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2.
阿尔都塞认为,任何社会若要实现社会赋型都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再生产,其中主要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个人、主体和大主体,其中个人被"唤问"为主体是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前提条件,主体对大主体的"镜像承认"是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关键环节,主体之间的相互认同、承认以及主体对大主体的"自动臣服"则是意识形态再生产的根本目的。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再生产的结果就是要使个体归属、居留于某种社会意识形态中。所以,只有全景展示和全程描述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理论,才能从本质上搞清楚意识形态是如何让不同的主体同时承认其意义并建立相应联系的。这对于从微观视域把握意识形态运行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提升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的科学性以及意识形态工作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必 《前线》1960,(20)
一、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和产品实现问题资本主义国家有一种极其荒谬的现象,就是在再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免地要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危机—来,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真是像一场瘟疫一样。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必然会发生经济危机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讲所要探讨的问题。让我们先从资本主义的社会再生产谈起。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理论,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过程中,广泛地研究了人类社会再生产问题,揭示了物质资料的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生产关系再生  相似文献   

5.
王必 《前线》1960,(21)
二、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必然发生经济危机?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些条件并不经常具备,只有通过生产力的破坏、通过经济危机才能暂时出现。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  相似文献   

6.
在列斐伏尔各个时期的理论探索中,始终贯穿的思路是:新时期的资本主义以何种方式实现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从前期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到后期的空间生产思想,列斐伏尔始终将资本主义幸存的奥秘与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紧密地挂钩,从而将马克思局限于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再生产理论推进到广阔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把再生产理论与空间生产紧密结合,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扩展性及其本质,为我们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变化和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解读路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在科学地阐明总资本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化生产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因此,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如果撤开资本主义实质,其基本原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当前的治理整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国以来我国曾进行过几次大的调整,都是主要解决我国经济比例失调问题。当  相似文献   

8.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提出"消灭分工"。这一理论主张的提出,曾引发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和激烈争论。要澄明"消灭分工"的真实意涵,指明"消灭分工"的现实路径,决不能望文生义,而应该回到马克思的真实理论语境中去。"消灭分工"并不意味着要消灭一切分工或取消"分工"本身存在的合法性。一言以蔽之,"消灭分工"就是消灭旧式分工代之以新式分工,消灭自发分工代之以自觉分工,消灭的是劳动者分工而不是劳动分工,须知,"消灭分工"也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现实条件的。  相似文献   

9.
执政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宇青 《探索》2007,4(5):47-52
从总体上看,中共拥有的合法性资源主要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旧社会的"负面合法性"、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统治绩效和领袖魅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合法性资源都曾经为巩固中共的执政地位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曾经拥有,并不等于永远拥有.事实上,要想保持中共的执政地位,要想保持国家与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保持合法性资源的再生产,以持续不断地获得执政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经济论坛上,人们仅在探讨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时,才把它与自然再生产联系起来考察,似乎工业的经济再生产可以不受自然再生产的制约。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农业的再生产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这是谁都不会否认的。那么,工业的再生产是否要以自然再生产为基础,则需要我们作深入的探讨。我个人认为,不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2.
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渗透以及西方国家主导下的"游戏规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适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西化"的伎俩,超越"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假象,就成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界长期来流行着一种不妥当的观点,认为马克思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时舍弃了非物质生产因素,而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发展,人们在考察社会生产问题时,可以把劳务再生产问题纳入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中。这一观点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大问题的误解,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讨论。一、劳务再生产不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曾提出过两个必然的论断,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可是人们一直疑虑:为什么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并且发展的如此迅速呢?这个问题马克思用两个绝不会给予了回答: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这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而目前,这个长期的过程被无限的暂缓了,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意识的丧失,意识形态逐渐弱化,这就起到了延缓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今天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来研究一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弱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章通过学习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制度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分工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历史范畴,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作为一个具体的理论,既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标志性理论,又是贯穿全书的主干。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以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的精神对分工的历史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和阐述,以社会实践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发展趋势,最终认为旧式分工的消除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也必将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分工不断深入的过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的先驱性与真理性,对我国社会分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工”范畴,对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一书理论构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形态》一书中,马克思、恩格斯相对于他们的任何一部著作都更集中、完整地阐述了分工的社会历史作用。一、分工是先前历史的主要力量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从根本上说,是劳动的历史,而分工是劳动的重要形式。分工作为劳动过程的重要形式,构成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既不是沃勒斯坦认为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开始所形成的具有全球联系和特征的世界经济的延续和扩展,也不是吉登斯认为的由于民族国家及其体系为扩张提供制度保障,使世界经济扩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发展导致西欧社会经济变化,从而进行海外扩张的逻辑结果。正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形成过程中,形成了欧洲殖民国家与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欧洲殖民国家剥削、压迫、奴役和控制殖民地国家,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也延续到当今世界体系之中,决定了当代的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场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动并主导的经济运动。  相似文献   

19.
正新自由主义就意识形态而言,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产生之初是作为经济理论出现的,然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作为意识形态的优势。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乐此不疲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分享经济"的兴起标志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又一次变革,对劳资关系发展的走向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生产力层面来看,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技术变迁对服务业的分工与企业组织形式实现了重塑。从生产关系层面来看,"分享经济"并没有颠覆现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与雇佣劳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与分化,并且制造出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认同,从本质上进一步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隶属。"分享经济"代表了新福特主义与后福特主义积累体系的折中,将使劳资关系的运行走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