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伴随着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产生、发展和银行为防范住房金融业务中的信贷风险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担保方式。期房销售以香港的楼花按揭形式引入内地后,我国的法律、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预购商品房抵押问题进行立法规制,但对预购商品房抵押应具备何种法律效力却语焉不详,无法衡平商品房预售中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而以期房作为抵押担保的银行贷款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通过对预购商品房抵押法律规制的变迁及相关司法判例的探讨,期冀能对预购商品房抵押的性质及法律效力合理定位,使其与我国现行的物权法律体系相互协调,并通过保护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维护我国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与有序。  相似文献   

2.
预售商品房在预售时尚未建好,此时因标的物不存在,干其上则不可能成立房屋所有权或其他物权,在预售合同订立后,预售人与预购人之间不可能产生现实的该房屋的物权变动问题,即不可能产生房地产物权变动的登记问题。在预购人取得预购房所有权之前,预售人一直占有(在现实上或在法律意义上)标的物(或其可能形态),这就有将其再行转让给第三人的可能,而预购人是无法通过现实物权登记办法来控制预售人的处分行为的,为保护预购人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房地产管理法施行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1995年)(以下简…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在实践中约定抵押期限的情况比较多。认为当事人自由约定的抵押期限条款完全无效的观点并不十分妥当。本文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当事人可以设定抵押期限 ,不论哪种设定方式或者说这种期限的设定是否经过登记 ,都可以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效力。只是当事人关于抵押期限的设定只有通过登记对外公示 ,才能对抗第三人  相似文献   

4.
浅论商品房预售的转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房预售的转让,又叫“期房的转让”,是指商品房预售法律关系中的预购人将购买的未竣工的商品房再行转让给他人的一种法律行为。这种转让是由预购人将预售关系中的债权或权利义务转让给第三人,使第三人与预售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之间形成以原预售合同为内容的商品房预售法律关系。商品房预售的转让,实际上只变更预售法律关系的主体,而其内容并不发生变化。鉴于商品房预售的转让在我国大陆尚属新生事物,现行调控房地产关系的法律法规对商品房预售的转让在价值选择和定位上又持谨慎的立法态度,理论界对此众说纷坛,实践中也生诸…  相似文献   

5.
目前房地产开发建设中的期权抵押主要有期房按揭和在建工程抵押两种形式。本文认为 ,房地产的期权抵押是以期待权为标的的物权抵押 ,并对实践中抵押价值的确定、从期权抵押到成屋抵押、抵押登记这三个问题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全面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目前关于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探讨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值得商榷。这种观点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其实就是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一种具体的企业制度以及企业的运行机制及运作方式。”我觉得这种解释未能概括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全部含义,在实践中也不...  相似文献   

7.
再论犯罪既遂与未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犯罪既遂与未遂是刑法学中一个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关于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已有了很大突破和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笔者在此略陈浅见;以期取得共识。一犯罪既遂与未遂的适用范围理论界对于直接故意犯罪中存在着犯罪的既遂与未遂,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中是否也有犯罪的既遂与未遂,则有不同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既遂与未遂,间接故意犯罪中存在犯罪的既遂,但不存在犯罪的未遂。①第二种观点认为,间接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都有犯罪的既遂,但不存在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8.
抵押贷款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抵押贷款合同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一种公证行为。抵押贷款合同关键是抵押权的设定。围绕抵押权就涉及到抵押物,对抵押物的实际控制和保管;对抵押物的处理和强制执行的证明等问题。为了提高办证质量,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笔者仅就上述几个问题,作一初探: 一、依法设定抵押权 依法设定抵押权,就是依据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的规定设定抵押权。抵押权是一种优先受偿权。抵押物一经设定抵押权,当债务人不履行还贷义务时,债权人就享有从变卖抵押物中优先受偿的权利,这种权利称作抵押权。享有抵押权的债权人称为抵押权人,将财产交付抵押的债务人或第三人称为抵押人。  相似文献   

