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几年,不少同志谈“自我实现”。离开社会孤立地讲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必须而且应该是相统一的。如果把“自我实现”仅仅理解为个人潜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而不同时注重于“旧我”的改造和“新我”及新型的人际关系的确立,这样的“自我实现”显然是残缺不全的。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西方的一些社会思潮也不断地涌入中国,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就是当代西方众多思潮中传播较广的一种,它对我国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形成有很大影响。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的基本内容及评价1.马斯洛把“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一九五四年,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个性》一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需要层次”论,对人的各种需要进行了归纳,把它们分为生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道德领域的变化,简直是一种灵魂震颤式的变化,常常令人感慨万千,忧心忡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现综述如下。 一、对当前道德状况的认识 1991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关于商品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专题学术讨论会,以及一篇接一篇的分析当前道德症候的文章,众说纷纭,有一些不同见解。 有人欢呼“道德进步”,其理由有三:一是自主、自强、自立、自信的价值观对忽视人的自身价值的传统价值观的冲击,强化了价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利益,使个人  相似文献   

4.
在滚滚而来的西方哲学思潮的洪流中,面带微笑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生来到了中国大学生面前。他那犹太人的身世,使青年学生无不感动,而他那呼吁“人的潜能与价值”的檄文则无不使学生们佩服得五体投地,“自我实现”——这和当代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乃至强化,与他们积极追求人生自我价值的心灵简直是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自我意识被一些人欣赏、推崇,但也受到一些人的指责和唾弃。有的人把它推向绝对,有的人把它贬的不值一提。这一概念对许多人来说,既熟悉,又模糊不清。这里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使用自我意识这个概念时,混淆了几种自我意识的含义。所以,本文就不同意义的自我意识作以区别首先,哲学上讲的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它是相对客体认识而言的。这种自我意识的目的,是为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哲学对自我意识的思考是最古老的。中国的老庄哲学就提出过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就是“下海”。似乎,有无“下海”意识和行动,成为当今人们评价一个人能力、本领的尺度和人生价值的标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每个人都很想找准自己的生活位置,抓住机遇显示自身的价值。对“下海”经商,无可非议,它是我国各项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客观要求。一部分党政机关干部“下海”有利于克服机构臃肿、人员充塞、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  相似文献   

7.
刘争鸣 《世纪桥》2005,(9):86-89
谁能成为首富似乎已并不重要,人们更关注的是财富背后深不可测的传奇故事。“不一定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但可能是中国最会经商的人,这就是黄光裕成为‘商圣’的理由!”能在当前最热门的房地产与家电零售两个行业同时获得空前成功,这可能就是黄光裕让人们对“商圣“之名心服口服的两大理由,这不仅仅是“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商理念的传播,作为一个大企业家,还是得让财富数字,哪怕是纸上财富,来证明自己的才华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培养了香港人自我实现的个人主义发展观。人们笃信“工字不出头”的观念,一有机会就会单枪匹马自组公司,自办企业,希望以“老板”的身份出人头地。港人就是这样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就一番事业,更有人跃升为亿万富豪。 自我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追求经济利益,因此“金钱至上”的观念在香港根深蒂固,人们普遍急功近利,社会上的一切关系也都以金钱、商品为纽带,甚至连人格、尊严也都商品化了。父子为金钱打官司,兄弟为争遗产相互残杀,朋友分钱不均反目成仇,夫妻为经济  相似文献   

9.
(一) 现代化建设,主要是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我们可称这种改造为“化物”,但化物必须“化人”,即提高人们自身的文化、科学素质。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文化、科学的发展虽然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它又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人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能动的要素,化物要靠人去化。因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总是与人们自身发展所达到的水平大体同步、大体一致的。进行生产活动的人们,文化、科学水  相似文献   

10.
王继辉 《求实》2002,(1):46-48
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 ,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个体道德建构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 ,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个体道德建构的动力是自我实现的道德需要 ;自我导向和自我调节是个体道德建构的机制 ;良心和人格是个体道德建构的结果 ;个体道德建构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追求人的幸福最大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分析杭州在若干“生活质量”、“幸福感”评价中显示出来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的对策举措,对于实现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力争成为“幸福指数高、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杭州成为最幸福城市和生活品质较高城市的特色优势生活质量评价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生活质量既是社会提供人们生活的充分程度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是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自我实现这一定义仍然十分模糊,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话说就是:“对天赋、能力、潜力等等的充分开拓和利用”,这样的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总是尽力完成。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类最好的范例,是不断发展的一小部分。显而易见,大学生还不在其列。但是,  相似文献   

13.
王德军 《唯实》2008,46(6):27-30
发展是作为社会的人促成事物按照符合人的预期目的而引发的变化,科学发展观是人们关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选择。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的自我实现。人的自我有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文化自我三种形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使人的三种“自我”形态都得到实现,并协调起来达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把人的发展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即动物的人,“自我”即有自我意识的人,“超我”即有高尚境界的人。“本我”的人终身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如同牲畜,不知一生之所事;“自我”的人,有自我意识,个性明显,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超我”的人,超越了自我,胸怀宽广,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时刻把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铭记心间。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是一个不断递进、不断提升的过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经历的过程和能达到的目标。特别是从“自我”到“超我”,有些人通过自身修养达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之我见陈泰乾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道德建设的影响,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一些人把主要的观点概括为“滑坡论”与“爬坡论”两类。然而,当我们从市场经济自身运行机制来看,这两种看法是一种单向思维的定势。单向思维的定势,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1,(23):120-120
“占领华尔街”运动席卷全美,“阶级斗争”突然成为美国人经常使用的“热词”。什么是“阶级斗争”?对眼下的美国来说,就是“99%”对“1%”的较量,是少数社会精英与广大民众间的“一场战争”。贫富差距已成为美国的社会癌症,而造成这一危局的罪魁祸首显然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社会,人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个性发展,同时也越来越离不开别人的协同合作。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个人融入各种各样的网络,人与人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越来越强。其实,从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上看,现代社会就是沿着专业分工个性伸张、协同合作和融为整体两条线索发展起来的。这两条线索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专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个性伸张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如果没有协同合作和融为整体,生产力发展和人自身发  相似文献   

18.
民主对话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它符合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符合新时期人们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体现了人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因而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党的“十三大”将这种  相似文献   

19.
正自信就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意识。自信往往表现为自己对自己(或者对同类)的肯定,是自我得到确证之后的主观状态;但在本质和根源上,自信并不是孤立的自我意识,它一定是建立在生活的、实践的客观存在之上的较稳定的主观结构,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对人的主观世界的作用力在人一方所获得的确定性。正因为人们的实践结果对人的改造活动的确证,人才获得了稳定的主观世  相似文献   

20.
焦树国  董兰兰  王闯 《世纪桥》2010,(13):121-122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游戏这种新型的娱乐方式迅速流行,并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最爱。网络游戏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去本身的刺激性、多变性和娱乐性,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原因在于它能极大满足人们的人际交往、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进而激发和维持人们的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和亲和动机等社会动机,这使人容易被网络游戏牢牢吸引,投入其中,甚至沉溺上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