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是一个选举挂帅的社会,每年这样那样的选举一个接一个,为掌握民意动向,于是这样那样的民调也同样一个接一个。然而,这样的民调究竟能不能反映民意,其作用和效果究竟如何,各参选政党应如何对待这样的民调,都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仅是阅读两岸官方的文书与代表性谈话,就来定论“一国两制”在台湾存续的问题,可能会产生误判.一个模式是否适用,影响最大的因素不是当局,反而是民意.如何检验“一国两制”价值的标准,本文特从台湾历年来对是否接受“一国两制”的民调结果,进行数字与问卷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了解:1.从民调数字分析“一国两制”对台湾的适用性;2.剖析怎样从民调数字观察“一国两制”是否在台湾存在有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接待,不仅仅是看看信、接接访。记者从人大代表参与信访活动调查结果统计中看到,反馈问卷的417位代表中,有207人认为这是把人大监督与信访结合起来的有益探索和重要形式,有349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代表了解民意的一个窗口,而且是代表履职的一个平台;有151人认为,可以为老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袁峰 《传承》2012,(19):82-83
民意调查作为现代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世界各国社会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成为政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要学会运用现代民意调查的方法来了解社情民意。我们去了解西方的民意调查方法,是为了更加真实地了解民意。中国民调的重要任务是在民意与公共政策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民进党在岛内各种选举中频繁打“抗中保台”牌,即以抹黑诋毁祖国大陆获取选票,而且屡试不爽,似乎成为其“救命仙丹”。但从岛内近期民意的变化看,这张牌已慢慢失效。如2022年“九合一”选举之前,一些民调显示曾经支持民进党的青年选票在逐渐流失,尤其在20至29岁间流失得非常严重,导致民进党前主席许信  相似文献   

6.
权力蹂躏了“民主”,而那个被叫做“民主”的受害者,本身就是一个冒牌货。在一个看似“民主”的程序中,缺席的恰恰是民意;取代民意位置的,是“民主”程序的制定者。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10)
正谢长廷已经事先预告,看来蔡英文是吃了秤铊铁了心,在"5·20"就职演说不会对"九二共识"有任何正面表意。谢长廷在接受日媒专访时指出,愿意推动两岸关系维持现状,蔡英文已经尽力。言下之意,大陆应当领情,回报善意,不该得寸进尺,过份要求"九二共识、两岸一中",因为台湾民调有60%反对,此即蔡英文奉为圭臬的"民主原则"和"普遍民意",试问这60%的民意,是哪的民意?难道不是民进党所灌溉催化的"天然独"?如今反倒成为借口。民进党又以其"立法院"多数席次优势,决议通过"教育部"撤回课纲微调,强调"日本殖民统治""日据"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政府沟通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江西省推出市(县)长信箱,并成为市长、县长了解民意的一个新窗口。  相似文献   

9.
宁馨 《统一论坛》2016,(4):48-50
民进党自5月20日在台湾执政以来,各种挑战与困难接踵而至,已经让新当局吃尽苦头,在短短时间内支持度快速下滑。据岛内媒体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民进党主导的行政团队不满意度接近四成,满意度仅剩45%左右,不满意比例接近满意比例,几要形成"死亡交叉",再对比行政团队最初任命时高达6成以上的满意度,凸显民意失望程度。民进党一贯所谓"绿色执政、品质保证"口号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民主渐进的时代,这是一个民意彰显的时代。而上书,作为民意上达的一种便捷方式,正在中国遍地开花。为民请命.针砭时弊.检视法律法规,上书不仅架起了下情上达的桥梁,更成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尝试。唯其如此,更应理性审视之。  相似文献   

11.
社会     
《台声》2017,(2)
<正>民调显示:56%台湾民众反对同性婚姻纳入民事条例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立院""同婚修法"完成初审,台湾民意基金会近日公布的调查,高达56%台湾民众反对同性婚姻民法化,赞成者仅37.8%,另有7成1民众认为不须急着"立法"通过。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指出,去年11月"同性婚姻民法化"的"立法"行动,闹得满城风雨。12月上旬"反同""挺同"势力轮番上街较劲,此次民调就"同  相似文献   

12.
正近期台湾民众政治倾向的中立者呈现上升趋势,这体现了岛内民意逐渐脱离蓝绿意识形态。该变化加速了岛内民众"西进大陆"的步伐,进而影响到政治势力的动向。岛内民意脱离蓝绿意识形态7月岛内民调显示,民众政治倾向中立者远远超过倾向蓝绿者,相较  相似文献   

