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到城乡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吸纳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  相似文献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存在岗位供应不足、条件艰苦、创业艰难等问题,因此,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政府应大力开发基层岗位、改善农村工作条件;高校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培养农村急需的人才;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毕业生自身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困扰政府和社会的一大难题,与此同时,建设新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目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存在岗位供应不足、条件艰苦、创业艰难等问题,因此,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的渠道,政府应大力开发基层岗位、改善农村工作条件;高校深化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培养农村急需的人才;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创业;毕业生自身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3,(12):36-36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要落实现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二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三要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四要完善就业服务。各地可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适当支持。毕业生异地求职,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适当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六要促进就业公平。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民族、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鼓励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高质量的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一系列的表述说明,扩大就业,尤其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实现国家未来可持续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成为今后扩大就业的重要途径;对高校毕业生来说,如何通过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使他们能成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实践者,增强我国的创新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摆在高等教育面前一道不得不正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人社部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年我国力争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比例都有所提高,为此要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鼓励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7.
《求贤》2013,(8):50-50
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形势,为进一步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天津市人力社保局日前出台《关于做好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就业工作实践,通过巩固和加强现有的就业渠道、开展多样化办学模式、积极有效地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提高毕业生自的竞争力、鼓励毕业生创业等方面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尚需完善,就业市场建设还有待于整合,自主创业缺少培育孵化平台。促进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一要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建设,二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的力度,三要继续柘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四要继续深化吉林省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单海 《求贤》2011,(2):47-47
基于目前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家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结合本校实际认真贯彻,积极开展科研项目进而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然而如何能够把科研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现代高等教育工作模式的全新定位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贾建东  杨鹏举 《实践》2014,(9):40-40
<正>今年,在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10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我区出台了针对性更强、扶持力度更大的贯彻意见。就有关问题请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同志进行了解答。——编者问:面对"就业难",许多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在这方面,我区出台了哪些优惠政策?答:从今年起,我区将贯彻落实国家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万人创业行动",每年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2,(9):66
贵州省将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援助,其中,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将获得系统的创业辅导和相关创业支持。根据相关规划,贵州省将在全省打造1个高校毕业生创业示范基地;建立10个创业培训基地;扶持100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为1000名有创业意向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系统的创业辅导和相关创业支持;组织10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工程。同时,探索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挑选企业家以传、帮、带形式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笔者结合自己所在学校的就业工作实践,通过巩固和加强现有的就业渠道、开展多样化办学模式、积极有效地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提高毕业生自的竞争力、鼓励毕业生创业等方面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大连市是辽宁省高校集中、人才聚集的城市。现有普通高校27所,在校生25万多人。2009年,大连市预计接收高校毕业生近8万人,比去年增长8%。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该市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作为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和民生工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5.
深入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基本理论和创业实务知识教育与培训,努力开辟毕业生就业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孙彩虹  张红霖 《学习月刊》2009,(20):101-102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新的教育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和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大学毕业生创办“民营性质”的小企业,既是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又是发展经济、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途径,其意义远远超过应试教育和就业教育。  相似文献   

17.
高校毕业生:3万就业岗位等你来 11月21日,省教育厅和省发改委宣布,2006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暨高校毕业生就业高峰论坛于2005年12月3日至4日在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它标志着2006年全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18.
《求贤》2014,(6):53-53
今年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是选择就业、继续深造,还是出国或创业?日前,《2014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发布。报告显示,今年近八成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对待高学历的作用也更加理性。毕业生在找工作中,平均每人要投出277份简历,而有相关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将更容易得到职位。  相似文献   

19.
张卫国 《山西青年》2023,(8):172-174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现实中,高职毕业生存在文凭认可度低,人文素质相对较差和个性心理不稳定等不利因素,就业形势严峻。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充分开发就业岗位、做好就业服务、确保政策落实落地,高校应优化服务载体、加强心理干预、完善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同时,企业应转变用人观念,毕业生积极提高自身素养,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促进X省高职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加,毕业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日益凸显,给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作用,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剖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探索创新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