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健 《理论导报》2012,(5):36-36
新加坡政府在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将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置于首位,对一些不负责任甚至危险的言论,特别是网络谣言,采用立法约束、行业规范、打击封堵、舆论引导、公民自律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初步摸索出一套应对网络谣言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2.
《求贤》2012,(4)
近一段时间,网络谣言“甚嚣网上”。网络谣言是一颗真正的毒瘤,覆盖面、影响力大,破坏性、危害程度强烈。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必须明确,那就是:彻底铲除!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最后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形成破坏之势。在这一系列网...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一些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提供了渠道。网络谣言轻则侵犯公民或社会组织的个体权利,重则造成社会恐慌,危害国家安全。1.网络谣言加剧社会恐慌。随着信息技术的裂变式发展,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目前已过6亿,且以每年近10%的速度在增长。这昭示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将如广播、电视一样覆盖到全国各个角落,"网民"这个概念将随着全民上网而不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也在迅猛增长,目前已有4.5亿人使用手机网络,其中手机绑定的微博用户突破4亿,微信用户突破3亿,这意味着在中国,每3人就有1人通过手机使用微博,每4人就有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角色失范干扰了网络生态环境的发展,日益成为影响新媒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媒体角色失范表现在信息失真、舆论导向失范、舆论监督权利被无限放大、伦理道德失范、管控失范等多方面。新媒体角色失范与网络谣言传播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为网络谣言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信息源、技术平台、心理根源、文化基础。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既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治理网络谣言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5.
《求贤》2012,(4):28-29
当网络谣言现身时,是追求点击率和商业利益为先,还是以社会效益为重积极防谣辟谣?这是考量互联网企业、网站社会责任意识的一块试金石。网络谣言,最初大都是通过网站的论坛、贴吧、徽博发布和传播的,在谣言的升温发酵过程中,或许网站并非始作俑者,但一些网站“心知肚明”却听之任之的态度,无疑为谣言的迅速扩散打开了方便之门。信息堤坝筑...  相似文献   

6.
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2012年3月以来,一些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无端编造、恶意传播所谓“军车进京、北京出事”等谣言,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北京市公安机关迅速展开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在网上编造谣言的李某、唐某等6人依法予以拘留,对在网上传播相关谣言的其他人员进行了教育训诫。  相似文献   

7.
李伦 《新湘评论》2013,(22):14-15
今年以来,打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稳步推进、成效明显,不时传未某某造谣传谣者被公安机关依法查办的消息。有人会问网络谣言是现在才有的吗?为什么不早点打击呢?散布谣言的人不知道造谣违法吗?可以说,谣言自古有之,即使是网络谣言也是早已有之。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温文尔雅、胆小,怕事的人,在网上却表现得相当粗鄙俗气甚至肆意妄为。莫言对此就曾感慨:“人一上网,马上就变得厚颜无耻,马上就变得胆大包天。”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传播呈激增之势。放眼世界,网络谣言危害已成为具有共性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根据各自国情不断探索治理网络谣言的措施,有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治理网络谣言的常态化措施———谣言止于法治明确立法,加强司法。网络谣言属于信息时代的产物,对其认识和治理有一个发展过程。目前,将网络谣言治理纳入立法范畴,加强司法管制,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美国司法部门在十几年前就已开始关注网上谣言案,且  相似文献   

