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于1844年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是马克思思想发展进程中极为重要的文献,是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绕不开的学术话题。学界对此产生的理论焦点在于文献是否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到"共产主义"的标志性著作,争论较为激烈的主流观点是"一次转变论""两次转变论"和"‘始终如一’的总目标与其在不同阶段所要完成的不同的历史任务"的观点,各观点难分伯仲。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定位、马克思的宗教思想、无产阶级和人的解放学说以及其中蕴意着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较丰富的文献研究,对学界较为主流的观点进行分析比较,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界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思想研究的概况,进而拓宽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一生都在关注现实政治,关注人的解放问题,《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一篇重要檄文,他在批判鲍威尔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观点,笔者就从宗教解放、政治解放和人的解放三个方面试图解读马克思的解放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第一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了人权理论,并提出了其人权理想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解放。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论》中所体现的主要批判原则和价值立场,包括:批判宗教神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批判政治、市民社会二元化中所体现的对个体与类和谐统一的追求及以人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类解放理想,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发展成了系统的理论,即异化劳动理论。下面谈谈我对异化劳动理论的一点肤浅看法。一、异化劳动概念的提出马克思最早谈到劳动异化是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在这里,他提出了人的劳动本质的异化,但并没有展开说明。在《手稿》中,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阶级日益贫  相似文献   

5.
张莉 《理论学刊》2020,(5):32-39
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两性关系、实现妇女解放,首要的是实现妇女的经济解放,因为经济解放是一切解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此基础上还要实现妇女的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路径。正是基于这一理路,马克思在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中对两性关系和妇女解放问题展开了历史考察和思想探索。马克思晚年的这些可贵探索和思想成果,对于实现两性平等和妇女解放,进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法年鉴》时期是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已初步生成。从生成理路来看,马克思将人的解放确立为革命的最高目的,并致力于探寻社会革命实现的具体路径。将马克思的社会革命理论置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人的本质与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探讨以及马克思最终选择了"社会"而非"政治"的根据,彰显马克思社会革命思想的实践品质,以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王晓红 《求实》2013,(2):26-30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马克思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自然存在前提论、实践活动论、异化自然论、人化自然论。对手稿中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平等观不仅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要义,也是共产主义的基本价值追求。马克思的平等观经历了从法哲学研究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问题域上的转变,并在对共产主义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中,探索平等的内在精神。马克思指出,平等是共产主义政治的要求,人的全面解放是真正平等的落脚点,而无产阶级则是实现平等的现实力量。从共产主义思想发展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平等观,是深化对马克思平等思想认识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进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提出异化思想的缘由、异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与黑格尔等哲学家在异化理论上的联系和区别。笔者认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突破了把其异化思想过度集中在工人阶级的局限,在结合其新唯物主义论的基础上释放了异化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德意志意识形态》总结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异化的特点,揭露了平等和自由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幻灭,指出了克服异化的出路在于实践而不是思想批判。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提出了"真正的民主制"概念,初步建构了自己的民主思想。马克思阐明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观点,为真正的民主制提供了哲学前提。马克思通过否定黑格尔的君主主权论确立了人民主权论,奠定了真正的民主制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民主制将通过立法权和普选权实现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的统一,私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程立显:北京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留学英国,专攻西方社会公正思想史,获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代表其学术取向和学术观点的论著有:《试论道德权利》、《马克思论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等论文和《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等专著。  相似文献   

12.
在早期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发扬了德国哲学批判的传统,并以"人的问题"为内在逻辑线索实现了对宗教、政治以及哲学这三重批判。因此,深刻认识马克思的三重批判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路及评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历史地位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秦俊 《唯实》2004,1(1):8-11
国家与市民社会是青年马克思关注的两个重要概念。从评“科伦日报”的社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和《论犹太人问题》这三个文本来看 ,国家概念的不断完善始终以市民社会研究的突破为理论前提。就国家来研究国家 ,只能得出唯心主义的理性国家观 ;只有以正确解构市民社会的内在本质为先决条件 ,才有可能科学地理解国家概念 ,这也正是马克思后来提出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首先是为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鲍威尔关于犹太人解放的观点而提出的。与鲍威尔的思路不同,马克思认为,宗教解放与政治国家的完成并不矛盾,政治解放的前提是先将宗教问题化为世俗问题。政治解放就是指国家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解放出来。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已经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市民社会和人权的本质,不仅从理论上指出要超越政治解放、实现人的解放,而且找到了实现这一变革的头脑和心脏即哲学和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柯亨在《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一书中,批评马克思的相关思想是建立在与自由至上主义相同的自我所有原则的基础上,因而无力回应后者的批判。通过对马克思文本的分析,可发现其相关思想确实隐含或者利用了自我所有原则,但并不能由此证明他的思想没有超越自由至上主义。首先,马克思以劳动所有权为基础,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并对其作了历史和现实的批判。其次,马克思以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揭露了资本主义分配和占有方面公平的虚假性。最终,在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方面,马克思把人的自我实现当作最高的价值追求,以此彻底超越了自我所有原则。这也证明了马克思相关理论重要的政治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晓平 《探索》2011,(3):166-170
《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第一篇檄文。在该文中,马克思首次对现代的政治解放、启蒙原则和市民社会作了全面批判,指出政治解放由于未能也不可能消灭自己的前提,即私有财产和宗教等,因此不是彻底的人类解放;启蒙原则所确立的自由人权由于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分离基础上的,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权利,因此绝非普世价值或人的自由;而市民社会由于资本金钱统治着一切,拜物教或利己主义成为基本原则或精神,因此也是一个彻底异化并产生出上述异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列宁在与种种非马克思主义的论战中,从各个侧面阐述了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光辉思想。如果我们不善于从论战问题中把握其正面思想,只见论战问题不见阐述的正面思想,就不可能真正掌握马克思和列宁这些伟大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阶段思想,甚至得到所谓马克思“无阶段论”思想和列宁“三阶段论”思想的错误结论。坚毅的“三阶段论”则是其中一例。(见《求实》1990年第2期) 理论界对马克思、列宁的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思想存在的不同看法,其中一个原因是出自于对原  相似文献   

18.
人学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9.
杨凤 《党史文苑》2008,(9):66-69
马克思人学思想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理论根基.马克思人学思想包括人的本质论、人的生存论、人的发展论.人的社会本质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以实现人的社会化为重要任务;人的实践存在方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人的全面发展目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姜涌 《理论学刊》2013,(3):72-77
政治哲学在今天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大热门课题,规范性的政治哲学成了评价现实内外政治、批判地思考社会体制构建、设计未来政治走向的一面思想旗帜。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也引进了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研究,马克思政治哲学是讨论人的劳动的权利、劳动的自由、劳动的平等、劳动的分配正义等问题的形而上学基础。马克思是站在劳动者的立场上批判资本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的自由联合体",它是建构在劳动自觉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