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党的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具有鲜明的特色: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实现继承发展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阶段发展与系统发展的统一;指导军事斗争的伟大实践,实现理论发展与实践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张辉 《前沿》2012,(14):21-23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问题.胡锦涛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理论品质、社会理想、政治立场方面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在“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方面,强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3.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中国革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于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洁 《前沿》2008,(2):10-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断充实新的内容。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研究既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繁荣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学科本身进一步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西方学者利用网络技术作用否定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说明网络技术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我们应当面对的重要课题。网络技术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两重性,使马克思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机遇。要在概括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趋利除弊,扶正抑邪,不失时机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此后曾经历了三次高潮。在全党马克思主义教育过程中遇到了两大特殊问题——受教育者的特殊性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解决的最佳途径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统一的,统一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法,是做出科学决策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过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明晰事实,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统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传播主体,但以往的学者对其关注与讨论得较少。对社联学术史概况进行简要介绍,论述我国学者在社联的概况与组织运作、社联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社联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社联与中国社会问题论战、社联与哲学大众化运动这些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与论断,肯定前人对社联及其人物的看法,进而说明了研究缺陷与不足之处,揭示未来可以继续探讨的前沿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正是在不断定位每个时代的历史方位,解决时代突出矛盾,破解时代痼疾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课题,不断探索和解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四大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做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这是思想理论上成熟与先进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先决条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升中...  相似文献   

11.
论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 ,迫切需要明确今后百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为此 ,就要正确处理一系列的关系 :当做中国人民当代实践的指导思想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作学术去研究的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元性理解和对它的形态的多样性阐释 ,以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为历史前提去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东西方各种哲学为思想资源去发展马克思的哲学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继承、发扬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创新等。这是一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一元性本质的深刻发展和多样性学理的广泛阐发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需要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队伍 ,需要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作出重大理论创新的大哲学家的问世。  相似文献   

12.
苏礼和 《桂海论丛》2009,25(6):6-10
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现代化面临着如何认识社会发展动力、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认识发展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现代化是辩证的,中国化内含着现代化,中国化必须体现现代化,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现代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国外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政治理论家和学者在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家、本民族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其发展大致经历了缓慢发展、快速发展、遭受挫折和重新升温这四个阶段。近年来,国外掀起了"马克思主义热"的浪潮,其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批判以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绝对性的体现。目前,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已在我国学界达成普遍共识,它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完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把两者有机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基本经验。在这里,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全面地把握中国国情,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养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群众、指导实践,同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都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缺乏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和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概念,德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分化出了"寂寞的"学究派、"孤独的"正统派、"活跃的"创新派和"潇洒的"重建派四条路向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边缘化与复兴两德统一后,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已经退居政治舞台和学术舞台的边缘,这是不争的事实。1989年12月,原民主德国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SED)失去了执政党地位,并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PDS)。1990年以前,德国统一社会党有220万党员,更名后锐减至7、8万党员。1993  相似文献   

16.
深化和推动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需要深刻的理性反思与理论自觉。我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在取得了重要进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研究领域和边界的界划不够明确、研究方式的抽象化等瓶颈性问题。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时代语境下有机地统一起来,进一步彰显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问题意识与现实性品格,牢固树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中国立场,是新时期推进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必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论实事求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提炼和概括,它既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又内在地融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实事求是”体现了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与辩证方法的统一,体现了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也体现了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也是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推进而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以下简称<讲话>)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深入学习研究这一基本问题,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为什么它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化、民族化、时代化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结晶,具有共同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吸收了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试图解决共同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但同时由于视角、方法和路径的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同一历史进程中的这两种马克思主义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具有理论的必要性、现实的可能性和路径的有效性。在当下的中国,这种比较研究需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语境和现实语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基本范式,以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凸显出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世界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要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