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不久,一位医务工作 者说起自己的老师丁 秀兰大夫时,不禁潸然泪下。她说,丁大夫的学问、人品令所有的学生钦佩;医术、医德让所有的患者信赖。丁大夫在非典一线以身殉职后,人民医院门外的隔离绳上扎上了许多白花,那是学生们、患者们和许多素昧平生的人们表达的敬意和哀思。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4,(3)
我曾三访报道王德龙大夫。第一次是在1988年夏天,那时王大夫花去7年时间,研制的治疗中晚癌特效药——中华普陀膏启用不久,但有66位病人已见卓效,在如今每年死于癌症1000多万人的世界上,此消息经中国新闻社发出后,当时立见各国30多家报刊选用了。第二次是在1990年夏天,王德龙大夫发明的普陀膏经过专家鉴定,认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再次向国内外作了报  相似文献   

3.
孟子认为,“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意思是说:天子能够向天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把天下给他;诸侯能够向天子推荐人,却不能强迫天子把诸侯之位给人;大夫能够向诸侯推荐人,却不能强迫诸侯把大夫之位给人。那么天子之位、诸侯之位、大夫之位应该由谁给呢?孟子认为,应当由“天”说了算,天喜欢谁就给谁,天意不可违。天虽然不说话,但天会“以行与事示之”,会告诉你应当用谁。  相似文献   

4.
百里奚其人其事与其故里曾宪波百里奚是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政治家,是“春秋五霸”的一位霸主——秦穆公的辅政大夫。他生于南阳并在南阳生活过一段时间,但对秦国的历史乃至秦穆公称霸产生了积极影响,是深受泰国老百姓爱戴的贤明大夫。百里奚辅佐秦穆公七年,秦国大治,...  相似文献   

5.
《友声》2003,(2)
60年前的12月9日,一位年轻的印度大夫为支持中国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德瓦卡纳特·柯棣华大夫。 1938年,处在争取民族独立艰苦斗争中的印度人民,不顾自己的困难,由国大党派出了一支5人医疗队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柯棣华大夫  相似文献   

6.
吴启钊 《两岸关系》2014,(12):39-40
<正>王大夫一条根是金门一条根的开山鼻祖,已有160年历史,是台湾唯一一家一条根百年老店。不管你是否去过金门,你一定听说过一条根。而到金门观光旅游的旅客,王大夫一条根都是首选特产。逐渐地,王大夫一条根成了金门文化的窗口。现任金门王大夫一条根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顺是王家长子。他秉承王大夫一条根深厚的百年文化底蕴,凭着自己脚踏实地、好学勤奋的精神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传承着王大夫一条根的百年品牌文化,弘扬王大夫一条根企业精神,服务桑梓,造福百姓。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东郊一所简朴的居室中住着一位老人,他就是被人誉为“神针王”的王修身大夫。数年来不知有多少台湾同胞飞过台湾海峡,到北京这个诊所求医治病,也不知有多少台胞因此而成了王老的朋友王修身大夫年过花甲,祖辈是清宫御医。他8岁随祖父学医,熟通医理,精通经络穴位。祖父手把手教他进外。王大夫常以自身做实验,深得满医针灸之精华。数十年来,他的诊所接待了几十万人次中外各类病人。《人民日报》《健康报》、《中国人才报》、《望》海外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新闻单位均报道过他的成果及事迹。他曾被美…  相似文献   

8.
备课卡片     
一个“个体康复诊所”银志满1981年入伍后,参加了军地两用人才培训,1987年退伍回乡后,办起了“个体康复诊所”。他看病认真,而且不论白天黑夜,什么时候有病人他就什么时候“上班”。他家乡附近有个小煤矿,不仅乡亲们找他看病,矿上的工人也找他看病。工人们说:“矿上医院下班不看病,休息日不看病,这里看病很方便。”银大夫的小诊所天天聚满候诊的病人。如果有病人来不了,他就不管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随叫随到,在病人家中坚持每天为病人打针、输液,他还从不收挂号费、出诊费。一位老农右眼瞎了好几年,银大夫精心钻研有关资料,设计手术方案,就在这10平米的小小诊所,为他做了手术。这位老农感激地说:“现在我看东西清清亮亮,银大夫的医术真高明。”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银志满为6个乡、50个自然村的群  相似文献   

9.
在美丽富饶的江海平原,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闪耀了1590多年,她的名字叫如皋。据史书记载,如皋的由来,是有位姓贾的大夫曾来到此地打野鸡消闲,“如”者往也,“皋”者水边高地也。后人便把贾大夫“射雉”的地方称之为“如皋港”,把港侧的村庄称之为“如皋村”。1991年6月,公元411年就已经正式建县的如皋,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如皋的美貌日益凸现。  相似文献   

10.
笔者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位教师,1993年曾在青岛市四方公安分局嘉兴路派出所工作过一年,对那里的工作和生活有一点粗浅的了解和感受,至今让我难以忘怀。3月20日上午9点钟,我与小唐、小樊两位民警外出办案时,在一栋楼梯口旁,遇见两位煤气中毒的姑娘躺在地上,身旁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太太急得不知所措。我们二话没说就把两位姑娘送到市立医院。当我们把两位姑娘抬进急救室时,屋内的大夫用那“见多不惊”的态度问道:“干什么?”“中煤气的。”只见他手朝隔壁屋一挥,我们马上就领会了:在隔壁!于是搭起二人又往第二间屋…  相似文献   

