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从生命角度剖析李贺 ,其诗歌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生活价值、生命本体、生存状态等重大问题所持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在人生的选择、情感的宣泄、自然的慰藉和人世的关怀等几个方面 ,均表现出鲜活的生命特征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陶渊明的诗沿袭了魏晋诗歌的古朴诗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他创造了中国诗歌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一种意韵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美。这一切的取得与陶渊明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分不开的,如果没有田园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这些广为传诵的田园诗,从而使他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奠定了不朽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诗人“自我”性格的表现,是《离骚》中很突出的一个方面。最早给《离骚》作传的淮南王刘安就指出了这一点:“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见,他十分佩服《离骚》中所表现的诗人这种高洁的志趣和倔强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寻找陌生——论韩愈的诗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气象之后,诗歌的发展有难以为继之感,中唐以后诗人的一个共同趋向是求变,而韩愈为其中雄杰。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所谓“陌生化”原理,韩诗擅用“独特生新的词语”、“奇拗激越的音节”、“异乎寻常的形象”以及“以文为诗”的手法,使其诗摆脱盛唐的羁绊,并为宋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诗人玉屑》一书中说过:“作诗在于炼字。”这真是经验之谈。比如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闹”字,就用得极妙。“春意”本是个抽象的概念,现在用个“闹”字,“春意”不仅活了,而且形象生动。这就是炼字的好处。倘若把“红杏枝头春意闹”改为“红杏枝头春意到”,诗意就平淡如水了。想不到今天的某些贪官污吏,写起文章,讲起话来,也很注意炼字。比如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张昆桐,在表决心、抒豪情时,文思泉涌,佳句迭出,你不能不佩服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在他的前任曾锦城落入法网后,张昆桐走马上任。为接受前任的教训,他立即给省委写下…  相似文献   

6.
代言体诗是指“代人(物)立言”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以他人(物)的身份和口吻代之言事抒情,有时还表达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关于代言体诗的内涵,许多学者有过不同的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加以考察,对其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在《草叶集》结尾的《再见》中说:“这不是书本,谁接触它就是接触一个人。”从诗人的创作经历和作品内容来看,接触这“一个人”便是接触了诗人的两个“自我”:一个是具体的现实的真实的诗人惠特曼;另一个是抽象的理想的虚构的诗歌主人公惠特曼,即诗人的“创造性自我”。两个“自我”的对话和融合,既唱出了诗人之声,时代、民族之声,又唱出了超时代、超民族之声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香港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为爱女买新车惹起了不小的风波。大概由于喜添千金高兴的昏了头,忙中出错,他被指控在增加汽车登记税前“突击”买车,是为了“避税”。尽管他向公众一再道歉,并提出辞职,还是受到了舆论的强烈指责,行政长官董建华也向梁锦松发出措辞相当严厉的函件,批评他在买车事件中的严重疏忽,违反《问责制主要官员守则》。梁锦松其后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接受行政长官对其作出的正式批评,并向市民致歉。梁锦松这事,其实可大可小。说其小,也确实是小事一桩,因为他不是偷税、漏税,而只是避税,严格地说,避税并不违法,甚至是一种合理…  相似文献   

9.
“知青作家”对于他们“革”中的“知青”身份有着强烈认同,而对作为“知青”前身的“红卫兵”身份却着意回避,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在刻意“剥离”其历史身份中的“革命”内涵,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历史反思的巨大局限,这一状况,与意识形态,历史转型以及他们的个人生命周期和身份认同历史均有重大关联。“知青作家”只有“正视”并且深刻反思其早期的“革命”身份,才能为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身份形象和话语体系的重建确立一个有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有感于“宜嘉静理”张正华近读唐代诗人兼政治家白居易的短文《丁为郡案》。文中讲某郡守到县里巡行,办理一桩亲兄弟之间争夺田产的案件时,闭阁思考为官者教化失职之过,以此教育骨肉兄弟礼让不争,有人则指控他断狱怠慢,不理讼案。白居易却赞扬郡守的办案作法:“宜嘉...  相似文献   

