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以"人与社会关系"的主客体互动为基点,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把握和吁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其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制度观和制度方法论。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包含着对制度的辩证分析、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历史分析等多重维度,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制度变迁、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武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回归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科学内核,习近平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的全面应用和当代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后半程",制度的完善发展要以习近平制度方法论为指导,立足根本,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体合力;同时要更注重挖掘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应然的公正性价值,更充分彰显其世界历史性意蕴。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1843-1846年间的著作中,集中的探讨过人的本质问题,并依次提出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以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这些经典论述为他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方法论、核心思想等方面对马克思与科斯的法经济学思想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以及方法论上的差异,尽管双方都重视产权制度与权利安排在经济中的作用,但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入手强调经济与法律之间的辩证关系,特别是注重经济对法律的决定作用,科斯则从交易成本的视角指出法律制度对资源配置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历史作用上,科斯开创了现代法经济学,马克思虽然没有创建法经济学科,但不乏法经济学思想,因而马克思无疑是法经济学的伟大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4.
顾海良 《前线》2015,(3):5-8
"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这是马克思提出的贯通于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后来,列宁从方法论上强调,"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水平,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生产力理论的新阐释,深化了对当代中国"生产力的水平"的理解,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财富观以"使用价值财富观""社会关系财富观"和"财富的主体存在财富观"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包括对少年儿童的财富素质养成教育、对青年学生的财富思想理论教育、对成年人的财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少年儿童优良的财富素养,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财富观,规范成年人财富创造、财富分配和财富消费等财富行为,整个社会也会由此形成健康的社会心态。因此,马克思主义财富观教育是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商品是马克思从"历史的深处"展开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资本论》通过对"一般商品""特殊商品"以及"符号商品"的现代性批判,深刻地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存在论秘密:即现代人生存发展必然遭遇物化的社会关系,并从不同的时空层次予以表现。只有彻底克服和超越资本的抽象统治,才能真正解决人类自由解放这一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批判具有继承性与革命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马克思资本批判思想的关键内核是批判,但批判并不意味着只具有鲜明的否定性特征,其中还包含着建设与实践的意蕴,其主旨是从理论走向实践。革命意味着创新,继承才可能发展。马克思资本批判维度的革命性和建设维度的继承性的统一,蕴含着从抽象走向具体、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发展历程。深刻理解革命性和继承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为以历史原则高度认识今天的资本发展新形式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李雪 《世纪桥》2010,(1):62-63
本文详细解读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阐述,认为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论证的内在逻辑——"对象性活动"——作为否定性辩证法内涵的伟大之处在于,洞察了人的社会历史的现实性。基于此,我们认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象性活动原则"已经以一种潜在的方式,作为萌芽、潜能和秘密"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宋业春 《求实》2012,(6):9-13
马克思之前,财富是作为与人相对的附属物而存在,财富与人自身发展之间形成了深刻的"历史悖论"。马克思对之进行了批判,指出一切财富形式不过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再现,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对财富的本质揭示,包含财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蕴含人的多样性发展需求,是人的生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和主体性需求的有机结合,并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创造财富的终极目的。在揭示财富的真实本质与主体属性的同时,马克思还进一步将其引入社会历史发展,表现为财富生产的目的与手段的颠倒,劳动与资本的异化等财富幻象,以及最终被更高级社会形态所取代的必然命运。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甚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对许多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的思考与阐释都离不开共同体思想。因此,想要真正走进马克思、理解马克思,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产生于西方封建社会行将就木的年代,而无产阶级的日益崛起进一步催生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马克思关于共同体的论述包罗繁复,而在不同著作中所涉"共同体"具体内涵不一,由此形成了"自然形成的共同体""虚幻的共同体""抽象的共同体""真正的共同体"四种具体存在样态。进一步明确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为评估社会发展提供衡量标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索现实路径,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前进方向,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辩证法批判改造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现实观念和主体观念,<资本论>的辩证法完整地展示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涵:通过发现社会历史的内在矛盾,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确定现实;以把握现实为"钥匙",运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叙述总体历史的矛盾运动过程.现实原则与历史原则相统一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灵魂.马克思的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是其自由学说的理论内核,自由是社会历史科学的最高命题,马克思的辩证法是社会历史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价值尺度和历史尺度相统一、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这是马克思始终坚持的关于"跨越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科学发展理论、执政党建设理论等,集中体现着马克思关于"跨越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根本方法论是"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但在层次方法论中,系统方法论表现得最为充分。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系统方法论是指导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命题,是阿尔都塞借用结构主义方法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考察。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文本、历史、实践三重向度。在阿尔都塞那里,马克思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是马克思理论逻辑发展的结果。对马克思人道主义化的批判在深层上必须立足于意识形态的内在批判;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当代中国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5.
王金玉 《唯实》2012,(5):34-36
马克思人学的最大特征在于摈弃了一切关于人的本质的抽象学说,以"现实的个人"作为理论分析的起点,以人类解放作为根本的理论指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辩证运动中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轨迹。马克思人学及其方法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正确处理了人与历史的关系,指明人类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历史运动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作为追问"是者"的主体,"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始终是探寻西方哲学的一条线索。马克思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社会性"的转向,并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结论。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将社会关系追溯到历史的物质生产,提出人的本质在于物质生产这一观点。"物质生产"与"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并不冲突,而是着眼于现在—未来不同纬度对于人的本质的解释。可见,该理论的逻辑进程为感性的个人→一般的人→具体的个人,物质生产是根本立足点,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应然的、历史的本质设定。  相似文献   

17.
作为追问"是者"的主体,"人是什么"这一问题始终是探寻西方哲学的一条线索。马克思在扬弃费尔巴哈直观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实现了"社会性"的转向,并得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结论。伴随着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将社会关系追溯到历史的物质生产,提出人的本质在于物质生产这一观点。"物质生产"与"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本质并不冲突,而是着眼于现在-未来不同纬度对于人的本质的解释。可见,该理论的逻辑进程为感性的个人→一般的人→具体的个人,物质生产是根本立足点,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应然的、历史的本质设定。  相似文献   

18.
叶险明 《新视野》2002,(3):52-55
近年来,在新一轮的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学术界越来越注重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以求为解读“全球化”而获得理论上和方法上的支持。本文在这里拟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及其与科学的世界历史发展图式的方法论功能间的关系作一辨析,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确立科学的“全球化”观,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一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上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科学的社会历史哲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学科结构上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连接具体的史学方法论和一般社会历史哲学的桥…  相似文献   

19.
<正>一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从根本上颠覆了2000多年来用精神的原因来说明历史的唯心史观,把千百年来备受屈辱的人民大众确立为历史的主体,因而在当时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并旋即引来许多信奉者。他们之中有的人还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热衷于构建马克思的思想体系。然而,由于这些追随者阶级立场、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局限,他们不但不能正确理解和表述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而且在许多方面还多有歪曲。在我国,马克思的唯物观也经历了相似的命运。上个世纪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传到中国,  相似文献   

20.
崔剑齐 《世纪桥》2014,(5):52-53
《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清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前的哲学信仰,揭露了当时德国各种意识形态的实质,创立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历史观上首先批判了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此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同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实现了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