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领犯罪作为一种独特的犯罪现象,它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然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我们都没有给予其应有的重视.以致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因此,界定白领犯罪的范畴,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提出防控的对策就十分必要了。  相似文献   

2.
理性透视与对策设计防范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艳春 《前沿》2007,(3):127-129
当代大学生犯罪的案例时有发生,而且犯罪的领域涉及面广,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现象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拟以对我国当前大学生犯罪的状况、特点和原因,减少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做些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跨国有组织犯罪破坏各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侵犯国家利益和公民利益,并对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已成为各国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跨国有组织犯罪具有跨国性的特点,要有效打击这种犯罪,国际合作是基石和应最优先考虑的途径。《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是各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的一种有力工具和在该领域进行国际合作的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4.
追求最大经济利益是有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这包含两方面意义 ,一是有组织犯罪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的 ,一是经济目的决定有组织犯罪的其他特征和行为。有组织犯罪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中心的大城市 ,并按规模大小呈金字塔结构。控制非法经济领域 ,投资合法领域 ,是其主要活动领域。  相似文献   

5.
犯罪地理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国外学术界对犯罪地理研究比较深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许多成果。国外犯罪地理研究领域中的三个方面,即犯罪地理理论研究、犯罪空间分布研究及犯罪和空间环境的关系研究,对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黑社会犯罪与有组织犯罪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揭示的是犯罪的社会形态 ,后者仅反映犯罪的组织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初具一定社会结构、功能和运行方式的犯罪组织 ,是由有组织犯罪中高级组织形态社会化演变而来 ,并向着黑社会犯罪演进的雏形形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黑社会犯罪同“质”不同“量”,与有组织犯罪同“形”不同“质”。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犯罪社会性的组织结构、犯罪社会化的经济扩张、社会公共领域的渗透和称霸一方的反社会本质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其产生原因主要有社会现实因素、历史文化因素和境外黑社会犯罪的渗透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犯罪发展的研究以犯罪存在为前提 ,研究犯罪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从犯罪的形式发展来看 ,则由个体犯罪到松散的团伙犯罪再到有组织犯罪集团如黑社会、恐怖组织。犯罪发展的研究具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研究犯罪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要给予相当的研究精力和相当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的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强 《公安研究》2004,(4):49-52
毒品问题是一个深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毒品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毒品犯罪的目的、手段、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毒品犯罪的特点,从组织保障、工作机制、情报信息等方面提出了毒品犯罪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有组织犯罪在发展历史、成员构成、组织形态、犯罪手段、政治渗透程度、犯罪暴露程度和国际化倾向等方面与西方有组织犯罪有很大不同 :西方有组织犯罪的发展历史几乎是直线式的 ,从来就没有受到过严厉的打击和有效的控制 ;我国政府则曾对其进行过毁灭性打击 ,但近年又死灰复燃。西方有组织犯罪的成员中既有恶棍盗贼 ,也有白领首脑 ,层次丰富 ;我国有组织犯罪成员主要是社会闲散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西方有组织犯罪已具有相当完备的组织形式 ;我国有组织犯罪目前处于雏形阶段 ,但有快速发展的趋势。与西方有组织犯罪的手段有所区别的是 ,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手段更加凶残、野蛮 ,具有极浓厚的封建色彩。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政治渗透能力及渗透程度尚不能与西方有组织犯罪相比较 ,但其危害已不容忽视。我国有组织犯罪的暴露程度比西方要高得多。西方有组织犯罪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 ;而我国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主要在本地本省活动  相似文献   

10.
犯罪学在国际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历程,但是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学科。在经济急剧转轨、社会急速转型的新的历史时期,重大刑事犯罪增多,并有进一步严重化的趋势,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成为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力量。加强犯罪学理论研究,特别是研究新形势下各种犯罪的新特点、新趋势,可以为更有效地治理各种犯罪活动提供科学依据,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犯罪防治与和谐社会构建,围绕这一主题与会者对黑恶势力犯罪、凶杀和暴力犯罪、商业贿赂犯罪、未成年人犯罪、职务犯罪等多个问题领域进行了探讨。会议收到的论文集中反映了我省犯罪学领域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我省犯罪学理论和司法实践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1.
萨瑟兰的《犯罪学》一书,1924年首次出版。该书出版后,引起犯罪学界广泛的关注并迅速成为萨瑟兰的代表性著作。……《犯罪学》一书,内容驳杂,不仅主要包括犯罪学的理论知识,还包含很多刑法问题、刑事司法制度的介绍性论述。为凸显主题,集中地体现萨瑟兰的犯罪学思想,我们选取《犯罪学》一书中与犯罪学理论联系紧密、对当代犯罪学研究仍有借鉴指导意义的章节,编译成书出版。  相似文献   