11.
古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北京的东干医院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医院,可是却有很多港台海外人土慕名来京寻找这家不起眼的小医院,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位善治乳腺病,特别是乳腺癌的名医——栗励大夫。一位台湾妇女辗转找到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东平医院,坐在栗励大夫面前,她痛苦地诉说自己的病情:乳房胀硬、乳头剧痛、流淌脓水……跑遍了台湾岛内的各大医院,得到的答复都是:癌前期囊性乳腺病,必须迅速切除乳房,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失去乳房,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讲,是多么可怕的打击!在传媒上看到有关栗大夫治疗乳…  相似文献   

12.
在扶贫中体现人民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记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方绍明董书香我所认识的神经外科专家方绍明主任医师是一位几十年默默耕耘,为国内人民和港澳台同胞尽心服务的好大夫。1989年7月7日的《中国人口报》上刊登的一篇题为《在‘向钱看’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洋大夫,通过在北京的医疗实践,发现了许多中外就医治病的不同习惯,十分有趣,也值得医生和患者深思。特此推荐给读者。  相似文献   

14.
说起我与《前进论坛》的情和缘,那是发生在1997年的一个遇然巧合。那天我去了医院门诊耳鼻喉科找李大夫就诊,就诊完后刚好看到李大夫的桌子上有一本杂志,经允许后我便翻阅了杂志,我被杂志里的内容所吸引,我问了李大夫:“这是你们党的刊物,你是农工党员?”李大夫点了一下头。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1月22日,23集团军另一位副总司令兼21军军长唐式遵自重庆匆匆赶到前线。在离广德20里的誓节渡镇设立了前线指挥部,运筹帷幄广德、泗安阻击保卫战。  相似文献   

16.
一天,王大夫的診室進來了一位壯小伙子,他是一位運動員,幾分鍾前搞訓練拉傷了背部。從他瞼上的難色,可以看出他痛得不輕。王大夫邊詢問病情,邊攙扶病人俯卧於床上。只見他用幾個指頭在病人的患處点了幾下,待確診後,他讓病人作深呼吸,然後用右手手掌一側在痛點輕輕一擊,好了。病人的痛苦立刻消失,高兴地走了,整個過程不到三分鐘。 運動員走後,一位六十歲的老病號向我叙述起他的治病史。他叫傅象昇,腰部患病,左腿肌肉明顯萎縮,已經卧床三年,脊椎也成了‘S’形。一腿長一腿短,走路離不開雙拐。他去過幾家大醫院求治,還在其中的一所住了  相似文献   

17.
水利大夫     
大夫在古代是个官名,和现代人对医生的称呼无关。真要说有点关系,那也是在宋代以后,宋代的医官官阶有"大夫"一级。后来这称呼就渐渐流落民间,人们把救死扶伤的医生称为"大夫"了。我此时说的一个大夫,既是一个官"大夫",也是一个民"大夫"。只不过他这个"大夫"不是治病,而是治水。他就是曾任隋朝谏议大夫的黄鞠。谏议大夫这个官职,从秦代开始设立,专掌论议。不同的朝代根据自身的需要,可立可废,有点随心所欲的样子,完全取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07,(10):34-35
在辽阔的内蒙古杜尔伯特草原上,有一位善良质朴的蒙古族老阿妈都贵玛被人们广泛传颂着。她从小父母双亡,靠着自己的勤奋成为当地有名的妇产科大夫;自己终身未育,如今却是儿孙满堂;丈夫英年早逝,她依然用坚韧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几十年来,她用爱心和真情绘制了绚丽的人生。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准安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下属的银盾物业管理公司,活跃着一支年轻的军事化队伍,他们与物管公司一道服务于准安市区的机关、小区,为维护淮安社会稳定、共创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有着20名保安员的淮海花园保安队就是其中之一。淮海花园位于准安市商业区,是近年来准安市旧城改造新建的新型高档住宅区之一,有住宅楼40余幢,住户1200余户。2007年3月,淮安市保安服务总公司银盾物业管理公司承揽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北京后海边一个拾垃圾的老妇人,看到一个满头白发、隆鼻、深眼窝的外国老头时,立即走上前,“马大夫,马大夫,您看看我的手?”那个被称为马大夫的人,扶着她的手,戴上眼镜仔细地看了会儿,温和地说:“明天这个时候,你还在这里等我。”第二天老妇人如约而至,马大夫已经等在那里,他手里拿着药膏、纱布,还有一双手套,极其耐心地教老妇人如何涂药,如何用纱布包好,并嘱咐她一定要带手套。同年10月6日,马大夫去世的第三天,当他的家人准备去医院向遗体作最后的告别时,发现那位老太太跪在了家门口……为所有人看病,是马大夫坚守了一生的信念。马大夫的中文名是马海德,他的中国病人称他为“马大夫”,熟悉他的人叫他“马老”或是“老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