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基本案情 案例一:犯罪嫌疑人王某与其妻子系某厂工人,因其妻在厂里长期从事繁重劳动,导致两次怀孕流产,为此王某多次找厂里领导反映情况,要求为其妻调换工作,每次都遭到厂里拒绝。王某之妻第三次怀孕后,王某再次找到厂领导,提出更换工作要求,再次遭到拒绝后,王某于某天手持菜刀,进到厂长办公室,将刀压在正在开会的一位副厂长赵某脖子上,对正在开会的厂  相似文献   

2.
不起诉标准中的犯罪情节轻微应该适用于所有犯罪,认定是否属于犯罪情节轻微时,应综合考虑犯罪的具体情节、相关司法解释及处罚的必要性。犯罪情节轻微与情节显著轻微的区分应考虑社会危害程度及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相对不起诉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处分权,检察机关应遵循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正确理解、充分运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视"三农"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轻微犯罪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因素.因此,应对农民轻微刑事犯罪进行研究,探索建立农民轻微刑事犯罪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以维护农村的稳定,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张政斌 《法制与社会》2011,(23):115-116
我国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结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主要表现在废除免予起诉,扩大了不起诉的种类。然而,由于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失误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偏差,历经几年的司法运作,该项制度日益呈现出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文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外国适用的经验做法比较,对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案例启示:醉驾犯罪的构罪要件明确具体,符合醉驾标准即构成犯罪。但司法实践中醉驾形式各异,危害性程度大小不一,醉驾一律入罪与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本质属性相悖,对某些特殊情境下的醉驾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社会危害不大的,可以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修正案(八)》关于醉驾以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正式实施后,对遏制酒后驾车和危险驾驶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明显  相似文献   

7.
刑法第30条、第31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据此,单位犯罪的案件所承受的刑罚只能科以罚金,而非主刑。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案件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如  相似文献   

8.
相对不起诉是检察机关对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犯罪嫌疑人,依法作出的不起诉处分。它表明了诉讼便宜主义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运用,确立了检察机关自由裁量的合理空间,贯彻了"非监禁化"的  相似文献   

9.
因为一项“附条件不起诉”的法律制度,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确有悔罪表现的未成年人被免予起诉。从此,他们在人生路上不会带着污点而前行。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以公通字(2002)第21号文件印发并从200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的规定》第9条第2款中规定:“对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财产、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的人,因犯罪情节轻微人民检察院不起诉、人民法院免  相似文献   

1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推进为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实践中,认罪认罚案件相对不起诉却存在整体偏低且适用不均衡的问题。总结北京市检察实践经验,可发现认罪认罚案件中相对不起诉适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明确、统一的适用标准。鉴于认罪认罚案件集中在危险驾驶罪、诈骗罪等7种常见罪名,应逐类研究这7类案件的相对不起诉适用标准。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时,综合考量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犯罪嫌疑人的人身危险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充分考虑相对不起诉是否有利于被不起诉人改过自新,是否符合公共利益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柳  田强 《经济与法》2003,(10):52-52
我国1996年刑诉法废除了“免予起诉”这一提法.设立了相对不起诉制度。由于该制度具有终止诉讼的程序效力,理论界仅将其作为保障人权措施来研究,忽略了对犯罪嫌疑人权益的保障。相对不起诉对犯罪嫌疑人真是百利而无一弊吗?犯罪嫌疑人对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是否应该拥有保留的权利呢?等等,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废止免予起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由检察机关裁量决定的酌定不起诉制度。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  相似文献   

14.
张莉 《中国检察官》2013,(11):53-56
自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为未成年人犯罪设立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成为争论焦点。作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一种新的类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给检察机关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相对不起诉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掌握适用附条件不起诉的对象、条件、程序等等,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一、起诉便宜主义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确立(一)起诉便宜主义思维下的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起诉便宜主义,是指对于有足够证据证明有犯罪  相似文献   

15.
马楠 《中国司法》2009,(11):101-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不起诉制度:“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相对不起诉权是指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在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前提下,检察机关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173条第2款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89条规定:"检察院对于犯罪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近三年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情况分析为视角,研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办理未成年人不起诉案件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取得了哪些良好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相对不起诉(又称酌定不起诉)是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是检察机关对案件作出的程序上的处分,体现了起诉便宜主义原则。从法律后果来讲,相对不起诉是将犯罪嫌疑人作无罪处理的决定[1]。但相对不起诉制度无论在立法上还是在适用上以及人们对该制度的认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失和问题,严重影响着相对不起诉制度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适用条件(一)如何具体把握"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很多同志认为,刑法中规定的法定刑期档位一般是三年、五年、七年或十年,刑法分则第四、五、六章规定的犯罪中,法定刑在一年以下的只有第252条侵犯公民通信自由罪和第322条偷越国(边)境罪,因此对  相似文献   

20.
[基本案情]甲某于2011年7月13日,利用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电脑黑客软件,远程控制被害人通讯店内的手机话费充值系统,并盗取该充值系统的登陆帐号和密码,后进入该系统往自己及朋友的游戏账号中充值1580元。经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甲某系1995年5月26日出生,其用来作案的软件是在网络上偶然发现的,窃取的款项都用来开通网络游戏的虚拟服务。甲父证明其性格老实,平时对其管教较严,除了沉迷于网络,无其他不良嗜好。案发后,犯罪嫌疑人甲某将赃款退回,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