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正式启航;11月,二次“陈江会”之后,两岸海运直航全面开放,两岸直肮包机大量增加,两岸“三通”的雏形已经显现。这是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的第一步。两岸“三通”,尤其是两岸直航,对于台湾经济与产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的互动与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大力推进两岸海洋经济合作与开发,必将大大增进两岸往来。密切两岸经济关系,推动两岸互为依赖的“海洋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因此,深入分析探讨海洋经济“互动双赢”的对策与措施。对于切实解决两岸经贸的互动双赢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石正方 《台声》2013,(2):32-3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成功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宣告两岸同胞期盼了近30年之久的两岸“三通”终于成为现实,两岸交流进入“大三通”时代。  相似文献   

4.
台海和平环境的建立,是两岸当局与人民自1949年内战之后一直的期待。两岸对和平远景的期待可以理解,但从理想走向实际却需要一段漫长而且曲折的过程。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前言、两岸创议“和平协议”的历史背景介绍、两岸终止敌对状态协议设计与推行、两岸对“和平协议”解读的相互冲突,以及两岸“和平协议”签署的展望,来解析两岸对此一问题的立场与要求,并整理出双方对此事件的不同解读,以及彼此尚无法“跨出门槛”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5.
自2008年11月的“陈江会谈”后,两岸三通正式启动。在12月的“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两岸发表了九点“共同建议”,提出了加大在资汛、通讯、环保、LED照明、新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两岸产业界交流和沟通,建立两岸产业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逐渐形成合理的两岸产业分工合作布局。为抓住这一良好机遇,共同提升粤台光电产业竞争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  相似文献   

6.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台声》2009,(2):6-7
过去的一年来,对岛内乡亲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两岸关系出现重大转折、两岸交流的步伐一日千里。海协、海基两会达成多项协议,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成行,两岸“三通”基本实现,跨海而去的“团团”、“圆圆”和珙桐树见证了两岸关系的冰消雪融。过去的一年,两岸春风预示了覆盖在两岸关系上长达8年的坚冰即将融解,两岸关系呈现“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大发展”的崭新局面。“三通”的启动厚植了两岸共同利益,实现了互利双赢。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春天,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1,(8):57-57
高雄市长陈菊最近成立“高雄市府两岸工作小组”,并已召开首次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两岸交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实施后,两岸掀起新一轮的经贸商机,加之同党的云林县长苏治芬、嘉义县长陈明文和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近年亦登陆开拓销路,陈菊唯恐落后,最近频频出招,抢搭两岸经贸专列。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1,(6):14-19
论坛围绕“深化两岸合作、共创双赢前景”这一主题,就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蓝图、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与促进两岸经济发展、两岸文教合作与青年交流3项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0.
埔编 《黄埔》2009,(1):1-1
2009年是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三通时代”的第一年,或可称之为“两岸三通元年”。从这个元年起,两岸人民的往来将十分便捷,仅就台商来说,早晨去上海开会,黄昏回台北吃晚饭的“两岸生活一日圈”已成为现实;两岸经贸的通道将更加顺畅,为业者节约大量运输时间和成本。三通为两岸经济带来的效益可以量化,而难以估算的是由此对两岸民众心与心、情与情的连通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敏 《两岸关系》2010,(2):21-23
2008年11月4日,两岸两会在第二次“陈江会”上签署了关于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等协议,并于12月15日开始实施,标志着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一年多来,两岸“大三通”的积极效应持续发酵,给两岸同胞特别是台湾同胞带来了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好处。  相似文献   

12.
以两岸直航为重要议题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两个月来,两岸相继宣布了“小三通”和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所谓“小三通”扩大化的政策是指福建泉州石井与金门之间的客运直航在6月8日开启,成为闽南沿海距金门最近的海上“黄金水道”;而所谓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是指6月14日两岸同时宣布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等3个传统节日期间。这无疑是两岸三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不过,笔者也认为此举显然受…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以来,两岸之间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要好”:谈起两岸的交流,全国政协委员石四箴说,“有进步,但是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4.
柳英 《时事报告》2010,(2):97-98
一段时间以来,“ECFA”成为两岸媒体上曝光率极高的热词。“ECFA”全称是“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首字母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两岸经贸合作进程中,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特殊性、复杂性与存在的经济政治障碍,制约着两岸经贸合作的全面开展与深化,于是两岸先后提出“特区对特区”(或“园区对园区”)的对接与合作概念,在特(园)区率先实施开放或特殊政策,以突破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性障碍。  相似文献   

16.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抛出炮制已久的“十年政纲”“国家安全战略”篇和两岸经贸篇,正式亮出两岸政策底牌。作为角逐“大选”的关键步骤,这是蔡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两岸议题。尽管蔡对此层层包装,试图淡化民进党“台独”立场,  相似文献   

17.
卢文端 《台声》2013,(11):40-41
过去20多年来,两岸交流中一碰到政治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搁置争议”和“先易后难”。10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时明确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10月11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上海出席首届两岸和平论坛中也进一步提出,“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这也清楚表明,大陆方面不希望将两岸政治谈判问题拖到下一代,期待两岸共同承担历史责任,开启两岸政治谈判。  相似文献   

18.
关键词     
《台声》2013,(8):14-14
圆梦 今年快9岁的大陆赠台大熊猫“团团”、“圆圆”,自2008年从四川移居台北后,两岸同胞一直企盼着它们“早生贵子”。7月6日晚,在两岸同胞的期待之下,“圆圆”在抵台4年半后终于产下一只雌性幼崽,而这只憨态可掬的“台湾囡”自出生就吸引了两岸同胞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1,(7):41-41
6月,“两岸协议成效与检讨会议”在台北登场。经过海基、海协两会磋商,会议聚焦在旅游、空运、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食品安全、共同打击犯罪与司法互助等协议,除汇整协议成果,更重要的是针对现行协议内容不足,或窒碍难行且无法由既有联系机制处理的问题研讨解决对策。在近期两岸经贸正常化协商进展有限下,检讨会议在既有协议下落实“求好”的精神,其成果将有助于各项协议的推展,发挥更火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一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持续热络。两岸间接贸易总额到2007年累计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热情未减,从珠三角、长三角加快“西进”“北扩”,新一轮的产业多元化、升级、转型正在展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呈现出更加密切、深入、广泛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