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的农村发展战略是深 深扎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基 础上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的根本问题。由于建国后历次“左”的失误,到1978年底,中国广大农村,仍有几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这不能不引起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高度关注。邓小平复出以后,以其高瞻远瞩的目光考察了中国的现实国情,敏锐地抓住了农村问题这一关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重要环节,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提出了中国农村发展的大战略,从而为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及整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问题指明了正确…  相似文献   

2.
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重视农村农民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邓小平重视农村农民问题,从农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最终取得成就并影响全国。在伟大的变革中,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被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这个创造内涵丰富,形式独特,蕴含未来,既体现了当代农民锐意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又高奏了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它是农村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又一场带方向性的变革。这个改革引起世人关注。国外友人称中国…  相似文献   

3.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农村稳定与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突出地位。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他提出要“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积极性”,强调给亿万农民以实惠。我国农村改革所以成功,正是由于几亿农民掌握了生产自主权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亿万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努力调动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的南方谈话,和全面贯彻这次谈话精神的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在,进入这个新阶段已有五年之久,对有些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了。所谓改革进入新阶段,不仅是指改革的车轮重新有力地转动起来了,更主要的,是指我们的改革加深了一步,目标更加明确了。这就是,在认清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要从根本_〔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改革是革命性变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场革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人口思想初探宋杰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中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对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人口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宝库增添...  相似文献   

6.
一、“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为农村小康建设奠定了基础农村小康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主要位置,他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提出了“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小康建设提供了契机。早在1978年底,邓小平同志就力主改革要首先从农村开始,在他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党在农村实行搞活经济和开放的政策。19B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对内经济搞活首先从农村着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全面改革是全新的事业。这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革命和一般意义上的改革的全新事业有着自己的独特特点。深刻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对这场改革特点的本质揭示,对于顺利地推进改革是至关紧要的。革命性的变革是全面改革的根本特点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2页)这样对全面改革根本特点的概括,就是说:第一,这场改革的性质和方向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这场改革尽管在广度、力度上是极为…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历来主张从政治上观察问题、分析和判断形势。《邓小平文选》三卷中有许多关于政治的精彩论述。这些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内涵,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人民的根本利害 “政治,是国内外阶级斗争的大局,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邓小平文  相似文献   

9.
农村城市化是近现代世界 史上生产力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突出特征和根本标志。据统计,目前世界人口的城市化比率约为45%,也就是说,世界60亿人口中,有将近一半居住在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现代化进而我国的“三农”(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进步)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农村城市化这一战略任务的尽快完成。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当代化、中国化的集中体现,《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弘扬民主与科学精神的新简章.(一)贯穿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的民主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它具有原则性、务实性、过程性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是实现中国民主化和民主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原则性。要不要发展民主,要发展什么样的民主,这是民主化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对此,邓小平具有坚定的原则立场。这种原则立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把政治上发展民主,作为国内最重大的新政策之一。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聂磊  卢倩 《行政论坛》2003,(2):63-65
税制作为一项重要的资源配置制度,体现了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农村税费改革本身井不是单纯的“费改 税”或减轻农民经济负担问题,它的实质内容是国家、集体和农民利益关系的调整。现行的税费改革试点方案仍需要改进和 完善。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1,(50)
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各项工作,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任务。完成这项任务,无疑应当继续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一亿人口中有近九亿在农村。农民和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农民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3.
浅析邓小平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张志,吴维华,赵金兰邓小平关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是指导我国进行农村经济改革、引导农民奔小康的战略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9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入研究邓小平发展农村经济的思想,具有...  相似文献   

14.
改革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实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工程的强大动力系统。邓小平紧紧抓住我国社会的内部矛盾,全力探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动力,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发生了某种革命性的变革。这是一件大事,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扬弃、自我革命、自我完善和自发发展。邓小平所说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从来就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农村基层民主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突出表现就是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从1987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至今,全国已建立69万多个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一般地讲,她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邓小平为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说,邓小平理论也就是邓小平深厚的马列主义修养、高超的领导智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的结晶,学习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学习和研究邓小平是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就必须学习研究邓小平独特的思维方式,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研究改革开放过程中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发展。     邓小平的思…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深刻地总结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这个谈话,从客观基础上说,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全体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从主观因素上说,它又是邓小平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又一光辉成果.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精神,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倡导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重要谈话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社会发展观探析李永生社会发展问题始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社会发展观。我们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必须把深入把握其社...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不能基本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 ,就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在当前可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市民化三种途径实现。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 ,造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必须转变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怎样进行机构改革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机构改革的理论,特别是其关于机构改革方略的论述,对于更好地推进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一、从国情出发与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确定改革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避免“文化大革命”悲剧的重演,邓小平同志提出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权的领导方式,消除官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