11.
论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与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倡导的“风骨”、“风雅”、“兴寄”等诗歌革新主张,是彻底清除齐梁绮靡轻艳诗风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使唐代诗歌走上一条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干预政治、关心民瘼的健康发展的道路。但其侧重点是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因而存在着忽视诗歌形式美的倾向。陈子昂的诗歌创作正是在这种主张的指导下进行的。他的诗歌创作大大开拓了诗歌的表现领域,成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先驱。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有时只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而写诗,因而他的许多作品缺少精美的艺术形式和感人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2.
法式善是乾嘉时期秉承唐代王孟诗风的重要诗人。乾隆盛世的诗学导向和淡泊的个性,成就了法式善以清雅见长的诗风。他在致力于对唐代王孟一派的摹写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师法杜甫、白居易和晚唐诗风的诗歌倾向。正因为如此,在他那些熔铸着人生际遇、人文关怀和审美趣味的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他在追踪王孟一派时,襟怀颇为包容,表现出了在唐诗影响下创作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正是法式善作为清代诗人的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江瀚 《江淮法治》2014,(10):55-55
正曾荣获1956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西班牙诗人胡安·拉蒙·希梅内斯,以其代表着"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抒情诗而闻名于世,甚至被称为"作家中的作家,诗人中的诗人"。在他看来,诗歌既是获取知识的永恒源泉,也是对世间万物认知的最佳方法,他希望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够感知到整个世界。其实,被他诗人光环所  相似文献   

14.
公款吃喝,群众反映强烈,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然而,对一些人来说,公款吃喝就像臭豆腐,闻之臭,而食之香。因此,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公款吃喝时起时伏,屡禁不止。公款吃喝表现在嘴上,而病源却在“心”里。要治嘴,贵在治“心”。心贪则生偏见。有人认为,吃吃喝喝既没有装错兜,又没有上错床,是小事,不算事。有人认为,不吃不喝办不成事。如果说吃喝是小事,百姓就不会嘲讽某些干部:半天工作半天醉,那有时间工作和开会,这样的公仆真不配。民,犹水也,可载舟亦可覆舟。群众反感,百姓指责,能谓之小事吗?如果说不吃不喝…  相似文献   

15.
散漫的服刑态度 2016年9月1日,我所在的监区新调入4名外省籍临押服刑人员.民警按照法定程序,对他们进行了搜身、谈话、摸排等各项工作.4人中一个名叫王青的上海籍服刑人员被分到我管理的班组中.在被搜身过程中,他提出要求:“警官,我腰不好,我要睡下铺,您帮我解决一下.”长期从事监管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他很可能是“刺儿头”.我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告诉他:“按照事先安排,你先睡到上铺去,有机会再给你调整.”听罢,王青眼中流露出强烈的不满.直觉和经验告诉我,他还会找机会继续“表现”自己.接下来,王青的表现印证了我的推测.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只要一提到“卖光市长”和“情妇经济”这两个新潮名词,人们立马就会想到原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戴松林。尽管戴松林的落马已经是一年前的事情了,可至今仍余波未平,案情扑朔迷离。为捞敛钱财,戴松林不惜将该市的国企几乎卖光;为搞政绩形象工程,他不顾部下好言相劝,越权插手工程,从而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万元;为风流快活,寻求刺激,他竟然包养多个情妇,还让受到他特别关照的企业老总为其情妇送钱送物。在这位副市长的带动、感召和积极响应下,该市却出现了奇特的“情妇经济”现象,而且生意也越发红火……2006年5月上旬,记…  相似文献   

17.
王译 《人民检察》2021,(4):70-71
在自诉犯罪中,网络诽镑行为可构成“告诉才处理”的“诽谤罪”或者“侮辱罪”。2020年8月,浙江省杭州市公民郎某、何某通过编造虚假网络信息,将谷某取快递的行为描绘成“出轨女”的形象并在网络平台上大肆传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同年12月14日,法院受理了谷某的自诉。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的党政官员甚至于全国的党政官员中,李风臣是个知名度较高的人物:他的知名度,不仅仅在于他的“政绩卓著”。更在于他的“多才多艺”。他喜爱写诗。是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有关部门却发现。这名“县官诗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官。  相似文献   

19.
头戴国徽、肩扛天平的法官代表着正义与法律。而法官败类李世相却用手中掌握的经济“生杀大权”,贪赃枉法、索贿受贿。严重败坏法官形象。 这样的“庭长”,难道不应该让他早点“破产”吗?  相似文献   

20.
处中唐之世,受崇尚主观的佛、道二教影响,受追求瘦硬的审美风尚濡染,受皎然主变诗学观的启发,孟郊诗表现出崇主观、尚瘦硬、求理致的新变取向。其"崇主观",主要表现在诗歌意象的创造,从"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的认识出发,孟郊构拟了山水组诗以及与韩愈联句中的奇崛意象,奠定了"韩孟诗派"的险怪基调。其"尚瘦硬",主要表现在锤炼狠重有力的字眼,选用质地坚硬的物象和采用奇险斩截的形式。其"求理致",主要表现为借象明理、以情驭理和语参道佛。孟郊诗的新变取向,已开宋诗之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