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是人类空前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二战的破坏可谓空前,但其是否绝后,却还有待观察与思考。正如我们可以把战争分为"热战"与"冷战"一样,和平同样也可分为"冷和平"(假和平)与"真和平"。"冷和平"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冷和平"容易给人以和平的假象,以为和平就是必然的,战争离我们很远,从而使得某些中小国家容易"任性",大国容易缺乏包容,低端政治问题容易"越位",这反而容易酿成真正的大危机与大危险。近期西方战略学者发出的"基辛格之忧"与"哈斯之问"也反映了对"冷和平"的忧虑。国际社会如果对"冷和平"状态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战争的再现与和平的终结。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结合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大国博弈的背景,对国际安全与战争问题做战略思考,可以发现:从历史维度来看,人们对国际战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从现实维度来看,当前中小国家"任性"乱为,大国博弈暗流涌动,"冷和平"状态令人担忧;从未来维度来看,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大国关系因素,也是中国对国际战争问题进行战略思考与未来展望时所无法回避的。中国要妥善谨慎地处理好中美关系与中日关系,未来爱好和平的中国将会成为遏制国际战争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虽然合作与竞争依然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基本框架,但其近年来明显地加强了对中国的竞争压力。一些机构和专家甚至呼吁要重新激活冷战时期的对苏"成本强加战略",以应对中国崛起可能带来的挑战。从广泛意义上讲,成本强加是大国之间一种传统的和平竞争方式。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非战争方式增加对手的资源消耗,削弱其行动能力或加剧其资源分配压力,进而改变其具有挑战的行为。从美国关于"空海一体战"、"第三次抵消战略"的讨论到在南海上的行动,可以看到其日益明显的"成本强加"逻辑。美国对华"成本强加战略"无疑将给中国带来复杂的挑战,对其研究有助于中国深入理解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逻辑、边界和目标,为保持战略定力,制定针对性应对措施,有效整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竞争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9·11"后,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阿富汗战争,但并未给阿富汗及国际社会带来和平与稳定.如今,美国等西方国家纷纷出台阿富汗新战略.在此背景下,中国对阿富汗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或政策颇受国际社会关注.中国政府并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自己的阿富汗战略,但在阿富汗战争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显示了中国在阿战略目标和战略趋向.未来中国的阿富汗战略需要在坚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在阿富汗经济重建中更多地考虑阿方利益,推动国际组织及美国等西方国家更多地参与阿富汗和平进程,同时促进巴基斯坦局势的稳定,借以支持阿富汗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预防性战争是在权势结构中占据优势的国家为预先阻止本国与敌手之间不利于己的权势转移而发动的战争行为,其战略目标在于继续维持本国的权势优越地位和安全环境,旨在使用武力来延缓、阻止当下已经显现、日后可能会更加危险的战略未来。预防性战争是国家战略的一种运用方式,权势转移及由此引发的恐惧是其产生的两大基本动因。预防性战争为现行国际法所禁止,但西方国际关系研究却往往对之持有理论同情。作为当前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和守成大国,美国在历史上发动的预防性战争数量有限,但预防性思维却长期在美国的战略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演进,预防性思维在美国当前对外战略中突现,面对崛起国实力发展,美国未来仍有发动预防性战争的可能。阻止预防性战争爆发的根本,在于超越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逻辑。中国的和平发展有望为突破"国强必霸"""国强必战"思维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冷战 ,指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形成的各自以苏联和美国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紧张斗争和较量。这种斗争的形式既是和平的也是非和平的。苏联和美国是冷战的主角 ,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东西方冷战的核心内容 ①。一般把1947年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作为冷战开始的标志 ,把1991年苏联的解体作为冷战结束的标志 ,持续时间长达44年之久。越南战争是指二战后美国在越南进行的干涉和战争。关于越战的起始时间 ,学术界说法不一 ,笔者以1961年肯尼迪发动特种战争为标志②。越战的起源与冷战有着密切的联系。一、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6.
作者首次提出了"亚洲协调"的概念,讨论了亚洲协调对未来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安全治理的必要性和长远性。尽管最早的主要国家之间协调(concert of powers)的理论与实践是19世纪的、欧洲的,但是,关于主要国家之间协调(不仅是大国协调)的一般理论却同样可以运用在解决21世纪的亚洲(以及太平洋)的严峻安全挑战和困境上。这些挑战和困境在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演化为严重的大国之间的对抗甚至冲突。更重要的是,亚洲协调将注定会阻止战争、实现长期和平及维持本地区的经济活力。也就是说,如果亚洲协调明智地和有效地建立并运作起来,到2079年,亚洲以及太平洋将拥有一百年的和平,如同欧洲在1815-1914年拥有的百年和平。从1979年到现在,亚洲地区已经享受了接近四十年的和平。在过去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地区或者跨地区的论坛、会议、组织和制度等,反映了治理亚洲地区的权力转移的企图和努力;尽管这些安排相互重叠、尚未彼此兼容,甚至相互竞争,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当做未来亚洲协调的基础。虽然目前的地区安全治理仍然由美国及其同盟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但美国也不得不重视复杂的安全地区主义。有不少人建议美国应该以亚洲协调作为未来解决与中国关系的方案。中国已经为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亚洲和平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已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回应美国的"转向亚洲"。中国在亚洲协调中的地位是中心的和关键的。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2):67-82
2021年是阿富汗战争20周年。20年前的"9·11"事件以及美国随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使阿富汗战乱冲突延宕了20年,其和平重建举步维艰。2020年2月,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多哈协议",标志着阿富汗和平进程进入新阶段。但协议签署一年多来落实并不顺利,阿富汗人的内部谈判屡屡受挫。当前,美国拜登新政府的阿富汗政策走向不定,阿富汗问题与大国新一轮博弈联动共振,其和平进程再次走到关键路口,面临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阿富汗最终能否走上和平发展之路,需要国际社会、地区国家及阿富汗国内各派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继承了布什的失误,将不具有连续性的恐怖主义和具有连续性的战争混为一谈,采取增兵阿富汗的方针,战争造成的死伤人数激增,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反对这场战争。奥巴马又将战争扩大到巴基斯坦,遭到塔利班的疯狂报复,恐怖主义袭击遍及巴基斯坦各大城市,巴基斯坦形势恶化。在阿富汗启动和平进程,解决美国和北约撤军问题,成立联合政府,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在巴基斯坦实现停战,是值得探索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浅析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政府上台两年来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调整,将美国的战略态势意识从"美国治下和平"调整为"以美引领的多种力量共治"的国际格局;将战略指导思想从崇尚武力的"政权更迭"调整为"巧实力"的软硬兼施;将战略视野从相对集中于以反恐为中心的军事安全领域调整为强调经济、教育、科技、能源、核安全、互联网与太空活动等;将战略布局意图从"两大扩张计划"(大中东和大中亚计划)调整为收缩中东和重返亚洲的"西退东进"部署;将战略目标任务从聚焦"反恐战争"调整为"政经兼顾"的综合平衡;将军事战略理念从同时打赢两场常规战争首次调整为打赢"当前战争";将战略手段方式从"单边主义"调整为"有选择的多边主义".奥巴马全球战略的调整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不可能使美国重温单极独霸的旧梦.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的文化、政治、军事思想与中国外交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关系。和平仁义的外交思想、和平宽容的外交实践和非功利主义的有限战争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历史和现实清楚地向人们显示:中国古代强盛时不曾恃强凌弱,以后强大了也必将保持和平外交传统。“中国威胁论”可以休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