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些年来,由于对职务犯罪量刑情节的认定和运用不够规范、严肃,职务犯罪“轻刑化”的问题是愈演愈烈,成为一个严重的法治问题。2003年至2005年,全国共有33519名职务犯罪被告人被宣告缓刑,职务犯罪案件的年均缓刑率高达51.5%,明显高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19.74%的年均缓刑率;  相似文献   

2.
肖擎 《法庭内外》2011,(9):42-42
媒体报道,最高法院正在研究制定审理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和免刑的司法解释,规范职务犯罪缓免刑判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很多职务犯罪被判免刑或者缓刑,对我国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治建设都会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也有违官员对民众示范和表率作用的培育,因此建议最高司法机关出台规范,严格审查对职务犯罪的免刑、缓刑判决。  相似文献   

4.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核心理念在于,根据个案不同情况区别对待,该严则严,当宽则宽,宽严互补,宽严有度。从现阶段职务犯罪案件的判决情况看,对被告人适用缓刑虽然体现了刑罚人性化的理念.但缓刑率偏高客观上削弱了刑罚的震慑力,降低了犯罪的成本,不利于预防职务犯罪,从实质上背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东莞市为例,2004年、2005年该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的职务犯罪案件被告人数量分别为30人和36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职务犯罪高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由于种种原因,司法实践中,对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居高不下、免予刑事处罚的数量日渐增多,以下是某区检察院2000年至2005年上半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统计表,较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问题:刑罚贵在适度,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那些具有投案自首、重大立功表现、积极退赃情节且犯罪数额不是巨大、情节不是十分严重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依法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不失为挽救失足干部的一个好的途径,无可厚非。然而,职务犯罪案件的缓刑、免予刑事处罚适用率明显偏…  相似文献   

6.
王驹  华继权 《法制与社会》2011,(25):286-287
缓刑是对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法定条件下,暂缓执行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于职务犯罪缓刑适用的改观和完善进行了探讨:一是革新刑法理念,二是完善立法,三是健全体制,四是严格司法,以期彻底纠正对职务犯罪扩大适用缓刑的错误司法趋向,更好地发挥刑罚对职务犯罪的震慑和预防功能,推动我国反腐败斗争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孙瑞灼 《检察风云》2010,(24):62-63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的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而同期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抗诉数却仅占职务犯罪案件已被判决总数的2.68%。  相似文献   

8.
高峰  晏磊  左勇 《法制与社会》2012,(28):150-151
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免刑偏多,量刑普遍偏轻的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切、诉求强烈的司法问题.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5月至201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的全国检察机关刑事审判法律监督专项检查发现,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决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免刑和缓刑的共占69.7%.①职务犯罪如此高的免刑、缓刑率可以说是量刑问题积弊的一个折射.  相似文献   

9.
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刑法条文规定的缓刑条件比较原则、审判人员自由裁量空间过大、职务犯罪适用缓刑偏多、缓刑监督考察流于形式等问题,制约了缓刑效用的充分发挥。解决缓刑适用中存在的不足,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明确具体规定缓刑条件,调整不同类型犯罪缓刑适用比例失衡的现状,创制新的刑种以缓解缓刑适用压力等,应当是缓刑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韩燕 《政府法制》2012,(6):46-47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力度,检察机关针对这类案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法院对职务犯罪被告人过多地适用缓刑、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普遍问题,使得缓刑成了贪污贿赂罪犯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11.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适用缓刑,要严格按照《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条件办理,不具备缓刑条件的不能勉强适用,对缓刑条件不能简单理解。只有正确适用缓刑,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既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又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真诚认罪悔罪或自首的犯罪分子,恰当适用缓刑,体现惩办和宽大并举的宽严相济政策,从而使司法审判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一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12.
金懿 《法制与经济》2009,(22):30-30,33
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适用缓刑,要严格按照《刑法》第七十二条缓刑条件办理,不具备缓刑条件的不能勉强适用,对缓刑条件不能简单理解。只有正确适用缓刑,才能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既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又对一些犯罪情节较轻,真诚认罪悔罪或自首的犯罪分子,恰当适用缓刑,体现惩办和宽大并举的宽严相济政策,从而使司法审判工作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这一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13.
缓刑制度作为我国刑罚制度的特点之一,由于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及社会效果被善评.在当前司法实践中.职务犯罪适用缓刑产生诸多问题,被广泛关注并颇受争议,对此进行理论分析及实践完善颇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曹坚 《中国审判》2009,(8):33-33
近期,媒体报道了首都机场集团原总经理李培英贪污、受贿一审被判处死刑案。该案是近年来较为少见的一审被判处极刑的职务犯罪案件。在人们的印象中,贪污、贿赂类犯罪分子处罚并不过重,相当比例的犯罪分子被处以缓刑,被处以死刑的较为少见,因而引起舆论关于对贪官处罚过轻的议论。在此背景下,“两高”于近期出台了Ⅸ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目的在于从严掌握职务犯罪自首、立功等法定从宽情节的认定,以防此类情节被滥用而导致对职务犯罪人的处罚太轻。  相似文献   

15.
正职务犯罪量刑轻刑化是指对职务犯罪案件判处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的比例较高的倾向。这一问题不仅是法律界的热点,更是检察机关的监督难点。近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查办、预防职务犯罪的力度空前加大,但职务犯罪处罚却出现了轻刑化的倾向,这显然无助于促进反腐倡廉建设。因此,解决职务犯罪量刑轻刑化问题,既是司法工作的需要,也是民众的期待。一、职务犯罪量刑轻刑化的实证分析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2012年全国检察  相似文献   

16.
刘海明 《检察风云》2010,(24):62-63
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至2009年6月,全国被判有罪的职务犯罪被告人中,判处党刑和缓刑的共占69%。这一数据被民众普遍认为存在量刑偏轻的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一民众关注诉求强烈的司法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第一审判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并宣布将于明年1月起实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职务犯罪轻型化的有关问题变成了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职务犯罪轻刑化有悼于刑罚公正性的要求和我国从严治吏的传统和国情,严重打击了人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缓刑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的立法、司法制度的发展,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本文从职务犯罪轻刑化的定义入手,归纳职务犯罪轻型化的表现以及产生原因,旨在对职务犯罪轻刑化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量刑轻刑化的趋势日渐明显,特别是被告人被判处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比例较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一、职务犯罪量刑轻刑化的危害一是违背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我国刑法和刑事政策历来坚持"从严"、"从重"处罚的立场。这不仅体现为犯罪数额标准设置  相似文献   

19.
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职务犯罪缓刑率偏高的问题,从刑罚裁量上看,相当一部分判决存在被告人具有一个减轻处罚情节,而在适用量刑档次上跨多“格”减轻适用,从实质上违背了罪刑均衡原则,量刑中减轻处罚的幅度应当受到“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职务犯罪案件量刑轻缓化现象日渐突出,适用缓刑和免予刑事处罚的比率过高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分析此现象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