12.
老年犯罪研究是犯罪学研究领域中一个相当重要但又相对薄弱的环节,是一个多层面、十分复杂的研究课题。随着各国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犯罪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各国犯罪学者、社会学者、心理学者、医务工作者等潜心研究对象。老年犯罪具有一定特征类型,与其他人犯罪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由于违法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形成不同于其他人犯罪的特点和社会危害,这就决定了对这类犯罪进行深度研究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犯罪学中犯罪形态的界定是为揭示犯罪现象,研究犯罪原因,寻求有效的犯罪调控对象服务的。犯罪形态的进化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式演进过程,既包括纵向演进,又包括横向分化。犯罪的现代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为财产型犯罪日益加剧、流动人口犯罪不断增长、青少年犯罪和女性犯罪明显增加、有组织犯罪迅速增多和高科技犯罪日新月异,入世后,犯罪形态的现代化演进将呈现国际化、组织化、高科技和暴力恐怖化趋执,并且生态入侵和环境污染问题将使我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刑事司法领域强化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人权保障的同时,很多犯罪被害人却沦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20世纪60年代以来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一些国家兴起,成为一个世界性趋势。我国的刑事司法制度在注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同时,也理应关注犯罪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缺位已经成为我国犯罪被害人权益保护制度乃至整个刑事司法制度的一块短板。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也具备了立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数据为基础,运用Cite SpaceⅡ软件绘制知识图谱.通过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展示了“网络犯罪”领域主要研究力量的分布,“网络犯罪”研究的知识源流与脉络,以及“网络犯罪”研究的前沿与热点.研究表明,国际范围内“网络犯罪”与狭义的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研究体系,在广义“网络犯罪”研究领域,欧美国家的研究机构处于核心地位,在计算机网络犯罪领域,华裔科学家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和发展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在犯罪组织形式上的必然结果 ,有组织犯罪以内部成员的分工协作和有序运作 ,从而有可能实现犯罪要素的最优化配置 ,达到犯罪效益的最大化 ,有组织犯罪同个人及普通共同犯罪相比提高了犯罪效益。从犯罪经济学角度可得出结论 :有组织犯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有组织犯罪是完全可以防控的。  相似文献   

17.
智能卡诈骗犯罪,是全球经济犯罪的全新类型,更是有组织跨国犯罪团伙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智能卡诈骗犯罪的犯罪途径,即主要通过信用卡、透支卡和储值卡实施犯罪。并介绍了目前澳大利亚防治智能卡诈骗犯罪的三项策略:智能卡发行商策略,商家策略和技术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有组织犯罪霸占地盘 ,大肆行恶 ,疯狂抢劫 ,拐卖妇女儿童 ,横行乡里 ,无恶不作 ;制毒、贩毒 ,走私 ,赌博 ,控制卖淫 ,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 ,从事“企业化”犯罪 ;其犯罪收益向经济领域渗透 ,以合法、半合法的企业经营掩护其从事有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了有组织犯罪的问题。认为一切有组织犯罪活动,作为非法秘密的犯罪利益共同体,其存在与活动都必须以经济作基础。在商品、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商品货币关系和经济运行的价值规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只要经济、政治和社会地位等存在差别和不平等,不同的利益需求总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群体,有组织犯罪也是一种利益群体,追逐经济利益是其形成、维系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文章分析了当今为追逐经济利益而形成的犯罪组织的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关于青少年团伙犯罪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团伙犯罪在中国尚不是严格法律意义上的概念,而是西方犯罪学研究及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概念。本文所说的团伙犯罪不同于集团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中对犯罪集团和犯罪团伙进行了严格区别。团伙犯罪是介于集团犯罪和非组织型的共同犯罪之间的一类犯罪[1]。既具有集团犯罪的特点,又比较松散,组织中也没有严密的分工,人员也不稳定。因此我们对其定义如下:青少年团伙犯罪就是指由介于犯罪集团和非组织型的青少年群体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且应受刑罚处罚的危害行为。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团伙犯罪的状况与犯罪成因(一)基本状况据某市法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