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东莞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战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研究东莞敌后抗战的历史地位,并对其作出客观的评价,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南敌后抗战的历史功绩。一、日军全面入侵华南  相似文献   

2.
抗战初期,天津、上海、汕头等重要港口相继被日军侵占,中国对外交通儿乎陷于绝境.当时抗战所需要的各种战略物资90%以上需要进口.为了将国际援助的战略物资尽快运进中国,国民政府积极开辟了滇缅公路、中印公路、驼峰航线二条重要的国际运输通道.在开辟和保卫这些“生命线”的过程中,盟国,尤其是中美两国军民付出了血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相似文献   

3.
广东抗战文化宣传是华南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华南》作为中共广东省委宣传抗战文化的机关刊物,具有浓厚的统一战线色彩。《新华南》在抗战文化宣传策略上兼具合作性与斗争性、政治性与文艺性、国内性与国际性相结合的特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党组织在华南地区宣传"团结抗战、打败日本,肃清汉奸,建设新中国、新华南"的重要舆论阵地,为华南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黔南之战使四川、云南两个抗战基地得以继续发挥功能,对于正面战场可说是非常重要的转捩点。自1943年底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败局已开始显现,盟军在太平洋上展开了局部进攻;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开始了局部的战略反攻。1944年初,美军攻占马绍尔群岛,日军在太平洋上的交通线有被切断的危险。日本本土的防卫也受到中美空军混合团的威胁。日军为了打通纵贯中国南北大陆的交通线,摧毁中美空军在华中、华南的基地,援助孤军深入缅、泰、越地区的日军,并  相似文献   

5.
1938年2月日军第二次入侵三灶岛后,即开始在该岛修建华南地区最早的地面航空基地——"海军第六航空基地",该基地在抗战初期日军侵略华南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巩固和加强第六航空基地,日本政府曾在1939年9月和1941年先后分两批向三灶岛派出了农业移民,对华南地区实施移民侵略。日军还在三灶对乡民进行奴化教育以及设置慰安所,对华南地区进行殖民奴役等。以上新发现的日军入侵三灶的史料和遗址,同原有的三灶大屠杀及"万人坟"、"千人坟"等史料和遗址一起,成为抗战时期日军对华南地区进行军事侵略、大屠杀、移民侵略、殖民奴役以及设置慰安妇等全方位侵略的缩影和铁证。  相似文献   

6.
1938年5月以后,国民党战场进入了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局面。这时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以军事进攻为主,决心进兵华中、华南,夺取武汉和广州,用武力压迫国民党屈服,但在军事威逼中,也不放弃诱降的手段。国民党被迫继续抵抗日本的进攻,却仍然坚持其片面抗战的路线,限制和压迫抗日群众运动,并开始摇摆于和战之间,伺机寻求有利于他们的时机通过和谈早日结束抗战。6月6日,日军攻陷开封,控制了陇海铁路,准备沿郑州南下,与江西日军相呼应,会攻中原,夺取中国当时的政治和军事中心武汉。为迟滞日军的前进,蒋介石密令炸开了郑…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既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既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往的研究对后者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国民党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壮举的揭示,分析其特点、作用及影响,以真实、客观地展示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全貌。(一)“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平津抗战、上海“八·一三”抗战、台儿庄大战、徐州战役、武汉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士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给日军…  相似文献   

8.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华南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支持,在东江地区建立人民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中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斗争,逐渐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对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封锁及其他陆路援华通道的阻挠使得国民政府在战争之初便感受到了武器紧缺所带来的防御压力,香港的战略重要性凸显了出来。鉴于此,中国政府不仅采取了工程措施以努力维持相关交通线的运力,同时极尽可能地向英国政府施加外交努力以维持香港对外沟通渠道的顺畅。日方亦向英国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和军事威胁,试图切断香港同中国大陆以及外界的联系。英国政府在日方施压之下尽力维持香港通道的畅通,实质是将其作为战时援华的重要方式以遮掩其在援助物资总量上的相对较少这一道义缺憾。应该说国民政府在香港援华通道问题上的积极争取对于全面抗战早期的防御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肖荣华 《党史纵横》2011,(11):34-35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第三、第四舰队开始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企图切断中国与境外的国际通道。后日军相继占领香港、非律宾,接着又以重兵集结于缅甸南部和泰国北部地区。随后,缅甸仰光陷落,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作为中国共产党驻大后方的主要代表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经常接到机关、团体、学校等各种组织的邀请发表讲演。这些讲演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鼓舞抗战士气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要介绍的,是周恩来抗战期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最后一次公开讲演。 1940年9月29日,天近黄昏,在日军空袭的威胁中紧张了一天的山城重庆,渐渐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伊始,由于中国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区被日军占领,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的陆路、海陆通道均被切断,于是与苏联接壤的新疆,此时独特地域位置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在抗战初期接收从苏联至内地国际援华物资的主要通道。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80%的国际援助物资来自苏联,这些物资的90%都是经新疆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至内地的。  相似文献   

13.
胡键  陈枫 《党建》2005,(11):42-43
在中国的抗战史中,有一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直接指示的艰难环境中,这支部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中将这支部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支部队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2003年底,在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之际,广东惠州罗浮山下建起东江纵队纪念馆,成为又一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命令侵粤日军就地投降5508名烈士用生命铸辉煌金秋,我们来到东江纵队纪念馆。只见广场一…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深圳地区党组织在中共广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组织人民抗日武装,使深圳地区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为夺取华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地区抗战历程及启示,是激励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宝贵的红色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在华南抗战史上,关于"华南抗日第一枪"问题,史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笔者根据所掌握的史料,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拟分别从陆、海、空战的角度进行探讨。一、1937年8月31日:广州、东莞上空打响了华南抗日空战第一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广东的入侵是从空中开始的。据1937年9月1日的《中山日报》和《国华报》、1937年9月4日的香港《工商日报》报道,以及曾任国民党中央空军第29队少尉分队长黄绍濂的回忆文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冀中平原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抗战影响,组织动员冀中百姓参加抗战,并为战斗在太行山脉的八路军战士提供了抗战物资用品;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战队伍的同时,还有利地牵制了华北的日军,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打击消灭日军,并对华北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口战役是抗战初期北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第13军抢防南口,以少应多,以弱抑强,战斗极为惨烈,危机四伏,急待援军。卫立煌率部以3师之众支援南口抗战,在平西山地与日军缠斗20日之久,拖住了日军第6、第20两个师团的主力,威胁了第5师团的侧背,减轻了南口正面的压力。卫立煌纵队增援南口抗战是南口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60年前的七月七日,日军以“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面抗战也正式展开。今天,我们纪念中华民族解放斗争史上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史上这一重要事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单文俊 《世纪桥》2002,(5):50-51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形成了两个战场:一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的敌后战场;一个是国民党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1937年8月,国民党政府国防会议决定,在战略指导上采取持久战,以空间换取时间,逐渐消耗日军,转变优劣形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为此,部署了一系列防御战役与战斗,其中规模  相似文献   

20.
<正>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日军背后出现了一个他们从未预计到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组织、开展了波澜壮阔的人民游击战争,使日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迫使敌人不得不将部分兵力投入到这个战场上来。八年抗战中,毛泽东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成了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我党我军也在八年抗战的腥风血雨中获得了很大发展。毛泽东的游击抗战方略也随着战局发展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