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西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较早而比较巩同的红色区域,后来又与赣西南苏区连结成为中央苏区。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邓子恢、张鼎丞等遵照“八七”会议精神,在农村积聚力量,领导著名的闽西暴动,开始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一九二九年,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入闽,不仅在军事上给了闽西土地革命以巨大的推动,巩固和拓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对闽西地区基督教问题的处理,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将斗争与改造相结合,充分发 扬了革命现实主义精神。革命时期党对闽西基督教的斗争改造,是我党早期宗教政策的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3.
张惟的《血色黎明》所写的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928年至1935年赣南闽西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这段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段如火一般的红军起义、暴动和土地革命岁月,正是毛泽东的游击斗争战略战术在实践中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由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闽西人民革命史》、《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闽西》,列入市委庆祝建党80周年献礼的主要内容,于七一前夕出版发行。 《闽西人民革命史》以50多万字的篇幅详尽介绍了中央苏区——闽西地区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风雷,  相似文献   

5.
在闽西革命斗争史上,有着全国罕见的奇迹:从主力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北上长征,到全国解放的这段时期内,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片农村,还保留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革命果实,仅龙岩一县,就有二十万亩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这是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革命斗争的结果,也是闽西革命斗争的重要特点。现将闽西保田斗争的背景、过程及其意义作概要叙述。  相似文献   

6.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缔造红军和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斗争中,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闽西的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蓝图。在闽西先后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思想路线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闽西因而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闽西人民在战争年代,用生命和血汗养育了党组织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倾其所有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壮大革命力量,夺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闽西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屈不挠、不怕牺牲、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人民。闽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凝就了坚韧不拔、执着追求、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老区精神,这是我们必须借以发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2月,为期一个月的《从汀江畔走来——汤家庆文博党史工作成果展》在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落下帷幕,展览分"创业奉献、探索求真、艺海泛舟、红色之旅、登山观海、别样情怀"6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一位红色文化守望者的丰硕成果和治学风范。从闽西红土地上走出的汤家庆,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专业,现为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他先后出版了《博物馆美学》、《中央苏区文化建  相似文献   

8.
邓子恢同志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对闽西土地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革命时期,邓子恢和郭滴人等共产党员在后因组织农会,传播革命思想。大革命失败后,邓子恢从江西回到白土组织农民协会,领导农民开展了夏季减租斗争。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教育,邓子恢在后田开办了“青年夜校”,邓子恢等人经常前往讲课,宣传婚姻自由和武装斗争的意义,并在“火星祠堂”开设了“青年国术馆”,为武装暴动作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9.
2001年7月25日,龙岩市举行《闽西人民革命史》首发式,龙岩市委领导和老同志游梅耀、邱锦才、谢毕真、任延寿、谢克金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闽西人民革命史》是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向建党8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该书生动展现了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既简明又完整地描述了闽西从20世纪20年代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间的历史轮廓,客观真实地反映了闽西人民光辉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10.
一、发扬革命传统,对做好老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闽西是全省著名的革命老区。闽西人民在战争年代树立起来的艰苦创业、团结开拓、拼搏奉献、勇于争先的老区精神,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老区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发挥闽西老区的革命传统优势,让老区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对开创具有闽西老区特色的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加快闽西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扬革命传统,是保持老区干部政治本色的重要思想基础。闽西的革命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战争年代,在物质条件极端匮乏、斗争环境…  相似文献   

11.
70年前,毛泽东在闽西南阳“龙田书院”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中共闽西“一大”以来闽西土地革命、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等方面的经验,对闽西土地、经济等政策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对政治、军事等问题作出了新的重要决定。“南阳会议”是闽西人民革命史上一次有重要影响的会议,它不仅对当时的革命斗争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书讯7则     
《永一人民革命史》闽西永定是二战时期中央苏区著名的县份,1926年夏天建立了中共支部,翌年10月,成立了中共县委,领导人民开展了长期的斗争。由中共永定县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编,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第1次出版的这本书,系统记叙了永定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这些斗争历程,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全书分为五编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们在征集、研究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党史研究室下达我省的“二战”时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武装斗争发展情况”的党史专题中,遇到闽西革命根据地范围如何确定的问题,也就是说闽西革命根据地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县份。有的同志说,应当以《毛泽东选集》为依据,《毛泽东选集》在《抗日战斗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指出:“历史  相似文献   

14.
正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对福建革命曾进行过有益指导,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以前有关恽代英的论著中,都只讲到他以中央代表身份,出席指导在厦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有关决议。随后又赴闽西革命根据地,写出了《请看闽西农民造反的成绩》、《闽西苏维埃的过去与将来》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党内刊物《红旗》上。近年来,笔者在研究撰写《中共福建建设史》和修订《中国共产党福建历史》一卷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外强入侵,军阀混战,百姓困苦。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闽西、赣南苏区在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本文试图对当年苏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作一番探讨,意在让今天的人们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土地革命调动了苏区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192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闽西暴动。张鼎丞、邓子恢在永定暴动后树起了土地革命的旗帜,拉开了福建土地革命的序幕。 (一)农民得到赖以生存的土地,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永定暴动后,张鼎丞、邓子恢在调查研  相似文献   

16.
一白土镇位于闽西山区龙岩县的城东南16里处,是福建省在土地革命时期,最早创建的老革命根据地之一。1934年10月,主力红军突破重围北上长征,国民党的军队打了进来。英雄的闽西人民子弟兵,坚持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争,终于迎来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曙光,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但是,国民党顽固派的军队和地主组织的民团武装,又趁机穷凶极恶地迫害我留守苏区的党政干部和革命群众,妄图扑灭革命的火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而且比以往显得更加残酷,激烈。  相似文献   

17.
四、“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 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区域的迅速发展,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的统治,为了扑灭革命根据地的革命烈火,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围剿”。在历次反“围剿”斗争中,福建都是主要的战场之一。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闽西军民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在革命风暴中诞生的闽西苏区文学运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一场革命文艺运动。它是土地革命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发展的直接产物,在反帝反封的斗争中所显示的彻底的革命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都是史无前例的,它不仅产生了大量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歌谣、诗歌和戏剧作品,丰富了中国革命文学的宝库,而且以异军突起的姿态,以石破天惊之势开辟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新道路。 本文打算从更为广阔的区域文化的视野上,对闽西苏区的诗歌运动进行全新的、整体的探讨,旨在揭示文艺与社会之间的诸种复杂、多向性的互动关系,并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等理论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向度的现代观照,以期能探寻到长期困扰人们的机械反映论、狭隘工具论的实践的源头,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中国新文学的研究与拓展,更有助于构建闽西区域文化史,深化区域文学特质的提炼。  相似文献   

19.
闽西三年游击战争的丰功伟绩,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所领导的闽西红军游击队在国民党军的重兵“围剿”下,以分散的游击战与国民党军相对抗,遭受到严重摧残。但闽西红军游击队依托高山密林,在人民群众支援与掩护下,采取相应的斗争策略和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艰苦曲折的斗争,渡过了种种难关,保存了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革命武装力量并有所发展,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  相似文献   

20.
由于土地革命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特别是在初创时期的重要性,中共闽西一大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大会召开之前进行的为期10天的调查,土地问题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会议通过的《政治决议案》以专门的篇幅分析了闽西6个县农村各阶级的土地占有状况:占人口不足5%的地主阶级占有85%的土地,而占人口90%以上的雇贫农和中农占有的土地还不足15%:田租剥削十分严重,高达收获量的60%至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