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继武 《理论学刊》2004,46(12):29-33
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个人的全面发展 ,又表现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两个方向 ,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其同一性表现在它们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在关系上 ,它们构成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结 ,相互制约 ,总趋向接近一致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人类的全面发展又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结果和归宿。其差异表现在 ,两者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两者的参考系不同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人类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动物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而在关系上 ,两者有时呈现对立性甚至对抗性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指人类及其所有社会成员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他们的力量和全部才能。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因此说,构建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前提和人文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前提和现实基础。我们的目标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走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兴良 《求实》2003,3(3):4-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反映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因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它在现阶段的含义和目标是努力促进人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全面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此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要把“惠及十几亿”人口作为检验标准 ;要把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省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上看闽西农村的小康社会水平仍比较低。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闽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文章认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保证,这是闽西农村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 ,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开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价值取向 ,我们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出是有客观依据的 ,它是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社会进步的一般趋势 ;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必须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事业 ;必须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全面建没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占有怎样的地位?如何处理好人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辩证关系?这是我们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正确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始终的一个历史性课题。本文首先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其次,揭示了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时代内涵。最后,较为集中和具体地探讨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阶段的具体途径,指出现阶段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与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相联系的,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结果。对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市场经济是必经阶段又是过渡阶段。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也要发展市场经济,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人的个体发展第二阶段的任务。然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全面发展的充分实现有待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扬弃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李远方 《世纪桥》2009,(13):69-69,8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对各社会形态人的自由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明社会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道路的真正开启,而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则是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的价值实现.是谋求社会进步和个人价值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未来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理念之一,体现了全面小康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幸福观是实现绿色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逻辑起点,而辩证统一则是二者关系的基本特征。我们在推进物质小康的进程中也积极开展绿色发展转型的探索,但生态环境总体质量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扭转。在"十三五"时期,要增强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绿色制度供给,抓好"两降低三提高",以实现用绿色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为我国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成才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完整的教育逻辑链,它包含着逻辑起点、发展过程和价值目标实现三个阶段。正确认识自己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逻辑起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价值追求;个性化发展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4.
论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具有丰富的内涵及其特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在我国现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又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整体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 ,必须通过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建设 ,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乐玫 《党史文苑》2004,(12):70-71
本文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指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旨在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易启洪  吕洪涛 《求实》2003,(9):46-47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的全面发展发挥巨大的价值功能,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实践和创造自己本质的自然历史过程。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证,只有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改变人们的生存、发展观念,人的全面发展才有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8.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劳动自由和自由劳动的基础上,人才有可能得到自由的发展;人的自由劳动与人的自由发展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人的劳动内容和劳动方式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是一种预设的静止状态,而是一种无限发展的动态过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要通过改革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加快文化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发展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入,研究和探讨了新的历史阶段加快文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合理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基础。人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客体条件,也需要主体条件。客体的特性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同样,主体自身的特性也制约着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合理性,就是人的生理基础、心理基础、社会基础、精神基础、文化基础的全面发展和全面优化。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这种意义就在于它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创造了最好的主体条件,极大地增强了和充分地运用了主体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推动人类认识和实践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