是赌馆,是一个方便打麻将“斗地主”尽情消遣的地方……但是,在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伍笛笛的眼里,家是学习的乐园;在下岗职工尹国平的眼里,家是他事业的新起点;在农妇周碧的眼里,家是她走向成功的学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我无意指责那些把家庭当作旅馆、娱乐馆甚至赌馆的人,我只是想小声地提醒您:当我们在家里尽情放松、尽情享受、尽情消遣的时候,别忘了,家,还可以成为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4.
春节前夕,儿子参加电力系统业余演出队,每天一进家就喊腰酸腿疼。我们抚摸着他胳膊上、膝盖上的伤痕,心里别有一番滋味。女儿远在千里之外,跟前就这么一个儿子,别看他人高马大,又新婚燕尔,我们还像孩童时代那样呵护着他。每逢此时,老伴总是给儿子开开“小灶”,我在边上不失时机地上上“政治课”。说着说着,儿媳妇笑嘻嘻地进家啦。她是  相似文献   

5.
正家,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家,是我们累了想要歇脚的地方;家,是我们无怨无悔为之奋斗的地方。每天,从家到单位,再从单位到家,两点一线的生活,如同钟摆,周而复始。潜移默化中,家和单位的界限开始模糊,不知何时起,我们工作的地方——电厂的集控室,成了我们另外的一个家。其实,这个"家",家的味道无处不在。有冰箱,有洗衣机,有微  相似文献   

6.
天晴 《当代党员》2015,(7):65-65
出差外地,在好友家留宿。发现她有一个细心却唠叨的婆婆,她却与其相处甚好。那天,我们在大排档吃了夜宵,肚皮溜圆地回家。好友拿出两盒鲜奶,递给我一盒。  相似文献   

7.
如今,自行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交通工具了,它们款式别致、色彩艳丽、展现个性,既方便人们出行,又给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每每看到自行车从眼前晃过,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伴随我们一家人走过几十年不平凡岁月的那几辆老旧的自行车。我的家在腾格里沙漠边缘上的一个小村里,几年前,我们家盖起了几间砖房。走进院  相似文献   

8.
星期天一家人聚聚,这在我们家已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到此时,我们一家11口人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谈谈天,说说地,打打牌,合合美美,好不悠闲自在。唯有婆婆老是坐不下来,她忙前忙后,张落着做饭,一般情况下都是婆婆下厨,我们当帮手,偶尔我们做饭,婆婆一会嘱咐我们放  相似文献   

9.
<正>家,多么温暖的名字。家里有疼爱你、呵护你、养育你的亲人。家是你吹了风、淋了雨、受了委屈疗伤的地方。这样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它、不守护它。爱家,我们义无反顾。曾经我以为,让我奋不顾身爱着的,是那个有着爸爸妈妈、兄弟姐妹的家。直到2005年,机缘巧合让我从塔城来到了一六六团,那个曾经满目苍凉,道路泥泞,黄沙漫天的团场。看到这一幕,我满眼嫌弃。那时候的我,是多么地怀念我的家,我的那个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西城区德外裕中西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住在5号楼10层的一对年轻的新婚夫妇打开自动洗衣机的水龙头洗衣物后便外出了,没想到自来水龙头的皮管脱落,导致水从10层一直灌到5层。有的家名贵的地毯被泡,有的家电视音响进水……夫妻俩接到居委会的电话就急巴巴地往家跑,关上水龙头就挨门挨户去道歉,并主动提出赔偿问题,但没有一家接受。有的说:“嗨,赔偿就见外了,一个楼里住着,谁没个闪失”一些年纪大的邻居还主动向他们介绍生活常识。夫妻俩感动地说:“我们楼的邻居真好,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后我们要多为别人着想。”…  相似文献   

11.
“鲁队长,谢谢你们为我们两家解开了18年的大疙瘩。没有下访工作队,我家无宁日啊!”一个中年农民神情激动地把一面写着“不怕山高路远,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送到眉山市东坡区下访工作队队长鲁斌手中。  相似文献   

12.
    
正据说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是没有家的,他的栖身之处就是一个废旧的木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喝水的杯子。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牧童在溪边用手捧水喝,于是就把杯子也扔掉了:原来我还有一件多余的东西。犬儒学派所倡导的苦行,究竟可以让人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我们鲜有体会,也缺乏切身体会的勇气,但弃绝一切文明如第欧根尼,确乎只需要一个废旧的木桶,即可在红尘中打滚儿。在由衷地表达钦佩与叹服的同时,我们也不妨适当地关注一下第欧根尼能够如此洒脱的前提,至  相似文献   

13.
“你的家,我的家,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谁不爱咱小家,谁都更爱这大家,美了好家园,甜了家常话,同建一个家,乐了千万家。”这是兰州市七里河区下西园社区群众自创的社区之歌。在采访期间,无论是在传统社区, 还是在新兴住宅小区,我们总能感受到一种魅力,一种和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农科所可给我帮了大忙了,没有你们,我们家要致富还早着呢”。一个早春的下午,在海淀区苏家坨镇用家巷村,村民全福财站在自己草莓大棚前,感激地对一早赶来服务的海淀区农委农科所党支部书记李海东说。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有企业的职工,致富靠什么?通过我们雪莲公司近年来迅速发展壮大,知名度由北京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公司职工收入翻番增长的现实,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要致富靠“一职”。公司应该有能力使职工心想“一职”、身为“一职”、功在“一职”。数年前我们是全国唯一能生产羊绒衫的全能公司,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全国已涌现出200多家与我们功能相同的公司,仅北京就有40来家。作为一个老公司、名牌公司,既有优势也有难处,在竞争对手如林的情况下,既要面临原料竞争和市场竞争,又要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6.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  相似文献   

17.
浅谈党风与家风郭发定党风与家风,这本是两码事。但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的国家中,党风与政风,党风与民风,党风与家风,都不同程度地互相牵连、互相影响。从现实的情况看,党风是家风的指南,家风是党风的窗口;党风正,可以促进家风正;家风正...  相似文献   

18.
正我叫程铭(随母姓),1935年12月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祖父张国瑞是清末秀才,在重庆市区会仙桥开了一家银楼。父亲张子和,曾就读燕京大学,专修经济,毕业后继承家业,负责江浙等地的业务。家里经营有方,银楼自然生意兴旺,当年我们家的房子是一栋3层建筑,两楼一底,约300多平方米。底楼是店铺,二楼住着我们一家三代,三楼则住着雇工。抗战爆发后,重庆频繁遭日机轰炸,但在1941年7月以前,我们家损失不大,为此,祖母天  相似文献   

19.
和朋友看一档节目,主持人邀请两位嘉宾就如何帮助消费者甄别楼盘进行分析。一位嘉宾是某科研院研究员,口若悬河地谈市场的供求关系、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但大而化之,一个又一个概念更是弄得我们一头雾水;另一位是房地产从业者,贴近生活、有条有理、娓娓道来,让我们受益不少。"又一位‘草根’逆袭了‘砖家’",朋友笑称。朋友  相似文献   

20.
《湘潮》1991,(6)
毛岸青不知去向,警卫员们急得团团转,毛泽东却不慌不忙地说:去李立三同志家找找看毛岸青来到双清别墅后,我经常同他在一起,时间长了,我们之间也就熟悉起来,相互之间无拘无束。我问毛岸青:“你亲妈妈牺牲了,现在这两个妈妈(即贺子珍和江青),哪一个好?”毛岸青很动感情地说:“我贺妈妈好!我和哥哥到了苏联以后,贺妈妈一面工作,一面供给我们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