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 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陈独秀的这首诗,是他独特个性的真实写照.他一生在政治斗争中搏击,雄辩滔滔,轰轰烈烈,可是,最终却孤芳自赏,形单影只.晚年,他僻居四川江津时,已是布衣蔬食,贫病交加.昔日的"不羁之马",虽已是"气尽途绝,行同凡马踣",但是,这个倔强的老人依然是特立独行,倜傥不羁,穷当益坚,至死不变.  相似文献   

2.
国民运动陈独秀对实现民主路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追求民主的思想历程中,陈独秀目睹了戊戌维新的流产、辛亥革命以后的军阀政治使得专制依然渗透在民国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陈独秀在思想和行动上选择了截然不同的路径,即通过国民运动来推翻专制、实现民主。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中国大学诞辰100周年。100年前,孙中山在经历辛亥革命后.深刻认识到“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  相似文献   

4.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是个心力交瘁、疾病缠身的老人。当北大向他发出蔡元培纪念文章征集函时,他立即抱病撰写《蔡子民先生逝世后感言》,深情地回忆起他二人近40年的交往,并抒发“四十年来社会政治之感触”。相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挟着血雨腥风,踉踉跄跄走到20世纪,已如强弩之末,气数将尽。但是,蔡元培与陈独秀作为晚清封建社会的读书人,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代“臣民”,他们与封建主义的决绝也决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夜,伴着历史的阵痛,他们注定要经历一…  相似文献   

5.
方宁 《党史博采》2011,(5):19-21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满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千年帝制在瞬间轰然崩塌。辛亥革命的爆发为近代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开辟了重要道路,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虽然没有亲身参与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丰争,但也积极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做出了自身5虫特的贡献。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进行深刻的思索和反思,决心从思想文化的启蒙入手,掀起新文化运动的征飙。开始了文化革新和思想启蒙之路.  相似文献   

6.
7.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一个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拥有正确的群众观。辛亥革命前后,虽然陈独秀较早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革命中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其自身的局限,他始终没能形成正确的群众观,直到五四运动后,陈独秀才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本文试对中共一大以前陈独秀的群众观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8.
张家康 《世纪桥》2000,(2):55-57
1921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五次代表大会,陈独秀相继当选为书记、委员长、总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袖,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踏上了开天辟地、继往开来的艰难历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因故不能出席这次代表大会,陈独秀让陈公博带来他致会议的信件。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也参加了会议。张国焘宣读了陈独秀致大会的信。信中说广东教务繁冗,实在难以抽身参加会议,自己虽已提出辞呈,但是目前尚未批准,望与会代表…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之前,西方民主主义是陈独秀政治思想的主流。五四运动后期,陈独秀开始对西方民主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而实现了从民主主义者向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李俊主 《世纪桥》2009,(4):56-58
陈独秀的一生有着太多的传奇。无论是政治生涯的坎坷曲折,还是感情世界的缠绵裂变,都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政治生涯,自有历史作出是非评判;他的感情世界,也有梳整爬理的必要。陈独秀的婚姻历经四次情变,私生活肯定是不严肃的。但从他与四位妻子的悲欢离合中,多少也可窥见其复杂人生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历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五四运动总司令、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主要的领军人物,近二十多年来,对他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成为新时期中国现代史研究的一个重镇.  相似文献   

12.
关威 《广东党史》2013,(4):36-38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闯将。他在宣传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变革有深刻的思考。陈独秀从反对封建伦理纲常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社会妇女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妇女解放的主张,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后,陈独秀与其他社会主义先驱者一道,提出妇女解放必须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思想,发起了新民主主义妇女运动,将妇女解放推向更高的层次,对于中国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劲帆  树新 《党史纵横》2000,(3):23-24
他们曾为创建中国共产党而共同奋斗,却又因不同的原因都被开除了党籍。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这块闭塞、落后、屈辱的神州大地上,爆发了一切反对封建专制、追求科学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一时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诸路英雄中,陈独秀,这位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主编,被公认为这场运动的领袖。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自蔡元培先生出任校长以来,在他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集聚了一大批新派人物。1917年夏天,北大校园内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的青年,两撒胡须、不修边幅,整…  相似文献   

14.
马惊涛 《世纪桥》2000,(6):60-62
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又有着种种是非的历史人物,陈独秀在中国现代史的舞台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人物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与研究也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在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陈独秀的研究基本上沿袭共产国际对他的批判,一直没能有所突破;进入八十年代后,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由于各种人为禁锢的解除,史学界对陈独秀研究的思维更加多样、视角更为广阔、途径更加宽泛,从而取得的成果也更加丰硕,对陈独秀的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本人才疏力浅,无法在宏观上对陈独秀进行整体的评判,只能挂一漏万,就我所知对一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这时,僻居四川江津的陈独秀也已经是心力交瘁、疾病缠身。"人生自古谁无死",一生历经磨难、出生入死,对待生命的终结,陈独秀早已有坦然面对的心态。但  相似文献   

16.
建党前陈独秀的政治思想观经历了五四运动前资产阶级革命观、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革命观、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三个演变时期。对陈独秀建党前政治思想观的演变进行研究,有利于在新时期更好地推进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17.
储天虎 《党史纵览》2010,(12):43-46
在中国近代史上.辛亥革命对陈独秀的影响可谓刻骨铭心,对辛亥革命成败经验教训的回味、思索.一直是陈独秀思考近代中国革命问题的一个基本切入点和参考系.因此.研究陈独秀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纷繁复杂的思想认识。学界关于“陈独秀与辛亥革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陈独秀晚年的艰难岁月里,有一个叫杨鹏升的忘年交对他帮助甚多。从1939年5月至1942年4月5日。陈独秀致杨鹏升的信函达40件之多;其间。杨鹏升3次接济陈独秀共计2300元.转交他人赠款亦3次,计2200元.并赠送信封及用笺。正是由于杨鹏升等人的真挚友情和无私援助,陈独秀才得已在维持生计之外,著书立说。  相似文献   

19.
陈政  陈曦 《理论与当代》2011,(10):15-18
辛亥革命犹如风驰电掣般地胜利了,又昙花一现似的失败了。农村和农民问题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历史教训。那么,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于农民问题和建立农村革命政权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究竟是怎样的呢?第一。多数革命党人,看不到农民的巨大力量和迫切的革命要求,因而也就不能依靠和领导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第三,离开政权的阶级构成以及它推行的政策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是革命的根本问题;第四,官僚士绅们夺走了革命党人在农村的广阔阵地,挖空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墙脚;第五,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民众、宣传群众。  相似文献   

20.
陈独秀在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首先体现在从五四运动到第一次大革命期间,他对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所作的贡献;其次体现在抗日战争期间,他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分析与反思.陈独秀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