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尊严源于权利理论,从人们对尊严的概念能够推断出大众的平等观,简单来说就是公民在自身人格及国家法律权利方面的平等。但是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尊严与公正并不仅仅只是大众意识中的平等观这么简单。在政治哲学的视角下,各类自由平等及福利观念、资源与权利平等观念等,可以在解决我国政治权力与资源平等问题的基础上,全面提高社会福利,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本文基于政治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尊严、公正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平等思想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深入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块举足轻重的"敲门砖"。《论犹太人问题》这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研究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重要依据。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指出政治解放所实现的作为公民的权利平等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马克思在批判布鲁诺·鲍威尔的基础上认为,只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时,才能真正实现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3.
姜涌 《理论学刊》2013,(3):72-77
政治哲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课题,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成了评价现实内外政治、批判地思考社会体制构建、设计未来政治走向的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引进了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是讨论人的劳动的权利、劳动的自由、劳动的平等、劳动的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形而上学基础。马克思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联合体",它是建构在劳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运用历史的逻辑和辩证的逻辑批判了包括资产阶级平等观在内的旧平等观。平等不是抽象的、超历史的,而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要从人的实践活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角度思考和解决不平等问题。马克思对旧平等观的批判和新平等观的建构,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平等正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理论的一些重要论争涉及"平等的主体",即"谁与谁之间的平等"。针对"谁与谁之间的平等"这一问题,通常有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平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平等两种回答。前者包括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平等以及全球正义,后者包括性别正义、国际正义、代际正义与种际正义等内容。约翰·罗尔斯的平等观深刻地影响了人们有关平等的主体这一问题的思考,当代政治哲学中关于平等的主体之争无疑是以罗尔斯的平等观为轴心来展开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平等观上三个层面即商品交换行为的起点,商品交换过程和货币价值体现的分析,突出强调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平等实质的揭示,由此彰显了马克思平等观的实践意义在于坚持无产阶级的平等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诉求,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当代中国的体制改革和制度架构奠立了合法性根据和道义基础,同时是我们今天清除一切形式拜物教的精神解毒剂.  相似文献   

7.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的运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的平等观,为人类平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但如何解决中国的平等问题,邓小平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正义的平等观.  相似文献   

8.
唐珠珠 《党史文苑》2011,(20):61-6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第一次论述异化到论述共产主义产生时异化解除的整个过程,对异化理论的认识呈现一个不断深化的趋势:把异化从经济事实当中推导出来并持彻底否定态度——认识到异化的客观性——肯定异化的扬弃对共产主义建立的积极作用。这种对异化理论的认识深化过程反映了马克思思想从费尔巴哈影响到黑格尔影响的转变,同时也展现了马克思对辩证法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9.
臧峰宇 《求实》2007,1(10):32-35
从颠倒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关系角度出发,马克思在详尽论述市民社会的同时,对其加以深刻的哲学—经济学批判。这种批判开始于马克思诉求政治理想的早期,经其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理论等领域的多重审视,完成于《资本论》及其手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系统批判中。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指出现代政治国家的弊端,勾勒了人际和谐交往图景,从中不难看到,市民社会的扬弃与人的异化的消解同步,超越市民社会是通往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平等观由古老的平等观演变而来,是最有实际内容的平等观。平等首先是一种道德观念,当代中国人的平等意识正在逐步觉醒,平等观在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均有体现。  相似文献   

11.
唐世富  陈权 《世纪桥》2010,(23):40-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中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对政治经济学进行探索的结果,也是对其自身的政治哲学经济思想进行思考总结的结果。长久以来,人们只看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细节,但未从整体来仔细思考马克思的自由思想。本文拟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涉及到的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共产主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将自由与人权都视为革命追求的目标和扬弃的环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蕴涵着关注人的现实境遇和未来状态,其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关怀也可以看作是“正义论”,因此,从历史与政治的共契中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当代回应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人类解放为价值目标,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的跃升过程,具有自身的内在演进逻辑。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以革命民主主义的视角论述了人的解放理论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孕育了共产主义思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首次从人本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视角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积极扬弃的人本主义与实现人的解放的现实运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马克思在系统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基础上,对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实现途径与基本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共产主义是实现了人类解放的理想社会,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新自由主义的乌托邦,罗尔斯继承发扬近代西方启蒙政治哲学,并在近代契约论的基础上重新构造当代契约论.他相信并继续倡导近代西方政治解放的理想,把马克思视为自由主义的批评者.总体上说,他基本上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又站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上,对马克思政治哲学进行批评,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能且不值得欲求的.就是说,它与马克思政治哲学是异质性的,是马克思在19世纪就已批判并超越了的自由主义的当代新形态,其新自由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政治价值观是敌对的.  相似文献   

15.
从柏拉图到马克思,欧洲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思想嬗变。总起来说,欧洲古代政治学追求符合"至善"理念的道德共同体;在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推动下,欧洲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以人的自由权利为核心内容,追求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利的政治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以"人类解放"为基本价值取向,追求"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立足点是"市民社会",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立足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这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与自由主义政治学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6.
卢梭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前夜最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作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代表以及平民阶级的代言人,针对封建专制,他提出了自己的自由观,政治自由是他的自由观的集中体现。卢梭认为,平等、公意、法律、强制是实现这种自由的保证,而这种自由与平等也是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自由观平等观的重要思想渊源。虽然卢梭的政治自由缺乏一定的实践意义,一些思想家对此批评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它却给人类带来了政治觉醒。  相似文献   

17.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平等思想的集中表达。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讨论了两种前后相继的平等形态,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按劳分配的平等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按需分配的平等,宣示了平等具有高低不同的位阶,即平等不是共时态静止不变的,而是历时态不断演进的。通过批评按劳分配平等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阐明了他对平等的根本信念,认为平等必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并最终消灭阶级;平等必须超越自我所有原则并反对天赋的应得;等等。马克思相信,随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们所能拥有的平等将变得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好,最终达到人类平等的理想范型和完满状态,即共产主义按需分配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也不断深化。从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克思开始探讨未来社会形态到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完成,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经历了一个提出、完善和成熟的过程。根据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脉络,我认为这个理论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中后期,马、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共产主义原理》等书中所阐述的思想,表明他们已初步看到未来社会发展要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1849年至1867年,马克思从经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就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搞》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最初的、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第二种是“还具有政治性质的共产主义,即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第三种是“废除国家的,但同时还未完成的,并且仍然处  相似文献   

20.
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社会工作也被称为是一个注满价值的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在中国的本土化建构面临着嵌入性困境,既要回应本土文化伦理的挑战,又要适应国家的官方政治伦理。在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实践中宗教伦理与政治伦理差异明显。从马克思伦理思想中汲取平等观、人权观和人性观,注重把以人为本、助人与自助、公正与平等、和谐包容与发展作为目标选择,可为建构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伦理提供有利契机和实现对接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