9.
法律、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权,这在中国当今是不争的事实。但规章是否拥有行政许可设定权,历来是争论的焦点。理论界主要存在“肯定说”和“否定说”两派观点。《行政处罚法》的颁布,似乎暗示这一问题的解决,然而意见至今未统一。本文就该问题发展发表一管之见,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0.
房屋按揭贷款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它不同于房屋抵押贷款的融资方式,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但是,我国目前对此尚没有相关的法律,而这种融资方式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开放搞活,也越来越普遍适用,所以,研究房屋按揭贷款的法律特征并尽快制定相应的法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11.
所谓悬赏取证,是指当事人为证明诉讼事实,以公开许诺奖励的方式,请求证人为其作证的举证形式。诉讼法理论界以及司法实务界针对悬赏取证问题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从两个典型案例出发,探讨悬赏取证出现的现实基础,是否具有合法性以及其证据效力;并且悬赏取证不等于收买证人,与收买证人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悬赏取证的法律规制问题予以阐述,以期规范我国的取证方式。  相似文献   

12.
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是伴随着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出现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银行在住房抵押贷款保险中的法律地位,依据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具体险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实践中的“第一受益人”并不是保险法意义上的受益人概念;通过借款人与保险人的特别约定,为银行设定了保险金债权的质押权。住房抵押贷款房屋险的保险金上同时存在着物上代位权(抵押权)与质权,形成两种担保物权的竞合,抵押权优先于后设立的质权。  相似文献   

13.
关于行政许可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定行政许可应遵循合法、合理、责任、监督等原则。目前我国的行政许可在实践中还存在设定权不明确和设定不合理等问题 ,改革现行行政许可制度应遵循以下思路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政企分开、政事分开 ,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4.
浮动抵押制度由于充分实现了抵押人和抵押权人的利益平衡而被不少国家继受,我国《物权法》中也创设了动产浮动抵押制度。但在农业生产经营者融资实践中,其却面临被闲置的尴尬境地,原因在于抵押当事人利益失衡,抵押权人的利益无法得到很好保护。为了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者浮动抵押人与抵押权人的利益平衡,有必要在《物权法》中扩大浮动抵押财产至一切动产;允许当事人在抵押合同中设定限制抵押财产处分的条款;建立我国的个人信用征信体系及健全农业保险和农业风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5.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一种新型的诉讼模式,集合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两种不同性质诉讼制度的优势,在环境及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刑事案件中应用广泛,提高了该类案件办理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但在实践中,这种新型诉讼模式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相关法律之间并没有做到相互呼应,尤其在是否适用诉前公告程序,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6.
公正是法的本性,法是公正的象征。刑法的公正性向来都备受刑法学关注。但是,对刑法公正的含义,这样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学界却关注不多,研究不深,以致于刑法的公正性在理论上存在误解,在实践中也难免出错。正确地理解刑法公正的含义是进一步研究刑法的公正性价值目标及其与刑法的效益性价值目标关系的基础。一关于刑法公正的含义的几种观点的评析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公正的含义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刑法的公正性有立法公正,审判公正与行刑公正之分。其中,立法公正是基础,没有立法公正就根本谈不上其他的刑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有的国家规定船舶抵押合同生效,船舶抵押权即可有效设立。而在有的国家,船舶抵押合同仅仅是双方的合意,并不产生设定船舶抵押权的法律后果。两种立法模式各有利弊。除基本内容以外,船舶抵押合同还应规定抵押船舶的保险、登记、转让、再抵押以及营运管理等内容。在我国,即使未采用书面形式,船舶抵押合同也是有效的,但无法创设船舶抵押权.、  相似文献   

18.
按揭贷款是商品房买卖中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近年来,法律界对按揭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关注.从按揭的渊源、商品房按揭的分类、商品房按揭中的风险承担以及优先权等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商品房按揭的法律性质方面的各学说,可以认为现房按揭为不动产抵押,期房按揭为新型物权.  相似文献   

19.
化解师生间“消极人际关系”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但实际上,教师和学生问的“消极人际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任何班级师生之间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程度不同的“消极人际关系”现象,这种人际关系的危害性显而易见;然而,目前对这方面的探讨却很少,因此本文就拟对师生间的消极人际关系做一探讨,以期对实际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最高额抵押是抵押担保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担保法》虽确立了最高额抵押制度,但对此的规定却是十分简单原则,没有顾及最高额抵押的特殊性。作者对最高额抵押的含义、设定、效力进行初步探讨,旨在完善我国最高额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