9.
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的不实消息和言论。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扩散性强、影响力广、社会关注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从网络谣言利用和反映的心理状态来看,可以将其分为期望型谣言、恐惧型谣言、怨恨型谣言、阴谋型谣言、消遣型谣言和神秘型谣言等六种类型。通过识别网络谣言,弄清其产生、传播的机理,探寻其治理路径,对于净化网络环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网络谣言的研究已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研究主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以进一步提升国内网络谣言的研究质量。以选自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2004至2019年收录的490篇网络谣言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工具对样本文献进行发文时间、发文期刊、发文机构等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网络谣言研究已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研究领域,但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定量研究、跨学科和跨机构的合作。今后可围绕经典谣言理论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适用性、多学科视角挖掘各研究领域的共通性、社会化媒体谣言及分类型谣言研究等领域推进网络谣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项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实现网络谣言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网络谣言治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联,社会资本是治理网络谣言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网络谣言肆虐的重要根源。因此,重塑政府公信力、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完善社会参与机制,不断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是我国有效治理网络谣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白杨林 《党课》2012,(17):108-109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怪胎也层出不穷,似毒品一般误导着网民,不但降低了网络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环境,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13.
康庄 《江淮》2012,(7):50
"凡街市无根之语,谓之谣言。"谣言本为无本之草、无源之水。但谣言自古有之而从未绝迹。现实社会生活中,谣言是指那些利用各种渠道传播的为公众感兴趣的、未经证实的事物、事件或问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国界,便成了"网络谣言"。由于网络的便捷化、即时性与无边界特性,使得谣言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迅速。同时,网络传播的主体变成了众多普通网民,人人拥有发言权,个个掌握"麦克风",低门槛、开放式、即时性的网络传播渠道让小道消息、八  相似文献   

14.
网络谣言是网络社会的"害群之马",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它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且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甚至危及国家稳定。因此,依法治理网络谣言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的一大考验,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网络是全球化时代显著的交流方式。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有人说网络带来了便利,有人说网络带来了毒瘾。那么,如何看待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辩证地看,网络信息化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因此,世界各国都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力图在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感受网络的魔力、享受网络的便利的同时,也时常遭遇网络谣言的侵扰甚至伤害。尤其是围绕特殊人群、利益分配等热点议题发生的恶意谣言、政治谣言,成为传播、宣泄社会非理性情绪的重要载体。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美国同样也深受网络谣言侵扰之苦。1996年,美国出台了《电信法》,明确将互联网定性为"与真实世界一样需要进行管控"的领域,构建起以"法制保障、政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畸形的社会舆论,网络谣言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谐的一大公害。要有效地管控网络谣言,无论是从政府职能,还是从谣言成因和危害,抑或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政府都责无旁贷。就当前而言,政府有效管控网络谣言,必须在正确界定网络谣言的概念范围、依法加大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及时发布重大事件的相关信息、不断提升网络监管的能力水平、全面推行网络用户的实名制度、努力消除网络谣言的滋生土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他国经验借鉴等方面发力,以形成文明良好的网络环境,从而不断推动网络舆论的有序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法治的中国,“依法治网”、“依法治谣”成为网络谣言治理所必须而又现实的路径选择。文章通过对“依法治网”和“依法治谣”必要性的分析,指出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存在谣言的法律界定不明确、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数量偏少、执法打击力度比较小、各项法律之间不相衔接等四方面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在治理网络谣言过程中的一些法律解决之道,提出了当前我国在“依法治谣”过程中,必须做到:谣言止于科学的立法、止于依法打击、止于“法治”与“德治”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对网络谣言这一新型的谣言形态,理论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以言论自由权为其辩护,一种以公共利益受损对其抨击,这首先给政府治理网络谣言产生了理论上的挑战.同时网络谣言作为一种跨边界传播的危机,对政府现有的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理论和实践中的困境,迫切需要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方式进行创新,以此消除其对社会的危害,流行于学界的哈贝马斯商谈论可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在商谈论指引下,根据商谈原则,构建多元主体协商机制,减少谣言发生的可能,从而走出网络谣言治理的困境,实现治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方静如 《世纪桥》2012,(23):60-61,90
摘要:伴随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参政议政,表达态度、观点,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舆论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拓宽民主渠道、监督并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促进党风建设,有益于和谐社会构建,另一方面,网络谣言、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和敌对势力的渗透利用等却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建设“阳光型”政府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途径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和规范网络政治,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