13.
媒体、民调和文宣(宣传)都与公共舆论和民意有关。台湾威权统治时期,国民党对媒体和舆论实行高压控制,党外势力和民进党进行了剧烈的抗争,要求媒体开放、公平、公正。但民进党上台之后,不仅没有退出对公营媒体的运作,而且以各种手法控制媒体,意图使“台独”理念成为评判言论的标准,陈水扁还大力塑造个人的“形象工程”,民进党运作民调和文宣手法也使其在选战中继续得利。但其结果是台湾公共舆论的批判力受损,民意也无法让政治真正地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4.
政治     
《台声》2017,(2)
<正>亲绿民调:蔡英文声望仅剩38%六成民众不满经济表现据台湾《醒报》报道,"民众对蔡英文的经济政策从去年8月以来不满程度节节升高,至今已高达6成(60.4%)。"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2016年12月26日在记者会上指出,蔡英文近日曾表示要到2017年下半年才来全力拼经济,让民众相当不满。在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6日所公布的民调中,蔡英文的声望在"5·20"就任时高达69.9%的巅峰,历  相似文献   

15.
政治     
《台声》2017,(7)
<正>蔡英文声望降至37.6%民意支持续写颓势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民意基金会3月20日发表最新民调,蔡英文声望(赞不赞同她处理台湾大事的方式,包括重要人事安排与政策)为37.6%、不赞同程度为42.5%,赞同程度较上月下降3.8%,仅高于2017年1月。蔡英文2月声望枯木逢春,摆脱民意支持度一路下滑的长期困境,  相似文献   

16.
<正>2014年11月29日,台湾首次"九合一"选举。在台北市长选举中,无党籍候选人柯文哲得到853983票,以近25万票优势完胜对手国民党籍候选人连胜文。这种一面倒的结果不仅让双方阵营都表示没想到,也引发了外界对于选前民调准确度的质疑。台湾某民调公司的负责人立刻站出来澄清,不是民调不准确,而是这次青年选民投票行为与以往大有不同,选举模式改变,民调数据自然出现失真。  相似文献   

17.
《两岸关系》2021,(6):17-20
正近期,岛内针对蔡英文连任满一年的民调相继出炉,结果是一致的,即满意度大幅降低,蔡的执政走向崩盘边缘。台湾TVBS电视台民调显示,岛内民众对蔡英文执政的满意度由2020年5月就职时的61%降至41%,大幅下滑20个百分点,不满意度由25%升至44%,爆增19个百分点;亲绿的"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民众对蔡执政满意度较就职时下滑25.5个百分点、跌至45.7%,不满意度增加25.7个百分点升、至41.3%。  相似文献   

18.
迈博 《台声》2018,(10)
正近来"台独"恶行连连,令台湾岛内社会深感忧虑,岛内各界纷纷揭露"台独之谎"与"台独之害"。最近,"台湾民主基金会"跑到美国公布民调称,39岁以下的台湾年轻人中,有70.3%表示愿意为台湾而战,有26.5%表示不愿意。消息传回台湾,舆论一片哗然。这项民调不无蹊跷。民调已完成一个多月,在台湾并未发表却拿去"向美国人报告",难道这数字是"出口专用"?台湾年轻世代追求的是个人  相似文献   

19.
徐立凡 《小康》2012,(11):94
正11月决胜的2012年美国大选和前几届相比,从选举风格、对抗强度、民意趋奉等方面,已然发生了较大变化。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做好相应的战略准备,才是最好的应对11月决胜的2012年美国大选已趋于白热化。这次大选,表面看在程序安排、民调变化曲线、公众关注度、话题选择上与近几届大选并无二致。比如,一个月前在民调和选举人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8,(5)
正摘编自2018年2月19日台湾《中央网络报》最新民调显示,赞成"台湾独立"的比例创下10年新低,而赞成与大陆统一的比例则攀上10年新高。台湾《中央网络报》2月19日社评指出,这显现"天然独"毕竟抗拒不了时代潮流,两岸统一也是必然趋势。在民进党刻意加速"去中国化"并且执意与大陆对抗的状况下,为什么台湾民意反而背道而驰?大致不外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民进党的两岸政策失败。问到对蔡英文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